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清adropin在运动改善肥胖青年心血管功能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例男性肥胖青年进行为期8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后测量有氧运动能力[最大有氧速度(MAS)、最大摄氧量(VO_(2max))],体成分[体质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at%)],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及血清adropin水平。结果: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肥胖组BMI、Fat%、TC、TG、HOMA-IR显著降低,MAS、VO_(2max)、adropin、FMD显著提高,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adropin是△F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改善肥胖青年血管舒张功能与血清adropin浓度的改变相关,血清adropin可能在运动干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许多健康问题都与老龄化有关,包括各类慢性病、感染、癌症、残疾、跌倒损伤等,其中老年衰弱作为最突出的老年综合征,是老年医学的研究热点[1~3]。衰弱是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下降的一种特殊状态,其特点是肌肉力量和耐力减弱,生理功能减退,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衰弱涉及多系统病理、生理变化,包括神经肌肉、代谢及免疫系统等[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阻力训练对老年人肌肉力量、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揭示抗阻力训练改善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机制。方法:20例老年男性接受为期16周抗阻力训练,在训练前后采用超声诊断技术检测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并对其肌肉力量以及血清炎症因子(TNF-α、hsCRP)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经过16周的抗阻力训练后,老年人的Fat%、安静心率、血压、胰岛素抵抗,以及血清hsCRP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同时FMD和肌肉力量显著提高(P<0.05);肌肉力量增加的程度(r=0.591,P=0.006),hsCRP(r=0.468,P=0.037)、Fat%(r=0.553,P=0.011)、HOMA-IR(r=0.580,P=0.007)降低的程度与FMD的增加均呈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肌肉力量增加和血清hsCRP降低是FMD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抗阻力训练改善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与肌肉力量的增加及炎症反应降低有关,这可能是抗阻力训练改善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运动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脑健康。青少年时期进行有规律运动可以提高心肺适能,优化影响脑成熟的神经环境,增强认知功能发展;中年时期,运动通过增加脑灰质和心血管功能,阻止诱发老年期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生物学事件的发生,是人生维持认知功能的核心阶段;在老年时期,运动对增加心肺适能、维持脑白质结构完整、预防认知功能降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酮酸透膜与乳酸穿梭的关系。方法:不同运动能力的20名男性大学生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连续进行不同最大摄氧量百分比递增强度跑台运动,每级负荷运动3分钟,3分钟末取血,测试受试者血乳酸和丙酮酸浓度。结果:(1)运动组乳酸阈平均值出现在75%最大摄氧量强度,对照组出现在65%最大摄氧量强度,两组各级负荷血乳酸值与上一级负荷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01)。(2)对照组各级负荷下血丙酮酸浓度与上一级负荷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组在75%、95%最大摄氧量强度下的血丙酮酸浓度与上一级负荷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果表明:(1)丙酮酸在乳酸阈之前不能或不易透过肌细胞膜。(2)提示丙酮酸透膜与运动强度、时相有关,其机制可能与乳酸穿梭到一定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反阿是穴治疗急性和亚急性运动损伤疼痛患者的疗效,并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方法:选择2005-03/2006-02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医院理疗室就诊的部队院校运动损伤疼痛(腰痛、肩痛、颈痛和腕、踝疼痛)患者110例,均为急性和亚急性损伤,以上患者均知情同意。取反阿是穴,局部消毒后用毫针直刺,得气后留针30min,个别加以反阿是穴推拿。其间行捻转提插补泻法3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每次治疗前后患者均根据自己的疼痛情况填写疼痛评分量表(是一条直线,一般长10cm,取其两端代表疼痛知觉的极限,一端定为“不痛”,另一端定为“严重疼痛”),可以减少患者在描述中的主观因素和对正确诊断的干扰。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疗效:①有效:治疗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标示2cm以下,无功能障碍及自觉症状。②好转:治疗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标示在4cm以下或评分标示与治疗前相比<2cm者,即症状基本消失。③无效:与原疼痛量相比无变化,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有效 好转)/总人数×100%。结果:纳入运动损伤疼痛患者11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治疗1个疗程后不同疼痛部位运动损伤疼痛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结论:针刺反阿是穴能有效改善运动损伤疼痛患者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反阿是穴治疗急性和亚急性运动损伤疼痛患者的疗效,并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方法:选择2005-03/2006-02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医院理疗室就诊的部队院校运动损伤疼痛(腰痛、肩痛、颈痛和腕、踝疼痛)患者110例,均为急性和亚急性损伤,以上患者均知情同意。取反阿是穴,局部消毒后用毫针直刺,得气后留针30min,个别加以反阿是穴推拿。其间行捻转提插补泻法3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每次治疗前后患者均根据自己的疼痛情况填写疼痛评分量表(是一条直线,一般长10cm,取其两端代表疼痛知觉的极限,一端定为“不痛”,另一端定为“严重疼痛”),可以减少患者在描述中的主观因素和对正确诊断的干扰。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疗效:①有效:治疗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标示2cm以下,无功能障碍及自觉症状。②好转:治疗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标示在4cm以下或评分标示与治疗前相比<2cm者,即症状基本消失。③无效:与原疼痛量相比无变化,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有效+好转)/总人数&;#215;100%。 结果:纳入运动损伤疼痛患者11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治疗1个疗程后不同疼痛部位运动损伤疼痛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 结论:针刺反阿是穴能有效改善运动损伤疼痛患者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9.
