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少见疾病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硬膜外血管瘤的MRI表现,并与其他髓外病变进行鉴别。结果: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4例均发生在胸椎椎管内,3例沿脊髓长轴生长呈长梭形,1例呈哑铃形,经椎间孔向外生长。T1呈等、稍低信号,T2呈高信号,增强后均呈明显均一强化。结论: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rimary 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PAS)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肺动脉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肺动脉肉瘤也在肺动脉瓣和右心室流出道上形成。这种疾病首次报道于1923年,大多数PAS是高度恶性的,并且在没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因此PAS极易被误诊为肺血栓栓塞性疾病(pulmonary thromboembolic disease,PTD),例如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分析15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并获取手术标本的MR图像,对照图像切面对6例肿瘤手术标本进行组织大切片,使病理切片与MR图像保持一致,对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毛细血管染色.结果 单发性病变14例,分别发生于髋部4例,腹壁3例,腋窝2例及肢体5例.多发病灶1例发生于髋部及肢体.肿瘤沿着肌肉长轴生长.病灶边界不清(5/15),病灶部分边缘呈爪状生长(9/15),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略不均匀,内见星芒状、条索状低信号(15/15),无坏死及出血,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镜下见肿瘤由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不同区域的成分比例不同.密集细胞区域信号较高,而胶原纤维区域为低信号.肿瘤内见较多血管壁完整的毛细血管.结论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反映侵袭性纤维瘤病的组织学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的价值.方法 纳入15例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患者双下肢近端肌群MRI检查,检测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并测定肌力;对比治疗前后肌力与MRI结果之间、肌力与肌酸激酶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治疗前患者MR[计分2.37±0.62,肌酸激酶(3841±3175) U/L,肌力评分15.1±2.4;治疗后MRI计分1.30±0.28,肌酸激酶(549±338) U/L,肌力评分18.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与MRI计分、肌酸激酶水平均有相关性,且与前者呈强相关(r=-0.890,P<0.05).结论 MRI能更好地反映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肌力改善情况,较血清肌酸激酶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6岁,左膝疼痛不适1年余,2009年4月6日收入院。体检:左膝关节稍肿胀,髌骨局部轻压痛,皮温正常.表面静脉无怒张,无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无特殊。X线片示:左侧髌骨内见多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外缘有薄的硬化边,内见多条分隔,髌骨后缘皮质中断,周围软组织稍肿胀(见图1)。  相似文献   
6.
正常股骨中下段骨髓MRI定量及1H-MR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正常股骨中下段骨髓磁共振成像(MRI)信号强度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为临床评价骨髓病变提供正常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将70名2.30岁正常受检者按年龄分为6组:A组(2—5岁)9例,B组(6-10岁)10例,C组(11—15岁)10例,D组(16—20岁)13例,E组(21。25岁)13例,F组(26—30岁)15例。对股骨中下段分别采用矢状位SE T1WI和单体素激发回波序列(SVS-STEAM)进行MRI扫描和^1H-MRS采集。在T1WI上测量股骨干中段、下段和远侧干骺端骨髓及其相同水平相同层面邻近肌肉的信号强度,并计算各部位骨髓信号强度相对于肌肉的比值;同时分析3个相应股骨部位骨髓的^1H-MRS谱线。结果各年龄组中每一组内股骨干中段和下段骨髓信号强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个部位在B组与其他各任意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F组内任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岁以前骨髓信号强度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其后随年龄增长信号强度变化不显著。股骨远侧干骺端骨髓信号强度在c组与A—F组中的任一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AB两组间和D—F3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岁以前骨髓信号强度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股骨干中下段骨髓的^1H-MRS谱线在A组均为Lip1型,在B和C两组为Lip1型或Lip2型,在D—F组均为up2型。远侧干骺端骨髓的^1H-MRS谱线在所有年龄组为Lipl型,其中F组有up2型并存。结论不同年龄和不同股骨中下段骨髓的MRI信号强度和^1H-MRS的谱线不同,符合骨髓解剖生理学特点和骨髓转化规律,可作为股骨骨髓疾病分析的正常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CT门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70例胃镜提示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分析其中2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的CT表现。结果在2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中,显示GEV扩张24例,CGV扩张21例,SGV扩张23例,发生胃肾分流4例,图像重建后可以清楚显示各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结论CT门静脉成像可以连续的显示血管走行及其毗邻关系,多角度显示侧支循环血管,有助于指导术前分析和评估,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9.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MRI影像学资料。结果:单发例12例,多发2例(图A.B.C),颈椎3例,胸椎9例,腰椎2例,多发病灶均位于胸椎。病灶表现为病变椎体不同程度压缩变扁,信号异常,可伴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及椎旁软组织肿块,邻近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结论:MRI对病变范围、软组织改变及周围结构是否受累显示非常清楚,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HMR波谱(HMRS)成像技术在定量分析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弥漫性脂肪肝患者39例,在干预治疗前及治疗后9个月,空腹行CT上腹部平扫,肝脏超声,MR双回波序列DUAL,常规横断位T2WI-TSE,T2WI-SPAIR,冠状位Balanced-FFE,及HMRS检查,通过分析计算HMRS图像在特定化学位点上的水峰(4.7ppm)、脂质峰(1.0-1.5ppm)的波峰峰值和波峰下面积,进行准确定量肝脏内脂质含量(intra hepatic content of lipid, IHCL),根据超声结果及CT的L/S值(肝脾CT值的比值)评估脂肪肝程度的标准,探讨HMRS在定量分析弥漫性脂肪肝疗效中的作用。结果超声及CT检查成功率100%,获得可用数据,HMRS检查成功率为97%,38例取得明确磁共振波谱成像,1例波谱成像基线不稳,杂峰较多,影响评价而被排除。结论超声以及CT检查均可有效检测脂肪肝严重程度,3.0T HMRS可更精确的定量分析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