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17篇
  免费   5748篇
  国内免费   2889篇
耳鼻咽喉   1111篇
儿科学   432篇
妇产科学   1675篇
基础医学   3161篇
口腔科学   1040篇
临床医学   10220篇
内科学   4806篇
皮肤病学   615篇
神经病学   703篇
特种医学   42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3篇
外科学   8798篇
综合类   23810篇
预防医学   3813篇
眼科学   415篇
药学   8006篇
  93篇
中国医学   2991篇
肿瘤学   13541篇
  2024年   319篇
  2023年   1611篇
  2022年   1753篇
  2021年   1943篇
  2020年   2126篇
  2019年   2090篇
  2018年   1228篇
  2017年   1774篇
  2016年   2035篇
  2015年   2382篇
  2014年   3692篇
  2013年   3602篇
  2012年   4766篇
  2011年   5015篇
  2010年   5237篇
  2009年   5033篇
  2008年   6197篇
  2007年   5096篇
  2006年   4688篇
  2005年   4986篇
  2004年   3806篇
  2003年   3229篇
  2002年   2650篇
  2001年   2412篇
  2000年   1905篇
  1999年   1562篇
  1998年   1413篇
  1997年   1331篇
  1996年   1671篇
  1995年   1248篇
  1994年   971篇
  1993年   398篇
  1992年   337篇
  1991年   317篇
  1990年   223篇
  1989年   247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蛋白(SLC)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期NSCLC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为对照组92例和转移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根治术切除病灶,通过免疫组化方式检测病灶中SLC7A11及CCR7含量,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LC7A11及CCR7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ROC曲线分析两者及其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SLC7A11及CCR7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转移组患者病灶直径、支气管受累及TL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灶直径(OR=49.254,95%CI=11.062~507.604)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LC7A11(OR=8.622)及CCR7(OR=8.709)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SLC7A11、CCR7及联合诊断对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好的检测价值(均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显著高于 SLC7A11及CCR7单独检测(2=7.292,15.125;均P<0.01)。结论 SLC家族的中SLC7A11及其受体CCR7与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孙悦  刘馨甜  张弘 《安徽医药》2022,26(11):2126-2130
角膜移植为治疗角膜盲的主要手段,而角膜移植排斥则是决定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和病人术后视力的关键。角膜得益于其特殊的眼前节“免疫赦免”状态,使得角膜移植能够在众多器官移植中享有极低的排斥率,然而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依然存在。当机体处于遗传物质异常的特殊状态时,宿主将通过宏观调控“免疫赦免”状态对植片的保护作用或受体对移植物排异产生的有害作用,延迟或促进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进而影响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透明度。该文综述与角膜移植排斥相关的多种全身性遗传疾病,总结全身性遗传疾病对角膜移植排斥的影响,浅析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诊疗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姑息性胃切除联合术后化疗评分在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7年间收治的287例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χ2检验分析评分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与评分中得分为2分和1分的患者相比,得分为0分的患者肿瘤侵润至T4b 期的患者较少[31%(18/58)比50.8%(63/124)、56.2%(59/105),P=0.039]。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8.7月。对患者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浓度(≤40 g/L),腹水,腹膜转移范围较大,肿瘤T分期较晚,评分得分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均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评分[HR(95%CI):1.384(1.165~1.644),P=0.000],血清白蛋白浓度[HR(95%CI):0.759(0.593~0.971),P=0.028],肿瘤T分期[HR(95%CI):1.493(1.216~1.832),P=0.000]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评分对于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生存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肿瘤位置、最大直径及甲状腺外浸等临床病理特征与甲状腺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研究分析初次手术治疗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运用检验临床病理特征与前上纵隔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 结果 肿块位置、最大直径、数量、腺体外侵、受累腺叶数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等特征,以及患者年龄等相关因素中,只有VI区淋巴结对前上纵隔淋巴结状态有影响;60例患者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0/60(16.67%)。相关因素的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对比:≥55岁vs <55岁(20% vs 16.36%, P<0.05);肿块位于下极 vs 上极 vs 中极(P>0.05);最大直径≥1.5 cm vs 最大直径<1.5 cm(18.18% vs 15.79, P>0.05);单灶 vs 多灶(21.88% vs 10.71%, P>0.05);单叶 vs 多叶(17.5% vs 15%, P>0.05);男性vs女性(20% vs 15.55%, P>0.05); Ⅵ区淋巴结阳性vs 阴性(24.43% vs 3.57%, P<0.05); 结论 总体来说,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本研究发现VI区淋巴结状态可能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未来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5.
6.
正目前,临床上对于直肠癌常用的影像评估方法有MRI、螺旋CT、PET-CT、直肠腔内超声(ERUS)等。而MRI作为首选检查方式,对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环周切缘及周围器官侵犯等方面的评估均具有明显优势~([1-2])。通过MRI诊断淋巴结的方法通常是影像科医师逐层浏览每一幅图像,从中识别淋巴结的形状、界限及密度来判断,这种传统方式耗时较长且存在主观偏倚,导致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8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48例)和非转移组(60例)。观察两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转移组比较,转移组基础强度降低,达峰时间延长(均P<0.05)。两组患者的峰值强度、到达时间、增强强度和灌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础强度、达峰时间对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均P<0.05)。两组患者卵巢癌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评价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为卵巢癌的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脑转移发生率高且预后差。近年来随着靶向以及免疫治疗药物相继研制成功,肺癌原发灶局部控制率得以提升,因此对其脑转移的治疗更加关注。放射治疗是肺癌脑转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将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方式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