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替谱酶(rt-PA)治疗不同时间窗发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于发病<4.5 h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发病时间窗、rt-PA剂量不同分为4组,发病至用药时间<3 h为Ⅰ组,rt-PA剂量0.6mg/kg(Ⅰa组),0.9 mg/kg(Ⅰb组);发病至用药3~4.5 h为Ⅱ组,rt-PA剂量0.6 mg/kg(Ⅱa组),0.9 mg/kg(Ⅱb组)。比较4组患者间溶栓治疗后2h、24 h、7 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Ⅰa组与Ⅱa组比较,溶栓后2h、24h、7d NIIHSS改善程度较后者明显(P<0.05);Ⅰb组与Ⅱb组比较,溶栓后2 h NIHSS改善程度较后者明显(P<0.05)。Ⅰ组与型组比较,2h、24 h、7 d症状程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超早期应用rt-PA,治疗时间窗越短,早期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多发性脑脓肿的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早期多发性脑脓肿药物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8例患者均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均有发热、头痛,2例伴意识障碍,2例伴癫痫发作,3例伴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症状、体征及脑膜刺激征阳性.头颅MRI均显示有2~13个脓肿形成,脓肿新旧不等,大小不一,脓肿主要位于脑功能区或脑实质深部或分散存在各脑叶,脓肿均< 2.0 cm,无明显占位效应.经内科保守治疗,3例痊愈,1例患者遗留听力障碍,2例遗留肢体偏瘫症状,2例遗留癫痫.结论 对于早期多发性脑脓肿患者,早期诊治,及时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2C19(CYP2C19)基因681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及相关因素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5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33例,均服用氯吡格雷治疗。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为GG、GA、AA型,不同基因型患者检测治疗前及治疗7d后血小板聚集率。患者随访12个月,动态观察随访期内主要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GG基因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幅度明显高于GA基因型和AA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GA+AA基因型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GG基因型患者明显升高(41.8%vs25.8%,P0.01)。平均随访(13.4±8.9)个月,GA+AA基因型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1.3%(缺血性脑卒中18例,出血性脑卒中2例,死亡1例);GG基因型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为9.1%(缺血性脑卒中5例,出血性脑卒中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35,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不良脑血管事件再发的危险因素(OR=3.270,95%CI:1.902~5.171,P=0.000)。结论 CYP2C19基因681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及相关因素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偏瘫在行走过程中会因偏瘫侧下肢没有廓清能力而使身体失去平衡。有研究认为,核心肌群训练能够提高人体在非稳态时的控制力[1],能在行走周期中的摆动相(非稳态中)通过控制人体核心肌群让患者更好的廓清患足,提高行走质量。而患侧下肢踝背屈不足也是造成下肢廓清能力下降的一个诱因,生物反馈疗法能让患者更直观的获得踝背屈的运动和感觉传入并不断强化踝背屈。本文观察核心肌群训练联合踝背屈的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部不同屈伸姿势侧卧位时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探讨侧卧位睡姿时头颈部的良好摆放姿势。 方法表面肌电图观察30例青年志愿者左侧卧位下,颈部前屈、中立及后伸时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颈竖脊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采用积分肌电值(IEMG)和中位频率(MF)分析。 结果胸锁乳突肌前屈位与后伸位比较, IEMG数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竖脊肌在颈后伸位与颈前屈位比较,IEMG数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方肌上部在3种体位时IEM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3对肌肉在3种体位时M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侧卧位头颈部后伸时颈背部肌肉紧张度较小,提示侧卧位睡眠时头颈部较佳姿势为稍后伸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诱发电位技术的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s),也称诱发反应(evoked response),是指给予神经系统(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特定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正性或负性)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的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反映了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状态,并与复杂的心理、生理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红景天苷组3组,对照组大鼠12只,模型组和红景天苷组各15只。模型组和红景天苷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VD模型。红景天苷组大鼠于造模后7d给予红景天苷10mg/kg(1.5g溶于1L0.9%氯化钠溶液,6.7ml/kg)灌胃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6.7ml/kg)灌胃,3组均为1次/d,连续4周。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丙二醛(MDA)、TNF-α、IL-6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和红景天苷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缩短,海马MDA、TNF-α和IL-6水平均升高,SOD活性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红景天苷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MDA、TNF-α和IL-6水平均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明显改善VD大鼠空间认知功能的损害,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黄睿  金皎蕾  董莹莹  陈富强  陶涛涛 《浙江医学》2017,39(13):1118-1120,1122
目的通过2例"原发性头痛"的误诊经历,探讨头痛诊治的误区。方法例举特殊类型的"原发性头痛":第1例为无先兆偏头痛患者,DSA发现多支动脉存在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和颅内动脉瘤;第2例长期误诊为紧张性头痛,治疗效果不佳,DSA证实为与脑外伤相关的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结果2例患者病史均符合典型的原发性头痛,但最终通过辅助检查发现均属于继发性头痛。结论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头痛不能局限于病史,DSA有时能发现少见的头痛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在脊髓损伤(SCI)大鼠康复中的作用及其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 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模组、模型对照组、水疗训练组、减重平板训练组及水中平板训练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脊髓挫伤模型,各训练组于术后1周开始进行8周的康复训练。采用BBB评分、爬网格试验评定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脊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的表达。 结果水中平板训练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较其他组明显改善(P<0.05)。3个训练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BDNF及NT-3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BDNF的表达在3个训练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水中平板训练组NT-3的表达明显高于减重平板训练组(P<0.05);而水中平板训练组与水疗训练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水中平板训练可能通过影响BDNF及NT-3的表达增强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可塑性,促进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中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模组、模型对照组、水疗训练组、减重平板训练组和水中平板训练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T10—11SCI模型,采用BBB评分、爬网格实验、SEP及MEP评定肢体功能及训练效果。结果:BBB评分及爬网格实验显示,水中平板训练组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较其他组明显改善(P<0.05)。SEP、MEP的潜伏期,三组训练组较模型对照组均有显著缩短(P<0.05);但三组训练组之间MEP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水中平板训练组较减重平板训练组SEP、MEP波幅明显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组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SEP、MEP及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恢复作用,其中水中平板训练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