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2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94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96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54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1101篇
内科学   37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86篇
特种医学   3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85篇
综合类   1475篇
预防医学   444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604篇
  5篇
中国医学   162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359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梁凤  李慧婷  王堯  柳小莉  陈青垚  徐杰  杨明  张小飞  王芳 《中草药》2020,51(11):2977-298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生脉注射液的活性成分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及BATMAN-TCM数据库筛选生脉注射液的活性化合物,通过TCMSP及Targetnet在线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3.7.1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中以"coronavirus pneumonia"为关键词搜索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疾病靶点,与生脉注射液化合物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出共同靶点作为研究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数据后在Cytoscape 3.7.1软件中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R语言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DiscoveryStudio 2.5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生脉注射液筛选得到22个活性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β-谷甾醇、当归酰基戈米辛O、戈米辛A、戈米辛R、五味子丙素、内南五味子酯乙、长南酸、南五味子内酯、香蒲木脂素B、新杜松烷酸A、新杜松烷酸B、新杜松烷酸C、新南五味子木脂宁、五味子内酯A、五味子内酯E、五味子酸、尿苷、薯蓣皂苷元、鸟嘌呤核苷、N-反式阿魏酰酪胺、豆甾醇。相应作用靶点224个,与COVID-19的共同靶点16个,分别为CASP3、CASP8、PTGS2、BCL2、BAX、PRKCA、PTGS1、PIK3CG、F10、NOS3、DPP4、NOS2、TLR9、ACE、ICAM1、PRKCE,关键靶点涉及CASP3、PTGS2、NOS2、NOS3、ICAM1。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条目771个,细胞组成(CC)条目11个,分子功能(MF)条目79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67条(P0.05)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凋亡通路、P53信号通路、小细胞肺癌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关键靶点对接较好的成分有五味子内酯E、豆甾醇、N-反式阿魏酰酪胺。结论生脉注射液中的活性化合物五味子内酯E、豆甾醇、N-反式阿魏酰酪胺等能作用于CASP3、PTGS2、NOS2、NOS3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免疫调节、抗休克、增加血氧饱和度等作用,从而可能发挥对COVID-19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苏孟勤  杨红  钟巍  孟宪慧 《安徽医学》2021,42(3):270-273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镇静和全身麻醉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脑血氧饱和度和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河南省省立医院就诊并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镇静组(有意识镇静麻醉)35例与全麻组(全身麻醉)35例.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占比情况等),术后检测两组患者入室时、吸氧后3分钟、手术开始即刻、术中10分钟、术中20分钟、手术结束即刻、苏醒后5分钟的脑血氧饱和度水平,采用简易认知量表分析两组手术前后的神经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镇静组术中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占比情况均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脑血氧饱和度水平存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P<0.05),不同时间点认知功能评分存在时间和交互效应(P<0.05).镇静组不同时间点脑血氧饱和度水平均高于全麻组,术后第1、3天的神经认知功能评分均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采用有意识镇静麻醉可改善患者术中情况、脑血氧饱和度和术后神经认知功能情况,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反应时不同的两组被试在冲突监测任务下大脑血氧反应的差异,探讨大脑冲突监测功能的神经机制.方法 选取28名本校在校学生作为健康被试,其中男性16名,女性12名,年龄17~20(18.79±0.55)岁.运用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采集被试Stroop任务下大脑的血氧浓度变化量.根据他们在Stroop任务中的反应时分为快组和慢组,每组14名.通过nirsLAB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比两组被试大脑血氧反应的差异,并计算被试行为学指标与其大脑血氧浓度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 Stroop任务主要激活的脑区位于双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和额极区.相比慢组,Stroop任务下快组的脱氧血红蛋白(Hb)浓度变化显著降低(P<0.05),主要位于左侧DLPFC和额极区.同时,Ch4通道Hb的浓度变化值与被试反应时呈现正相关关系(r=0.422 3,P=0.025 2).结论 实验结果验证了DLPFC在冲突监测功能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发现左侧额极区的Hb浓度变化可以作为反映大脑冲突监测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928-933
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jugular venous bulb oxygen saturation,SjvO2)监测可及早发现脑氧供需的变化,尽早治疗以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性损伤。在神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和特殊体位手术中应用广泛,与脑组织氧分压(partial oxygen pressure of brain tissue,PbtO2)和近红外光谱对比有其优势,还可用于围手术期生理探索、指导过度通气、综合脑保护和多模式监测等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喉三针对缺血性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呼吸紊乱症状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72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日间均以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刺法及西医对症处理为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喉三针[廉泉、旁廉泉(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早晚餐后半小时各服用中药汤剂1袋,同时于夜间8时进行针刺,1次/d,共治疗14 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使用睡眠呼吸初筛仪检测呼吸紊乱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s)、最低血氧饱和度Sa O2、Sa O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Sa O290%T)及ESS嗜睡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低Sa O2、Sa O290%T、日间困倦(ESS)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述症状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均平稳,未出现异常情况。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喉三针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呼吸紊乱指数,提高夜间睡眠时的最低血氧饱和度,缩短Sa O290%T的时长,改善睡眠时的低氧状态,改善嗜睡,提高日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8.
精准定位致痫区是癫痫临床诊疗的关键。但目前尚没有可准确定位致痫区的技术方法。大量研究已表明癫痫发作引起的血氧水平依赖效应与癫痫起始区或致痫区的位置密切相关。EEG-功能核MRI同步联合记录技术结合了脑电信号的高时间分辨率和功能核磁信号的高空间分辨率,无创地描绘了与癫痫发作相关的全脑血流动力学响应,为提高致痫区的定位以及致痫网络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技术手段。本文将对EEG-功能MRI同步联合记录技术的发展、在癫痫诊疗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