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5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耳鼻咽喉   2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0篇
临床医学   382篇
内科学   13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08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469篇
预防医学   384篇
眼科学   5918篇
药学   495篇
  9篇
中国医学   22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577篇
  2010年   607篇
  2009年   579篇
  2008年   638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527篇
  2005年   605篇
  2004年   543篇
  2003年   526篇
  2002年   426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眼科杂志》2022,(5):371-372
1例6岁男性患儿因双眼视力下降18个月就诊眼科。经眼部检查诊断为双眼球形晶状体伴脱位, 行晶状体摘除联合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后房植入术, 术中、术后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 随访2年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眼球钝挫伤合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周边隐匿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住院诊断为眼球钝挫伤合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并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的72例(72眼)患者。根据裂隙灯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将患者分为晶状体不全脱位组和全脱位组,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周边视网膜病变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疗效。 结果眼球钝挫伤合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中有周边隐匿性视网膜病变的占72.22%,其中晶状体不全脱位组发生率高达80.95%,显著大于晶状体全脱位组的60.00%(P<0.05)。2组患者的周边隐匿性视网膜病变均以隐匿性视网膜裂孔、变性和出血为最常见。所有患者术后视网膜情况稳定,视力预后较好。 结论眼球钝挫伤合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常出现周边隐匿性视网膜病变,最常见的是视网膜裂孔、出血、变性。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是有效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新型光学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变化,并探讨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选择。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01/06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52例57眼。术前和术后3mo使用IOL Master 700完成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角膜曲率(Km)的测量并分析。对不同IOL公式计算时预留的目标屈光值与术后3mo全自动验光仪实际屈光值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

结果:手术前后测量的AL平均值分别为24.20±1.86、24.09±1.86mm,术后AL缩短了0.11mm; ACD值分别为3.08±0.44、4.55±0.36mm(P<0.001),术后ACD加深1.49mm; Km值分别为44.14±1.86、44.14±1.82D(P>0.05)。术前选用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所测结果的屈光误差最小,其次是Holladay Ⅱ及SRK/T公式,Holladay Ⅰ公式所测结果的误差最大(P<0.05)。

结论:白内障术后AL缩短以及ACD加深,度数测算时可考虑增加0.1mm的校正因子。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预测性最佳,其次是Holladay Ⅱ及SRK/T公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对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省中医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107眼)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52眼)和对照组(47例,55眼),所有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Toric IOL植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白内障术中使用Len Sx飞秒激光仪辅助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视力变化、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超声乳化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灌注液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 <0.05),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视觉质量均显著优于本组术前(均P <0.05),角膜散光度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 <0.05),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显著少于本组术前(均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和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视觉质量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所有患者并发症均发生于术后7 d内,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飞秒激光能够减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CDE和灌注液流量、缩短超声乳化时间,对于减轻角膜内皮损伤、改善视力和视觉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于童  王静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8):1309-1312

白内障是我国首位致盲性眼病,也是世界上多数国家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后囊膜下混浊即后发性白内障(PCO)是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术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在PCO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概述了近些年来EMT在PCO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量并比较白内障摘除术中不同型号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后在眼内的居中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连续收集2019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进行白内障摘除IOL植入术后6个月复诊的患者120例(120眼)。方法 根据所植入IOL的型号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对术眼进行前段扫频OCT(AS-SS-OCT)检查。同一轴线上IOL中心与巩膜突连线中点的距离为IOL偏心度,IOL平面与巩膜突平面间的夹角为IOL倾斜度。分别测量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偏心度和倾斜度,并进行组间比较。主要指标 IOL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偏中心度和倾斜度。结果 A组水平方向偏心度为(0.24±0.07)mm (0.11~0.39 mm),倾斜角度为(1.41±0.64)° (0.48~2.68°),垂直方向偏心度为(0.23±0.08)mm (0.11~0.47mm),倾斜角度为(1.79±0.91)° (1.02-4.72°)。B组水平方向偏心度为(0.23±0.08)mm (0.11~0.43 mm),倾斜角度为(1.59±1.19)° (0.44~3.61°),垂直方向偏心度为(0.23±0.07)mm (0.14~0.41 mm),倾斜角度为(2.09±1.31)° (0.56~5.04°)。C组水平方向偏心度为(0.28±0.12)mm (0.13~0.49 mm),倾斜角度为(1.86±1.21)° (0.26~3.71°),垂直方向偏心度为(0.31±0.17)mm (0.23~0.46 mm),倾斜角度为(2.01±1.01)° (0.61~4.86°)。三组间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偏心程度和倾斜角度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0.05)。三组患者在充分矫正屈光不正后,均未出现炫光等不适主诉。结论 白内障摘除IOL植入术后IOL偏中心的发生与所植入IOL的类型可能无关;在IOL偏中性度<0.5 mm、倾斜度<5°的情况未导致术后的不良视觉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工业辐射晶状体混浊放射人员体检结果及职业特点。方法:统计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情况的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20例晶状体混浊患者与100例无晶状体混浊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遗传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通过分析发现,观察组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微核率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均存在无着丝粒环和双着丝粒断片的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染色体畸变发生率远高于对照组,且存在双着丝粒体的畸变情况(P<0.05);通过对比不同工龄的晶状体混浊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情况发现,工龄的长短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及染色体畸变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放射线对身体的损害不仅作用于晶状体,同样还对人体的基因染色体造成影响。对长期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需加强辐射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和加强防护措施,规范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7~14岁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发育情况。探索其与屈光度数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眼科门诊7~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共计521例(1042只眼)。采用IOLMaster人工晶状体生物测量仪测量各屈光参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散瞳后验光测得静态屈光度。分析前房深度发育情况及不同屈光状态的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发育情况。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7~14岁学龄期的儿童前房深度随之增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年龄段儿童的左右眼之间的均值相近,且生长发育趋势相近(均P>0.05)。(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的前房深度均逐渐增大,同一年龄段男性前房深度大于女性前房深度(均P<0.01)。(3)儿童前房深度与身高正相关(P<0.01)。(4)前房深度随近视度数增高而增大,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的前房深度的发育受到身高、性别及屈光度数的影响,与身高呈正相关,同一年龄段,男性前房深度大于女性。双眼前房深度发育同步。低中度近视的儿童前房深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晶状体密度测量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80例,采用LOCSⅢ分级体系进行白内障分级,测量晶状体密度。结果:NO分级,NC分级以及C分级与患者晶状体厚度呈现正相关,LOCSⅢ分级系统中的NO分级,NC分级以及C分级与晶状体值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晶状体密度能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