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组合人工肾、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对尿毒症脑病(UE)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180例UE患者,随机分为3组,普通血液透析(HD)组、血液滤过(HDF)组和组合人工肾组(HD+HP),每组60例。普通透析组行3次/w的血液透析治疗,血滤组在3次/w透析的中间一次用HDF模式,组合人工肾组在3次/w透析的中间一次用HD+HP模式,总疗程为6w。结果治疗6w后,3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D组透析前血β2-M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血β2-MG从(34.05±4.08)mg·L~(-1)降至(22.49±3.51)mg·L~(-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β2-MG从(34.43±4.21)mg·L~(-1)降至(16.36±3.12)mg·L~(-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对比HD+HP组血β2-MG下降水平明显低于HDF组和HD组(P0.05)。结论组合人工肾可以更有效地清除UE患者血中的β2-MG。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观察卒中后肩痛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卒中住院患者40例,根据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NPRS)分为肩痛组(26例)与无肩痛组(14例)。分别进行双侧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和针极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查。结果 肩痛组患侧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较无肩痛组患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01,0.000);无肩痛组患侧尺神经CMAP波幅较同组健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肩痛组患侧尺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较无肩痛组患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三角肌、肱二头肌自发电位出现率,肩痛组较无肩痛组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4,0.044)。结论 卒中后肩痛患者伴有上肢周围神经的损伤,且肩痛的发生可能与运动神经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CCFES)常规治疗及强化治疗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病程1~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CCFES组(14例)、CCFES强化组(14例)和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组(1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CCFES组给予CCFES常规剂量治疗,CCFES强化组给予CCFES强化剂量治疗,NMES组给予NMES常规剂量治疗。3组均给予每次20 min相应电刺激治疗,CCFES强化组每日给予2次,余两组每日1次,每周5 d,连续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改良Barthel指数、表面肌电图(sEMG)以及腕关节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对患者进行上肢功能评估。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上肢FMA、MBI、RMS比值、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与NMES组治疗后比较,CCFES组和强化CCFES组各项评估指标均较为优异(P<0.05)。与CCFES组比较,强化CCFES组治疗后RMS比值(0.22±0.05)、关节活动度[(22.79±6.74)°]较为优异。 结论 CCFES及CCFES强化训练较NMES在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方面均有显著优势,CCFES强化训练在改善患侧肢体肌力及关节活动度方面较为优异。  相似文献   
5.
背景:国内外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康复有较多的研究,但往往局限于一种康复方法。目的:分析系统康复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5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置换前给予康复指导,置换后由康复治疗师给予康复锻炼,同时行CPM锻炼和冷敷,对照组给予传统CPM锻炼。结果与结论:干预组置换后24h~6d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置换后2d~6周时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置换后2,6周时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局部切口并发症发生。说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系统康复可加快康复进程,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背景:内源性诱导软骨分为就是通过一定的载体将目的基因整合入干细胞内,使其自行分泌诱导因子诱导自身进行分化。目的:观察将转化生长因子β3通过腺相关病毒载体转染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表型转化的能力。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将转染后3,6,9,12d细胞裂解提取蛋白进行酶联免疫检测目的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3的体外表达。RT-PCR,免疫印迹westernblot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检测1,2周Ⅱ型胶原的表达,甲苯胺蓝染色检测1,2周蛋白多糖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较稳定的表达目的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3,并且转染成功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阴性对照组能够更好的向软骨表型转化。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3可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向软骨表型分化。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成人残疾的常见原因, 脑卒中后独立生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障碍的治疗和运动功能的恢复。运动功能恢复的准确预测不仅能够帮助患者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 并且有助于康复团队对患者进行分层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更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本文对目前常用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因素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膝关节疼痛患者的MRI表现,探讨脑卒中后膝关节疼痛的原因.方法 对12例脑卒中后膝关节疼痛的患者行MRI检查,观察其异常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MRI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均存在内侧半月板病变、髌上囊及膝关节腔积液,胫骨平台骨髓水肿8例,前交叉韧带近端水肿8例,外侧半月板前后角异常引号3例,股四头肌肌腱髌上缘处水肿2例.MRI表现为内侧半月板前角内可见条片状压脂像异常高信号影,可见到达半月板边缘;髌上囊及膝关节腔内可见弧形水样信号;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可见斑片状长T1压脂像异常高信号;前交叉韧带上段增粗,纤维束显示不清,压脂像信号增高;外侧半月板前后角内可见条状高信号影,未及关节面;股四头肌腱下端可见局部压脂像异常高信号影.结论 脑卒中后膝关节疼痛患者均存在MRI异常表现,其中以内侧半月板病变、髌上囊及膝关节腔积液、胫骨平台骨髓水肿、前交叉韧带近端水肿表现为主.  相似文献   
9.
脂肪源干细胞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兔膝关节髌股关节面中心人工制造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后,单纯脂肪源干细胞复合海藻酸钙凝胶移植到软骨缺损处对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以探索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简单有效的途径。[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7只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关节软骨缺损处置入海藻酸钙凝胶,B组软骨缺损处不做任何处理,C组缺损处置入未经诱导的脂肪源干细胞复合海藻酸钙凝胶,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处死动物,通过大体、组织切片观察以及透射电镜等技术手段对修复效果进行观测,采用改良的Wakitani评分标准对修复组织进行评分,所得评分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组软骨缺损处为纤维组织状物填充,组织学切片可见为原纤维覆盖,C组软骨缺损处为类透明软骨组织填充,组织切片可见类软骨细胞及其周围的陷窝,电镜下可见细胞周围大量胶原纤维,C组在各个时期与A组、B组的评分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示C组修复效果较其他两组为优。[结论]单纯脂肪源干细胞复合海藻酸钙凝胶可有效修复关节软骨全层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不同时机的血液灌流(HP)对尿毒症中高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规律透析尿毒症患者120例,接受血液透析联合不同时机的血液灌流方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后置治疗(HD+HP)组和前置治疗(HP+HD)组,治疗频率1次/2周,4小时/次,共2次。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研究方法,即后置治疗组第1次组合治疗采用HP后置方案,第2次采用HP前置方案;前置治疗组第1次组合治疗采用HP前置方案,第2次采用HP后置方案。分别留取患者第1次和第2次组合治疗前后血标本,检测血常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血磷(P)等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第1次和第2次组合治疗后的血中Scr、BUN、iPTH、β2-MG、P等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水平(P<0.05);2组患者采用HP后置方案治疗后,iPTH、β2-MG的下降值均显著大于HP前置方案(P<0.05)。电解质、白蛋白、血红蛋白两种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不同时机的血液灌流方案,对尿毒症中高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不同,HP后置方案清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