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7篇
  免费   700篇
  国内免费   479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83篇
妇产科学   101篇
基础医学   539篇
口腔科学   85篇
临床医学   2827篇
内科学   1713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339篇
特种医学   4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613篇
综合类   3691篇
预防医学   1483篇
眼科学   91篇
药学   1607篇
  13篇
中国医学   1053篇
肿瘤学   85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344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645篇
  2013年   648篇
  2012年   920篇
  2011年   998篇
  2010年   837篇
  2009年   780篇
  2008年   1335篇
  2007年   970篇
  2006年   832篇
  2005年   996篇
  2004年   670篇
  2003年   491篇
  2002年   340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胰岛素释放试验(insulin release test,IRT) 峰值后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syndrome,PCOS)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特征,探讨胰岛素峰值后移对胰岛素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1 月~ 2021 年12 月在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的PCOS 患者120 例。首次就诊时行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glucose,FPG)和IRT 检测,根据IRT 的峰值时间进行分组,峰值时间在30min 为I30 组(n=30),在60min 为I60 组(n=30),在120min 为I120 组(n=30)和在180min 为I180 组(n=30)。比较四组FPG 和IRT 各时间点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差异,通过公式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IRI) 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比较这三个指标以及峰值的血浆胰岛素水平在四组的差异,通过Pearson 相关性分析探讨峰值后移与胰岛素分泌总量和胰岛素敏感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四组的FPG 和30min 的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95, 1.780,均P > 0.05),但达峰时间影响空腹和60,120,180min 的胰岛素分泌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9.355 ~ 24.170,均P < 0.05)。②四组ISI 和AU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06,0.492,均P > 0.05),而IRI 和峰值的胰岛素值从I30 组到I180 组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60,5.140,均P < 0.05)。③ 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表明ISI,AUC 与峰值后移无相关性(r =-0.077,-0.014,均P > 0.05),IRI 和峰值的胰岛素水平与峰值后移呈显著正相关(r =0.359,0.335,均P =0.000)。结论 PCOS 患者胰岛素峰值后移对空腹和60,120,180min 的胰岛素分泌量有影响;随着胰岛素峰值后移,峰值的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程度增加,但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总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艾灸对面肌痉挛(HFS)患者面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HFS患者,根据密封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痉挛强度、肌电图F波与面神经传导速度、面部残疾指数(FDI)与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面肌痉挛强度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波时限、波幅均显著降低(P0.05),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高(P0.05),健侧面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波时限、波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DI躯体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DI躯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DI社会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HFS疗效显著,可抑制面神经的异常兴奋,降低异常冲动传导,加速面神经传导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6例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将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的MNCV、SNCV均快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过渡期心衰相关症状,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心脏病患者抑郁量表、照护负担问卷和家属照护者照护能力问卷,对219例老年心衰患者及主要家庭照护者,于患者出院前1~2 d、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的心衰相关症状随着出院过渡期的延长呈恶化趋势,与出院前1~2 d相比,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患者的心衰症状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提高(P0.01)。抑郁症状在出院后1个月得分最高(90.31±3.27),随着过渡时间的延长得分逐渐下降(P0.01)。回归分析显示,出院过渡期患者心衰相关症状受患者服药种类、心功能分级和照护能力的影响;抑郁受患者年龄、病程和住院次数的影响(P0.05,P0.01)。结论老年心衰患者出院过渡期心衰相关症状较差且呈动态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该制定针对性的过渡期护理计划,减轻患者症状负担。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究超声测量颈内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和血流速度在椎管内麻醉后血容量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择期手术的椎管内麻醉患者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为34~66岁,ASAⅠ或Ⅱ级。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25 min左侧颈内静脉最大直径(Dmax)、最小直径(Dmin)、内径呼吸变异度(RVI)、中心静脉压(CVP)、血流速度最大值(BVmax)、血流速度最小值(BVmin)和血流速度变异度(BVI),取CVP=6 mmHg作为预测值,并通过绘制ROC曲线来评估Dmax、Dmin、RVI、BVmax、BVmin和BVI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5 min时Dmax、Dmin和BVI明显降低(P0.05),RVI明显升高(P0.05);与麻醉后5和15 min比较,麻醉后25 min,Dmax、Dmin和BVI明显升高(P0.05),RVI明显降低(P0.05)。麻醉前BVmin的AUC值最大为0.958,临界值6.86,敏感性82.6%,特异性95.2%;麻醉后5 min,Dmin的AUC值最大为0.944,临界值0.74,敏感性98.4%,特异性84.3%;麻醉后15 min,Dmin和BVmax的AUC值最大分别为0.949和0.945,临界值分别为0.72和7.99,敏感性分别为96.5%和89.8%,特异性分别为82.4%和82.1%;麻醉后25 min,BVmax的AUC值最大为0.981,临界值8.98,敏感性92.0%,特异性90.5%。结论超声测量患者颈内静脉的内径变异度和血流速度可作为预测椎管内麻醉后血容量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输液速度输注甘露醇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按照甘露醇的输注速度(125 mL,每6 h 1次)随机分为4组:实验1组输注时间为10 min;实验2组输注时间为15 min;实验3组输入时间为25 min;实验4组以60滴/min约为4 mL/min的速度输注甘露醇10 min,剩余85 mL以160滴/min即10 mL/min输注完毕,总共时间为18 min。连续观察患者颅内压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颅内压增高患者在颅内压为12,18,25 mmHg时,均为甘露醇输注速度为10 min内滴完颅内压下降最快,不论初始颅内压高低,当甘露醇在10 min内滴完时,颅内压在30 min左右降至最低,甘露醇输注6 h后作用基本消失。结论10 min内输注完甘露醇125 mL可快速降低颅内压,但有一过性升高颅内压作用,而先慢后快输入可避免其一过性的升颅压作用。颅内高压明显时,尤其重度颅内高压时应先慢后快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