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1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101篇
耳鼻咽喉   70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245篇
口腔科学   430篇
临床医学   774篇
内科学   15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324篇
外科学   906篇
综合类   1589篇
预防医学   274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641篇
  10篇
中国医学   298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质淋巴系统是一个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介导的依靠动脉、静脉周围血管间隙的脑脊液-脑组织液交换流动的系统,是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帕金森病、失眠、抑郁症等脑病的共同特征,是一条新的脑代谢途径,可以清除包括β-淀粉样蛋白、乳酸在内的代谢产物。本文综合分析了全球有关胶质淋巴系统在脑部疾病的研究,得出:胶质淋巴系统可能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发病机制和诊治策略研究带来新视角;胶质淋巴系统有望为一些脑部疾病诊断提供新的有效证据;胶质淋巴系统可能是脑部疾病治疗给药方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行等速躯干屈伸训练的最佳角速度.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CNLB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A、B、C三组,分别采用30°/s、60°/s以及90°/s的不同角速度行等速躯干屈伸训练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VAS评分;采用躯干等速肌力测试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背肌群伸肌、屈肌峰力矩(peak torque,PT)以及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结果 三组治疗后ODI指数、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A组显著低于B、C组(P<0.05),B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腰背肌群伸肌、屈肌PT、AP均显著升高,且治疗后A组伸肌、屈肌PT显著高于B组、C组(P<0.05),三组伸肌、屈肌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速度(30°/s角速度)的等速躯干屈伸训练治疗CNLBP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且角速度越低则腰背肌群肌力提升效果越好,但做功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梨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108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50例病人(55髋)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A组,46例病人(53髋)行经梨状肌和臀小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B组,记录对比2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切口最大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髋关节HHS评分、VAS疼痛评分和下肢功能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病人影像学指标情况(外展角、前倾角、偏心距)和生存质量情况(以SF-36量表表示)。结果A组病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B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长于B组(P < 0.05~P < 0.01);A组病人术后1、3、7 d的HISS评分低于B组,VAS评分高于B组(P < 0.05~P < 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14、30、90、180 d的HISS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30、90 d“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显著优于A组,术后30 d单腿站立测试时间长于A组,术后90 d的6 min步行测试距离优于A组(P < 0.05),其他时间点2组病人下肢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倾角小于B组,偏心距大于B组(P < 0.05);B组病人SF-36评分量表肢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和总健康程度得分均优于A组(P < 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经梨状肌与臀小肌间隙入路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损伤更小、恢复更快,近期疗效指标显著优于传统术式,符合快速康复理念,但手术时长显著增加,病人术后前倾角偏大,偏心距偏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关节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椎旁入路组和经皮微创组,分别接受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血清创伤分子含量以及远期功能恢复情况和矫正畸形效果。结果椎旁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经皮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与经皮微创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天的血清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和12个月时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和创伤程度相当,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OTFH)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9-02间商丘市立医院和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将38例接受OTFH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42例接受TEP术的患者作为腹腔镜组。比较2组的疗效及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1 a期间,2组均未出现复发。结论 TEP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7.
Baastrup病,又名吻合棘病(kissing spine),最早于1933年由丹麦放射科医生Baastrup发现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是一种相邻棘突附着面及其间软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的疾病[1]。本病通常累及腰椎,颈椎Baastrup病也有少数报道[2-3],最常见于L4~5节段[4-6],临床上常表现为下腰痛[7-9],是由于腰椎相邻棘突不断接近并撞击而导致,疼痛常与体位变化相关,在脊柱伸展时加剧,屈曲时可缓解[10],临床上可通过触诊相应的棘突间隙而引起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 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行手术治疗的496例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术前病理分级、绝经与否、术前血清CA125水平、有无LVSI、外周血NLR、子宫病变部位特殊与否、术中测量的病灶直径、腹水细胞学检查结果等),统计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并筛选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随访24~32个月,分析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496例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42例(8.47%)。无淋巴结转移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有淋巴结转移者(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CA125水平≥35 U/L、有LVSI、外周血NLR>3.40均为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血清CA125水平≥35 U/L、有LVSI、外周血NLR>3.40的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危险性更高,监测上述指标有利于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脑血管周围间隙(VRS)低场MR表现,评判其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患者VRS低场MR表现,观察其发生部位、形态、大小及信号特点。结果 120例患者VRS在低场MR均得到很好显示,常为多发,与穿通动脉走行一致,部位主要在基底节下前联合区(90%,108/120),其次为大脑凸面半卵圆中心(60.8%,73/120),外囊(15%,18/120),脑干(6.7%,8/120),小脑(2.5%,3/120),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结论 VRS的MRI表现具有特异性,低场MRI同样是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板间隙入路微创手术联合中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8例,均给予椎板间隙入路微创手术联合中药治疗。出院前1 d观察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及步行能力评分。结果:70例治疗后腰部疼痛感消失,可自行处理生活事宜;27例腰部疼痛感有所缓解,症状无复发;1例未能检测完成治疗方案。其中2例术后出现下肢一过性感觉障碍;1例出现尿潴留,经脱水治疗症状消失,并发症发生率为3.06%(3/98)。经治疗,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及步行能力评分均处于良好范围之内,可满足对治疗效果的满意需求。结论:椎板间隙入路微创手术联合中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对疗效造成的影响,可为肢体功能及活动能力提供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