背景:作者曾提出:“运动中有氧产能过程与当时耗能过程不匹配是代谢发生转变的原因;而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直接作用是防止丙酮酸在胞浆内堆积,防止其堆积对糖酵解产能过程的抑制,以保证酵解过程的快速供能;这一步生化反应的机制是对畅通糖代谢酵解途径供能速率的调节”的假说。目的:观察补充吸氧对代谢转变有无影响,分别从人体和动物水平上探讨乳酸阈强度(代谢转变时)下代谢转变的机制,验证人体和动物结果的一致性。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廊坊师范学院体育系。对象:受试者为24名体育专业本科男生,体质量为(58±4)kg,身高为(175±6)cm,年龄(21±2)岁,二级运动员12人,无等级学生12人;雄性SD大鼠30只。方法:整体实验于2006-04/06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理机能实验室完成。24名学生分为二级运动员组和无等级训练组,各12名,进行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负重游泳训练组15只,无负重游泳适应组15只,负重游泳训练组进行递增负荷游泳运动。首先确定人体组与大鼠组各自的代谢转变强度,后在正常吸空气与补充吸氧条件下重复其前一阶段运动。分别在重复运动前及递增负荷运动到乳酸阈强度下,测定人体及大鼠的静脉血氧分压、丙酮酸、乳酸含量。人体组每2min递增负荷50W,大鼠组每2min递增负荷是体质量的1%,直至不能坚持为止。选择递增负荷运动方法,让体内代谢逐步由有氧向无氧代谢过度,确定过度点即乳酸阈强度。通过静脉血氧分压、丙酮酸、乳酸含量的前后对比和补充与否对各指标有无影响,以及人体和动物的结果是否一致,以证明假说的信度和效度。主要观察指标:人体组和大鼠组乳酸阈强度下及补充吸氧前后的静脉血氧分压、丙酮酸、乳酸含量。结果:受试者24名和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人体受试者(两组)和30只大鼠(两组)在递增负荷运动中每级负荷2min末取血所得到的乳酸曲线,明显反映出了血乳酸拐点所对应的代谢转变强度及训练水平的差异,有训练者的血乳酸拐点明显置后。②在乳酸阈强度下,不论是否吸氧,人体组和大鼠组的血乳酸含量与氧分压之间均不相关[(3.61±0.56),(5.43±0.55)mmol/L;(4.46±0.86),(7.80±0.27)kPa,r=0.31,0.31,P>0.05],整个测试过程人体组血氧饱和度均不低于98%;而两组受试血乳酸与血丙酮酸含量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丙酮酸:(1.04±0.16),(0.91±0.37)mmol/L,P<0.001]。③人体组和大鼠组在重复运动前及乳酸阈强度下,丙酮酸平均值分别是(0.97±0.17),(1.04±0.16)mmol/L;(0.93±0.25),(0.91±0.37)mmol/L。两组受试重复运动前与乳酸阈强度时的血丙酮酸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中由有氧向无氧代谢转变时体内不缺氧,补充吸氧对代谢的转变没有影响;丙酮酸不易通过肌细胞膜而乳酸可以通过。实验结果支持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直接作用是防止丙酮酸在胞浆内堆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