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79篇
内科学   329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22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453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94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总结国产封堵器经皮和经胸途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X线透视下或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或股动静脉法,或者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经胸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1186例,其中经皮X线下封堵1081例、经皮单纯超声引导下封堵42例、经胸封堵63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le,PDA)426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363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48例、卵圆孔未闭1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9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1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瓣狭窄8例、主肺动脉侧支封堵3例[经胸封堵66例改为63例,PDA443例改为426例]。结果 全组病例成功率98.2%(1165/1186),无死亡病例。随访1~36个月,术后第1、3、6、12个月及术后每年常规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术后第1、6、12个月的随访率分别为 92.9%(1102/1186)、84.1%(998/1186)、70.5%(836/1186)。超声心动图提示少量残余分流(<3 mm)18例;三尖瓣少量反流33例,中量反流5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1例;心律失常Ⅲ°房室传导阻滞(Avionics Bulletin,AVB[房室传导阻滞(Avionics Bulletin,AVB)])1 例,Ⅱ°AVB 3例,完全性左束支3例,交界性心动过速3例,交界性逸搏2例。结论 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中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低、操作容易、疗效确切、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2002年以来,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国产对称型双盘状和偏心型膜部VSD封堵器先后应用于临床,介入治疗已成为VSD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自2002年7月开展VSD封堵术以来,已完成689例膜周型VSD伴发膜部瘤的封堵治疗。现对39例膜周部VSD伴发膜部瘤采用国产特制A482双盘非对称型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双侧无铆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在犬房间隔缺损(ASD)模型上评价双侧无铆型ASD封堵器的疗效、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自行设计封堵器是由镍钛合金丝编织成的网状结构,外形呈双盘状,其左房面平整,右房面中间凹陷,中央有与推送杆相接的连接袢,内衬有三层聚酯膜。犬ASD模型建立采用房间隔穿刺结合球囊扩张方法,模拟临床经导管封堵ASD过程,闭合人工制备的ASD。用心脏超声观察封堵器位置及封堵器对右、左房室瓣功能的影响。术后1、2、3、6个月分别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封堵器周围及表面的组织学反应。结果8条犬成功制作ASD模型并封堵,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不影响右、左房室瓣功能。各观察时间点肉眼见所有封堵器表面光滑均覆有薄层的新生内膜。3个月后封堵器表面完全内皮化,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封堵器置入部位周围组织无明显的炎症反应。6个月扫描电镜观察金属丝无腐蚀。HE染色显示肺、肝、脾、肾、胰等组织无血栓栓塞、炎症表现。结论双侧无铆型ASD封堵器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及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提示自制的ASD封堵器将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性心导管术的发展,已有多种封堵器运用于PDA的介入治疗,Amplatzer封堵器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现将我院成功地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1例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284例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双盘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分析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4年 7月间应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双盘状封堵器治疗的 2 86例先心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 130例 ,女 15 6例 ,年龄 2~ 6 5岁 ,平均 (16 .7±8.9)岁。术前超声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 3~ 18mm ,平均 (5 .0 7± 1.89)mm。应用 7F~ 12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双盘形封堵器。封堵后 15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波检查 ,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每天口服阿司匹林 3~ 5mg kg,连续心电监护 5d。出院前、术后 1、6个月和 1年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结果  2 86例中 ,2 77例患者封堵成功 ,成功率 96 .8%。左心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 3~ 17mm ,平均 (4 .96± 1.81)mm。造影测量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0~ 12mm ,平均 (4 .4 8± 2 .13)mm。植入封堵器直径为 4~ 2 4mm ,平均 (7.0 8± 2 .5 5 )mm。未成功的 9例中 ,3例因导管未能通过室间隔缺损处 ,4例因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关闭 ,1例因术中出现低血压而放弃封堵治疗。另 1例囊袋型室缺 ,放置封堵器后即刻出现少量右房室瓣返流 ,右心室与肺动脉间存在 2 0mmHg的收缩期压力阶差 ,术后第 2天复查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动脉导管未闭经皮心导管封堵术前后右心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动脉导管未闭儿童患者,在进行介入性经皮心导管封堵术治疗前应用X线降主动脉造影测量前,术后经导管检测右心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未闭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5.6±1.3)mm;术前肺动脉平均压(19.1±2.3)mmHg,左向右分流量平均为(0.41±0.13)l/min,血流分流量占肺循环血流量的比例平均为(0.17±0.03);术后肺动脉平均压(14.4±1.7)mmHg,左向右分流量平均为(0.03±0.01)l/min,血流分流量占肺循环血流量的比例平均为(0.02±0.01),相应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导管未闭经皮心导管封堵术前后血流动力学会发生改变,肺动脉平均压,左向右分流量以及分流量占肺循环血流量的比例均会不同程度下降,这种改变可以作为评价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传统徒手压迫止血法使患者需要20小时以上,长时间下肢制动,常引起患者诸多不适,如腰酸背痛、烦躁,腹胀、睡眠差、排尿困难等;同时拔管后出现腹股沟区血肿及迷走神经反射等发生率较高。这都给病人的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为减少患者穿刺局部的并发症和改善其舒适度,血管封堵器使用一种生物可降解性锚和一种可再吸收的胶原塞以获得在PCI后局部止血的目的,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该装置止血更快,活动更早,但并发症并未增加。说明血管封堵器止血效果更加优越。但也有其使用的局限性,为评价在冠脉造影及PCI术后股动脉封闭中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4例患者 ,年龄为 12~ 2 6岁。术前超声检查提示VSD合并ASD。VSD均为膜周部缺损 ,缺损直径 3~ 6mm ,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2~ 6mm。ASD均为继发孔型 ,缺损直径 5~ 8mm。4例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 ,确定VSD适合封堵后 ,先行VSD封堵 ,最后行ASD封堵。结果  4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封堵治疗成功。左心室造影显示VSD呈囊袋型 3例 ,囊袋直径分别为 4、5和 10mm ,封堵器的直径分别为 4、8和 12mm。 1例缺损为管状 ,直径 3.5mm ,用 4mm的封堵器治疗成功。4例患者ASD伸展径为 6~ 10mm ,封堵器直径为 6~ 12mm。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介入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VSD合并ASD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经导管封闭治疗小儿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经导管封闭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ASD患儿.男6例,女10例;年龄2~14(8±4)岁,体重10~40(23±9)Kg.先行右心导管用球囊导管测量ASD大小,选择适合的封堵器,在X线及超声引导下释放封堵器堵闭ASD,术后随访疗效,追踪残余分流率和并发症.结果应用此法封闭16例ASD,全部成功.手术时间为(70±30)血n,透视时间(13±8)min,术中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右房、右室径较术前明显缩小,恢复正常(P<0.05);无残余分流发生.结论经导管封闭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术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的优点,但其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