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立性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胚胎期心肌发育异常的心肌病.就大组病例从历史、WHO分类、临床表现、诊断、病理解剖、遗传学、自然病史及预后和治疗选择等几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目前已成为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近年关于PBMV对心功能的影响也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本文对此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双封堵器介入治疗多孔性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双封堵器介入治疗多孔性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临床评估。方法对17例多孔性ASD(12例为2孔,5例为3孔)患者在X线透视和超声心动图监测下植入Amplatzer封堵器,同时闭合2~3个缺损。术后复查ECG、X线平片及TTE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17例术中超声测量ASD大、中和小缺损直径分别为(13.94±3.21)mm、(9.65±2.64)mm及(4.80±1.92)mm。16例获得成功(16/17,94.12%),1例因第2个ASD不适于封堵而放弃,改行外科手术后痊愈出院。16例植入封堵器32枚,共闭合缺损37个,所植入大、小封堵器直径分别为(20.75±4.07)mm和(16.94±3.75)mm,较术中超声所测大孔及中孔ASD径分别增大(7.06±2.65)mm、(7.44±3.25)mm。术后3例残余微或少量分流(2例为3孔ASD),分别于术后第2、3天及3个月复查时消失。1例发生股动静脉瘘,1个月后消失。随访X线胸片测心胸比及超声测右心室前后径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采用双封堵器介入治疗多孔性AS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三级医院CT使用现状。对象与方法调查北京42家三级医院的CT设备及应用状况,内容包括CT的品牌、型号、数量,成像要求,影像要求,胶片观察要求和辐射剂量。结果所检查的医院CT扫描操作整体情况较好,但在检查方式、成像质量、剂量控制和胶片使用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结论北京市三级医院CT整体使用状况较合理,但仍需加强监控,持续改进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3D (3-dimensional,3D)打印技术属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航天工业、建筑设计、汽车制造、文物保护等领域。医学上则多见于人工肝、人工耳及人工骨骼等方面,而该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上的应用,国外虽有不少研究,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皮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超高速CT较普通CT扫描速度大大提高,其空间分辩率高,并减少了移动为影,可清楚显示搭桥血管,并可定量分析血流,判断搭桥血的开通状况,是一种直接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述及超高速CT评价冠状动脉搭桥血管的方法。临床价值、限度及其与其它无创或少方法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Hu HB  Jiang SL  Xu ZY  Liu YL  Lü XZ  Zhu ZH  W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9):1592-1596
目的 评价新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的近期疗效。方法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11月 ,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对 4 8例膜周部VSD患者进行封堵治疗。患者中男 2 5例 ,女 2 3例 ,年龄 17岁± 12岁 ( 3~ 4 8岁 )。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显示VSD的直径 5 1mm± 1 2mm( 3~ 12mm)。所有患者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 1、3、6、12个月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12导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进行随访评价。结果  4 5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 ,技术成功率 94 %。术后出现少量残余分流 5例 ( <3mm)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例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4 5例患者接受了平均 3 8个月的随访 ( 1~ 12个月 ) ,随访中无封堵器移位、脱落以及瓣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2例残余分流于随访 3个月时消失。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CTA、CMR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对其应用价值的认识及检查适应症的把握仍然有待提高。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横向比较以及纵向应用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简言之,现阶段CTA 的重要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基于胸痛三联征的判断,包括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等。CMR则更多的用于对心脏结构、功能和组织特性的评估,因此在重症或复杂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在疾病的预后判断和危险分层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应该重视两种方法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1岁,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咯血,并有右侧胸痛,此后偶有咳嗽、痰中带血,为红色血丝.于1年前出现活动时气喘、胸闷,休息后缓解,并再次出现右侧胸部疼痛,逐渐加重,活动渐少.1个月前症状加重,休息时亦有胸闷,偶有头晕、晕厥、痰中带血.体检:双肺呼吸音低,坐位呼吸,伴双下肢水肿.  相似文献   
10.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Amplatzer封堵器形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Amplatzer封堵器(ASO)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引导封堵房间隔缺损的小儿患者65例,于封堵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效果。于房间隔短轴观、心尖四腔观和房间隔长轴观分别测量ASO中心厚度和与腰相连的两侧厚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ASO位置正常,ASO无移位,无并发症发生。8例患者于术后即刻和24h随访ASO两伞间有微少量血流通过,1个月随访时4例患者微少量血流消失,3个月随访时微少量血流全部消失。术后24h ASO厚度稍增加,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ASO的厚度回缩明显,6个月后ASO的形态趋于稳定。ASO近主动脉侧的厚度大于其他部位的厚度。结论 房间隔封堵术后ASO形态逐渐变薄,更牢固地固定于房间隔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