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不同年龄成年人群疾病发病情况,绘制疾病谱,为社区人群疾病防治及生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医务人员,采用武汉市卫生局统一制定的武汉市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入户调查方法,对东西湖区吴家山街常驻居民进行调查,对该区年龄18岁及以上的6199名成人的既往史和家族史进行了统计。结果总的患病率为25.44%,男性患病率为24.16%,女性患病率为26.65%。本社区疾病患病率居前10位的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生殖、外伤、风湿骨病、泌尿系统、传染性疾病、肿瘤、慢性肺部疾病。结论影响本地区成年居民的主要疾病为心脑血管疾病、消化和内分泌代谢疾病,与全国大多数城市地区疾病谱一致,但肿瘤、精神类疾病上升较快,而传统的呼吸系统疾病和感染类疾病排位明显下降,这要求相关部门在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改善医疗环境。同时开展广泛的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对主要疾病的三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发病及就诊时间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目前,脑卒中是当今人类三大致死性疾病之一,且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的重要杀手之一。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超过6h可造成不可逆性脑组织损害,脑卒中的及早就诊与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1]。本文收集了2008年3—200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7例,分析其就诊时间延迟的相关因素,并寻求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联用分析鉴定龙脑樟挥发油(VOCC)的化学成分的方法,探讨VOCC对大鼠颈总动脉的张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无水硫酸钠脱水-4 ℃冰箱中重结,通过GC-MS对VOCC进行成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与鉴定,色谱峰面积采用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将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环制成无内皮和含内皮2种标本,以苯肾上腺素(PE)为血管收缩剂,观察VOCC对大鼠离体血管环预收缩的作用。结果:共分离得到45个化学成分,鉴定得到相似度在90%以上的40个化合物,占总VOCC的99.86%,天然冰片的相对含量最高,占总VOCC的93.49%;VOCC能抑制PE所致的颈总动脉收缩,且无内皮依赖性,VOCC对劲总动脉血管的舒张作用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天然冰片得到了基线分离,此方法可用于天然冰片原料和制剂的定量分析;VOCC对PE诱导的血管收缩具有显著拮抗作用,提示其具有较好的扩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当天开始服用阿司匹林,7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AR组)及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AS组),并进行3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AR组)及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AS组),并进行324个月随访,观察随访期间缺血性卒中的再发以及死亡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AR 68例(32.1%),AS144例(67.9%);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组发生缺血性卒中14例(20.6%),全因死亡22例(32.4%);AS组缺血性卒中19例(13.2%),全因死亡24例(16.7%);AR组死亡率高于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P=0.027)、NIHSS得分(P=0.003)及年龄(P=0.029)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年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AR发生率高,AR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年死亡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球面运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和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法均分90例偏瘫患者为常规组、篮球组和综合组,每组患者30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篮球组患者额外增加球面物体篮球训练,综合组患者在篮球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增加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e-mayer评定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评定(FAC)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评估3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FMA、BBS、FAC与MBI和NIHS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综合组治疗后的FMA、BBS评分、FAC分级、MBI评分和NIHSS评分分别为(62.57±9.89)分、(44.86±7.19)分、(4.47±0.65)级、(63.58±17.3)分和(4.38±7.21)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和篮球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球面运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级监测网络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级监测网络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经监测干预后神经缺失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监测网络能够使脑梗死患者获得正确的康复护理,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垂体卒中的临床和MRI特征。方法:分析13例垂体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头MRI资料。结果:76.9%的患者卒中前无垂体瘤表现,84.6%的患者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典型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及视力障碍等。MRI检查发现,瘤内出血8例,表现为T1WI等信号合并高信号,T2WI像为高信号;肿瘤内坏死3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出血合并坏死2例,表现为T1WI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垂体卒中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MRI检查结合临床,对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方法 经头颅CT/MRI检查,结合临床诊断76例后循环梗死。结果 头颅CT检查,梗死病灶检出率75%。MRI梗死病灶检出率100%。危险因素主要是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有效率77%。结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头颅CT/MRI是诊断的重要手段。患者的功能预后与受累部位、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患者,男,49岁。因"突发头昏伴恶心呕吐及面部肢体交叉性感觉障碍2 h",于2015年2月2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 h饮酒后突发头昏,表现为头脑昏沉感,伴有恶心呕吐及枕部疼痛,自觉左侧面部及右侧肢体发麻,伴有言语不流利,无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及肢体抽搐,病后未行特殊处理,由120急送至我院急诊科,行颅脑CT检查示基底动脉及主要分支分布区密度增高(图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奥拉西坦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奥拉西坦组加用奥拉西坦。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ADL等量表评分、临床疗效等。结果:治疗后奥拉西坦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奥拉西坦组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结论:奥拉西坦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