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骶管注射疗法与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诊治的急性腰扭伤患者120例,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骶管注射组、压痛点推拿组、联合治疗组及物理治疗组,每组30例。骶管注射组:骶管注射0.9%氯化钠溶液、利多卡因注射液及地塞米松混合液20 ml,共1次。压痛点推拿组:按照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所介绍的腰、骶、臀及腿的压痛点检查方法及强刺激推拿手法进行治疗,两次推拿的间隔时间为3 d,共2次。联合治疗组:为骶管注射和压痛点强刺激推拿两种疗法联合应用,每次骶管注射药物后立即施行压痛点强刺激推拿1次,隔3~4 d再进行1次。物理治疗组:采用超短波加动态干扰电进行治疗,1次/d,共7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1周使用改良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M-JOA)腰痛评分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急性腰扭伤患者116例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4组患者M-JOA腰痛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4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物理治疗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M-JOA腰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4组患者的VAS评分和M-JOA腰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骶管注射疗法、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及物理治疗均是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有效方法,但骶管注射疗法和压痛点强刺激推拿联合应用具有止痛迅速、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所以其疗效最好,建议临床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卒中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训练项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心理症状水平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水平高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心理症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以在脑卒中后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其可提高脑卒中l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心理症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得到世界范围广泛认可,对其作用机制研究不断扩展、深入。干细胞自上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其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应用迅速发展,对组织的修复、再生或替代治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也有研究报道试图从针灸对干细胞的影响方面揭示针灸的治疗机制,就此内容检索相关文献,从脑病、脊髓损伤、关节炎等不同疾病中针灸对干细胞的影响,以及不同针灸方法对干细胞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针灸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骶管注射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骶管注射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作用。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低剂量组、地塞米松高剂量组、曲安奈德低剂量组、曲安奈德高剂量组和丹参注射液组,每组15例。每组患者均按照各自的组方配制成20mL的溶液给予骶管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1周和2周均使用改良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M-JOA)腰痛评分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M-JOA腰痛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各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P〈0.05),但M-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骶管注射治疗后,糖皮质激素各组的M-JOA评分与VAS评分比生理盐水组和丹参注射液组降低明显(P〈0.01),但生理盐水组和丹参注射液组、糖皮质激素各剂量组之间的M-JOA评分与VA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曲安奈德组的M-JOA评分与VAS评分降低比地塞米松组明显(P〈0.05),但治疗后2周,曲安奈德组与地塞米松组的M-JOA评分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骶管注射疗法中,中药制剂的作用与生理盐水无异;起关键作用的是糖皮质激素,且临床运用中最好遵循低剂量给药和水剂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模拟临床用量,研究骶管注射疗法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将骶管注射疗法常用药物配伍按照基本药物组、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医药物组等依次分为13个小组,在室温下分别配制各组药液后,各自在0min、30min、1.0h、2.0h、4.0h时观察其外观、pH值、微粒及紫外吸收度的变化.结果 13个不同临床配伍组别在4h内,其注射液的外观、pH值、紫外吸收度均无显著性改变;但在4h内,除基本药物组、西药组和中药组的简单配伍组等共5组的不溶性微粒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外,其余8组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均不符合,尤其是中西医药物组的不同配伍均出现肉跟町见的黄白色沉淀物.结论 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越简单越稳定,不论是西药还是中药制剂随着配伍药物成分的增加其稳定性降低.中两医药物更是不宜一起配伍使用;应该严格遵循最低有效浓度和低剂量给药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海洛因成瘾患者的大脑白质结构网络的拓扑特性。【方法】 采集20例海洛因成瘾者及17例健康对照组的扩散张量成像和大脑高分辨率解剖结构像,利用纤维追踪技术和图论模型,构建了每个被试的大脑白质结构网络,计算大脑网络的拓扑特性。【结果】 在全局参数上,海洛因成瘾者的大脑网络的最短路径长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全局效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在节点参数上,海洛因成瘾者的节点效率显著增加 (P < 0.05),这些显著增加的脑区主要分布在控制系统和感觉运动系统。【结论】 海洛因成瘾患者的大脑结构网络的拓扑属性发生了显著改变。利用图论的方法可以便于我们探测海洛因成瘾所致的大脑结构网络变化,为探索成瘾所致的大脑连接的变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退变及其诱发的下腰痛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自体全血经离心后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因其独特的生物学活性,已用于多种慢性疼痛、骨骼与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临床替代疗法。既往研究显示,富血小板血浆释放的多种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能有效抑制退变椎间盘的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尤其在退变早期发挥重要作用,有望从根本上阻遏甚至逆转退变进程,从而减轻疼痛和促进修复。我国这一领域研究较少,相关临床证据尤其不足。本文主要对国内外PRP促进退变椎间盘修复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的影响,分析艾灸通过激活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治疗EMs的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和隔药饼灸组,每组30只.采用摘除子宫内膜法建立EMs模型.药物组用孕三烯酮(60 mg/kg)灌胃,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CACR)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及CACR,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SGB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量表(NCSE)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功能评定,并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其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和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Vm).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MMSE、NCSE及M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LVA、RVA及MCA的Vm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GB结合CACR可改善脑循环提高脑血流量,促使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及ADL能力恢复,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髌内外侧稳定结构与髌股关节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髌内外侧稳定结构对髌骨的稳定作用,探讨临床中松解髌外侧支持带的治疗作用及效果,为临床治疗髌骨不稳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6例新鲜膝关节标本,对股四头肌进行加载(模拟肌力正常的情况),在不同屈曲度,对髌骨施加外侧方移位载荷,使髌骨外侧半脱位,读取记录载荷大小。干预1:松解髌内侧支持带(模拟病理状态),重复上述操作,读取记录载荷大小;干预2:在干预1的基础上进一步松解外侧支持带(模拟手术治疗),重复上述操作,读取记录载荷大小。结果:松解髌内侧支持带后,使髌骨半脱位的载荷比支持带完整时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松解外侧支持带,半脱位载荷进一步减小,但与干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内侧支持带在维持髌骨稳定及髌股关节正常运动轨迹中有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或半脱位时,应该重视髌内侧支持带的修复重建,单纯松解外侧支持带的方法并非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