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114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对114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CT 定位下以3~5 mm层厚连续扫描,静脉双期碘造影剂增强扫描,精确定位治疗靶区并制定3DCRT计划,使90%等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以Varian 2100C 直线加速器实施放疗计划照射剂量1.8~2 Gy/次,5次/周,总剂量50~66 Gy,总疗程5~7周.治疗后1个月33例部分缓解,3个月42例部分缓解,6个月53例部分缓解.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2.6%、35.1%和 28.9%.初步研究结果提示,3DCRT是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无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增生大鼠肾上腺组织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促进基因bax在肾上腺髓质增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肾上腺髓质增生大鼠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肾上腺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cl-2的表达,肾上腺髓质增生大鼠组阳性细胞数为(89.3±10.86)个,正常对照组为(21.2±7.65)个(P<0.05)。bax的表达,肾上腺髓质增生大鼠组阳性细胞数为(16.1±4.62)个,正常对照组为(54.8±9.31)个(P<0.05)。结论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参与了肾上腺髓质增生的病理过程。在此调控网络中,bcl-2基因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bax基因的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增生(AMH)大鼠模型肾上腺组织酪氨酸羟化酶基因表达水平。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C组)和肾上腺髓质增生组(AMH组)。用利血平皮下注射制备肾上腺髓质增生大鼠模型。6周后取出肾上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测定该模型肾上腺组织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质及mRNA表达,检测血清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24h尿3-甲氧4-羟基苦杏仁酸(VMA)的含量,同时测量肾上腺髓质百分数以反映肾上腺髓质增生的程度。结果:肾上腺髓质增生大鼠模型肾上腺组织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质及mRNA表达均明显增强,血清中的NE,E和24h尿VMA的含量明显升高,肾上腺髓质百分数明显升高。结论:肾上腺髓质增生大鼠模型肾上腺组织酪氨酸羟化酶基因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酪氨酸羟化酶 (TH)蛋白在肾上腺髓质增生 (AMH)大鼠肾上腺组织中的表达与肾上腺髓质增生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2组 :A组 (正常对照组 ) ,B组 (肾上腺髓质增生组 ) ,每组 2 0只。用利血平诱导肾上腺髓质增生大鼠模型。于 6周末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肾上腺组织中TH的表达 ,同时检测血清中的NE、E和 2 4h尿 3 甲氧 4 羟基苦杏仁酸 (VMA)的含量。结果 :6周末肾上腺组织中TH的表达肾上腺髓质增生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且与血清中的NE、E和 2 4h尿VMA的含量呈正相关 (r =0 .895 ,0 .6 4 6 ,0 .6 6 7,P <0 .0 1 )。结论 :肾上腺髓质增生大鼠肾上腺组织中TH的表达明显增强 ,且与肾上腺髓质增生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骨骼肌组织约占全身体重的50%,但骨骼肌转移瘤发生率较低.尽管MRI可以提供优质的软组织对比图像,但由于增强CT在胸、腹部及盆腔扫描中的常规应用,多数病变仍由CT首先检出.笔者搜集2000年1月至2007年 5月经细胞学、病理学或临床证实的骨骼肌转移瘤32例患者资料,旨在分析骨骼肌转移瘤的临床特征及螺旋CT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提高对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疗科2011年5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27例年龄18岁以下行术后放疗的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患儿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  27例患儿均完成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全脑全脊髓放疗剂量为27.0~30.6 Gy,瘤床区加量照射至55.8~60.0 Gy。22例患儿放疗结束后行化疗,化疗方案为伊立替康+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奈达铂。中位随访时间22(4~93)个月,27例患儿死亡18例,9例生存。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4%、50.2%、36.5%。死亡患儿中颅内播散8例,脊髓播散10例。  结论  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是临床少见的高度恶性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上应采取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手段,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颅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1例颅内室管膜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18岁(3~60岁);17例患者行手术全切,14例患者行次全切除;平均放疗剂量53.9 Gy(48.6~60 Gy);观察疗效,分析患者3和5年的疾病无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对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手术切除情况、病理分级、放疗方式、放疗剂量、辅助治疗8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51个月。7例患者术后放疗后复发,5例为原位复发,2例发生全中枢播散。死亡患者6例,其中4例为儿童第Ⅳ脑室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3和5年的无进展生存率(PFS) 分别为80.6% 和75.9%,3和5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 83.9%和76.2%。手术全切组(17/31)和次全切除组(14/31)的3年和5年PFS分别为94.1%和64.3%,90.9%和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85、6.311, P<0.05);手术全切组和次全切除组的5年OS分别为83.3%和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8, P<0.05)。放疗剂量≤55 Gy和>55 Gy两组患者的5年PFS分别为64.2%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 P<0.05)。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手术是室管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部分切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术后放疗是最重要的辅助手段。手术切除程度和放疗剂量影响室管膜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后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并分析放疗期间血液学不良反应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髓母细胞瘤术后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儿童87例。血液学不良反应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早期放射反应标准评分进行评价。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手术与放疗的时间间隔、放疗间断时间以及全脑全脊髓和后颅窝的照射顺序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患者1、2、3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95.0%,92.4%和84.9%,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3.7%,89.8%和80.8%。90.8%的患者出现2~3级的白细胞下降。70.1%的患者出现1~2级的血小板下降。1.1%的患者出现3级的血小板下降。16.1%的患者出现1~2级的血红蛋白下降,未出现3~4级的血红蛋白下降。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血小板分级在0~1级和2~4级的3年PFS分别为84.1%和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6, P<0.05)。血红蛋白分级在0级和1~4级的3年PFS分别为86.6%和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9, P<0.05);3年OS分别为91.6%和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6, P<0.05)。中断放疗时间<3 d和≥3 d的两组患者3年PFS分别为84.6%和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3, P<0.05)。结论 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后行全脑全脊髓放疗期间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以及由此导致的放疗中断均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儿童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1例儿童脊髓室管膜瘤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中位随访59个月,7例发生术后复发、播散,1例患儿死于疾病进展。放疗剂量为36.0~55.8 Gy,5次/周,1.7~1.8 Gy/次,平均剂量45.0 Gy。所有患儿放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3、5、8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42.4%、28.3%、28.3%。3、5、8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0%、87.5%、87.5%。  结论  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儿童脊髓室管膜瘤预后最重要的因素,对于肿瘤残存或间变性室管瘤患儿,术后放射治疗能有效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0.
食管壁厚度的测量对于食管癌的诊断、TNM分期、计划制订、靶区勾画、疗效判断均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多以CT图像管壁厚度≥5 mm作为诊断标准及勾画大体肿瘤体积的依据~([1]).但该标准对于各段之间的厚度差异未能充分考虑,亦未考虑到CT扫描时食管的闭合与扩张状态,在合并食管炎、静脉曲张时更难以鉴别.为此我们测量了208例成人正常食管壁厚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