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0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通过S W尼龙丝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能早期发现神经病变。循环障碍检查包括经皮氧分压测定、激光血流计及血管造影等 ;另外 ,跖骨头参数及足底压力测定也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高压氧、血管再造术、皮瓣移植、细胞因子等是近年开展的针对缺血性足溃疡的治疗手段。神经性足溃疡的治疗包括塑型鞋、水化纤维、活性人皮肤类似物、液体硅酮注射等。抗感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绝缘辐射热绷带等是治疗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升糖素试验在评价 2型糖尿病 (T2 DM)病人胰腺 β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方法  T2 DM病人 1 5 0例 ,空腹血浆血糖浓度 (FPG)大于 7.0 mm ol/ L。隔夜空腹取血测定 FPG、空腹血清 C肽 (C肽 1 ) ,静脉注射胰升糖素 1 m g,注射时间 1 m in,注射后 6 min取血测定血清 C肽 (C肽 2 )。计算前后差值 (Δ C肽 =C肽 2 - C肽 1 )。注射前后测定患者血压、脉搏 ,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T2 DM病人注射胰升糖素后血清 C肽均升高。空腹 C肽与注射胰升糖素 6 m in后 C肽呈正相关 (P<0 .0 5 ) ,基础和刺激后 C肽浓度与 BMI呈显著正相关 (P<0 .0 5 )。 ΔC肽与空腹 C肽 (P<0 .0 5 )、注射后 C肽 (P<0 .0 1 )呈正相关 ,与病程呈负相关 (P<0 .0 5 )。血糖控制差组 (Hb A1 c≥ 7.0 % ,n=86 )与血糖控制好组 (Hb A1 c<7.0 % ,n=6 4 )相比 ,基础 C肽差异无显著意义 ,而刺激后 C肽和 C肽增加绝对值 ,血糖控制好组高于血糖控制差组 (P<0 .0 5 )。 结论 胰升糖素试验是一种判定胰腺 β细胞功能的较为简单、可靠、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6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别予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A组,46例)和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B组,42例)治疗4个月,每2周调整一次药物剂量,治疗前后分别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观察糖耐量、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细胞分泌功能及葡萄糖处置指数(D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有6例恢复为正常糖耐量,13例恢复为糖耐量受损,B组有12例恢复为糖耐量受损;治疗后两组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组从8.6±1.2降至7.1±1.3,B组从8.6±1.7降至6.9±1.7(P〈0.05);治疗后A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较B组明显恢复[(1.9±0.8)与(1.6±0.6)mU/mmol,P〈0.05];治疗后A组DI较B组明显改善(1.05±0.25与0.89±0.21,P〈0.05)。结论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促进糖耐量恢复。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预估肾小球滤过率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9月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糖尿病肾病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23例为研究对象,按eGFR分为肾小球高滤过组(133例)、肾功能正常组(194例)、肾功能轻度下降组(125例)、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71例).比较各组TBIL、DBIL、IBIL水平,并行相关因素分析,多组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肾小球高滤过组各胆红素水平较肾功能正常组水平均明显下降[分别为TBIL:(10.9±4.0)比(12.5 ±4.5)μmol/L、DBIL:(3.8±1.6)比(4.4±1.7) μmol/L、IBIL:(7.1 ±2.8)比(8.0±3.1)μmol/L,均P<0.05].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TBIL、DBIL、IBIL水平较其他3组均明显下降(F=15.296、15.024、11.609,均P<0.05).在eGFR< 130 ml/min的人群中,eGFR的相关分析结果提示:eGFR与年龄、病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307、-0.203、-0.149、-0.111,均P<0.05),与TBIL、DBIL、IBIL呈正相关(r=0.291、0.275、0.254,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对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合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实验分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和普伐他汀组,胆管注射胶原酶法分离大鼠胰岛,放射免疫法测定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作用24 h后胰岛素的含量,定鼍PCR分析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作用24 h后对β细胞胰岛素mRNA表达的影响;构建人胰岛素启动子-荧光素酶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常易并发感染,其中又以慢性尿路感染最多见.本研究对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病原菌菌群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等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与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分析了18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与糖尿病足发病的关系,并应用彩色多普勒方法分析了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的病变特点。发现ASO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密切相关,且糖尿病足合并ASO者的下肢动脉血管内径缩窄、管壁增厚、血流缓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分为糖尿病组(DM),糖尿病+姜黄素组(DM+Cur),糖尿病+缓冲液对照组(DM+NC)。以正常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C)。DM+Cur组予姜黄素灌胃治疗,DM+NC组给予等体积缓冲液灌胃。连续给药12周。12周后检测血糖变化,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检测外周胰岛素抵抗。实验结束处死大鼠,取骨骼肌提取总蛋白及细胞膜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磷酸化PI3K及AKT和总PI3K及AKT水平,检测骨骼肌总GLUT4及细胞膜上GLUT4水平,免疫荧光检测骨骼肌细胞膜上GLUT4水平。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PI3K、AKT磷酸化程度及GLUT4向细胞膜转位的变化。结果姜黄素治疗组血糖水平低于糖尿病组[(18.67±1.99对24.38±2.88)mmol/L,P<0.05],胰岛素抵抗较糖尿病组减轻[平均GIR(14.69±0.29对10.25±0.30)mg·kg-1·min-1,P<0.01],胰岛素信号通路中p-PI3K、p-AKT水平升高,GLUT4向细胞膜转位增多。结论姜黄素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GLUT4向细胞膜转位,增加骨骼肌葡萄糖摄取,最终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大鼠胰岛分离技术的建立及胰岛活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大鼠胰岛分离方法,探讨影响胰岛活性的因素。方法通过胆管注射胶原酶方法提取大鼠胰岛,通过水浴法比较不同条件下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用放免法(R IA)测定胰岛素。结果牛血清白蛋白(BSA)能明显提高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水平,长时间培养(>7 d)的胰岛,其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下降约25%,而新鲜分离的胰岛和经1~5 d培养的胰岛未见明显差异。RPM I1640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11.1 mmol/L组,其胰岛素分泌明显高于5.5 mmol/L和25 mmol/L这2组。结论BSA、RPM I1640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及培养时间均与分离胰岛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近年来逐渐被广泛认识的慢性肝脏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NAFLD发病率在我国也明显上升.其发病与肥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有关,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1].现就NAFLD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