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9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MHCC97中肝癌干细胞的分离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离肝癌细胞系MHCC97中肝癌干细胞并观察其干细胞特性.方法 利用流式分选法从MHCC97中分离出边缘群(SP)和主群(MP).分别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和裸鼠成瘤实验观察SP和MP细胞体内、外成瘤能力;羟基喜树碱(HCPT)体外诱导,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其分化潜能.结果 SP细胞克隆形成率为57%,MP细胞仅为13%;1×103SP细胞可成瘤(2/8),MP细胞则需1×105才能成瘤(2/8).诱导3 d后,约15%SP细胞出现双核;诱导后SP细胞甲胎蛋白和r-谷氨酰转肽酶的表达降低,白蛋白表达增强,葡萄糖磷酸酶仅诱导后表达.结论 MHCC97中SP亚群富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癌细胞,即肝癌干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富组蛋白5(histidine rich protein5,HRPs5)在体外杀灭白念珠菌孢子、芽管的作用及抑制孢子形成芽管的作用。方法将一定数量的孢子和芽管分别与不同浓度的HRPs5混合培养后,置于400倍的倒置显微下观察菌落数,得出杀孢子率、杀芽管率和抑制孢子不形成芽管率。结果当25μml或更高浓度的HRPs5和白色念珠菌孢子作用后,可使90%以上的孢子丧失活力;100μml的HRPs5和白色念珠菌芽管作用后,可使90%以上的孢子丧失活力;400μg/ml的HRPs5和白色念珠菌孢子作用后,可使100%孢子受到抑制而不形成芽管。而50μg/ml的HRPs5对白色念珠菌孢子形成芽管仅有轻微的抑制作用。结论HRPs5在体外具有较强杀灭白念珠菌孢子、芽管的作用及抑制孢子形成芽管的作用,且随着HRPs5浓度的升高其作用愈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中扩增得到环子孢子蛋白(circumsporozoite protein,CSP)的全长编码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c中进行表达纯化,观察重组环子孢子蛋白对肝细胞的结合能力,探讨其作为原发性肝癌基因治疗的靶向分子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3D7株环子孢子蛋白的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中扩增出CSP的全长编码基因,将其克隆到载体pGEM-T中,通过基因测序加以证实;进一步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c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采用免疫印迹技术(WB)对纯化的融合蛋白进行免疫反应性检测;采用免疫组化(IHC)技术观察重组环子孢子蛋白对不同组织细胞的结合能力。结果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中成功扩增到1263 bp的全长CSP基因,该基因在原核系统中经诱导表达出一相对分子质量(Mr)约62×103大小的融合蛋白,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通过Ni2+亲和柱纯化获得重组CSP融合蛋白;WB表明,重组CSP融合蛋白能被疟原虫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重组CSP融合蛋白能够与肝癌和正常肝细胞特异性地结合,与其他组织来源的细胞则未见反应。结论CSP是疟原虫子孢子表面主要的蛋白,重组环子孢子蛋白作为原发性肝癌基因治疗的靶向分子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苏省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全省各县1989-2000年疟疾疫情资料,对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发病率或阳性率进行相关分析或率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全省年发病率变化趋势与两种按蚊共存地区的发病率呈一致关系,中华按蚊地区疟疾发病稳定在较低水平,平均年发病率为 0.10/万;而两种按蚊共存地区平均发病率为1.86/万,明显高于中华按蚊单一区(p<0.01),且有向毗邻地区扩散的趋势。本地居民友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06%,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55%,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IFA阳性率与发病率呈相关关系。结论 两种按蚊共存地区及其毗邻地区疟疾潜在流行的危险性较高,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地区出现较大流行和反复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嗜人按蚊的分布 ,判定辽宁法库县、广东横琴岛可疑嗜人按蚊和四川嗜人按蚊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有无种间差异 ,是否为同一蚊种。方法 采用遗传学方法进行人工杂交 /自然交配 ,并对杂交后的子代进行多腺染色体制片观察。结果 辽宁法库县、广东横琴岛可疑嗜人按蚊与四川嗜人按蚊亲代杂交、回交、子代自交均能产生正常子代 ,并能大量繁殖。子代唾腺染色体制片观察未发现不联会现象。结论 辽宁法库县、广东横琴岛可疑嗜人按蚊与四川嗜人按蚊不存在生殖隔离 ,也无种间差异 ,系不同地域分布的同一种嗜人按蚊。  相似文献   
6.
单克隆抗体M26-32是一株泛种特异性的单抗,但其有效成份尚不清楚。为此我们采用饱和硫酸铁沉淀法、葡聚精凝胶(Sephadex)G200过柱法和MonoQ阴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法对合M)26-32)单抗的小鼠腹水进行纯化,并比较其纯化的效果。材料与方法1材料1.1M26-32细胞株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所寄生由教研室赠送,本所传代培养。1.2BALB/c小鼠上海医科大学供给。1.3恶性疟原虫抗原片本所实验室制备。2方法2·1M26-32单抗高滴度腹水制备按常规方法将M26-32细胞株由液氮内取出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时注入BALB八小鼠腹腔,每鼠IXIc‘细胞,2—3Wb后…  相似文献   
7.
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的等位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建立一种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PvMSP-1)基因型检测技术。 方法 设计针对PvMSP 1ICB5~ICB6多态区的引物进行PCR ,其产物用PvuⅡ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鉴别我国间日疟原虫现场分离株基因型。 结果  98份间日疟血样经套式PCR扩增均出现大小约为 40 0bp(Belem型 )或 470bp(Sal-1型 )的特异性片段。酶切消化后 ,45份 470bp样本出现 12 0bp和 3 5 0bp酶切片段 ,为Sal-1型 ;40份 40 0bp的样本中 3份仅出现 1条 40 0bp片段 ,为Belem型 ;3 5份出现 12 0bp和 2 80bp两种酶切片段 ,为Ⅲ重组型 ;2份 12 0bp和 2 40bp片段 ,为朝鲜型。结论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技术可用于检测我国间日疟原虫的 3种PvMSP-1等位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摘要] 2021年6月我国正式通过WHO消除疟疾认证,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但目前全球疟疾流行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疟疾发病数和死亡数不降反升,我国传疟媒介仍将长期存在,巩固来之不易的消除疟疾成果任重道远。本文对我国当前疟疾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工作重点,旨在为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全球首款疟疾疫苗(RTS, S/AS01)最新现场试点研究中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结果,以及WHO专家组对该疫苗使用的建议,并对目标儿童疫苗接种率和全程率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指标的关系,以及对5岁以下儿童采用5剂以上季节性预防措施的科学依据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 (IL-12) 对伯氏疟原虫(P.b)红内期感染小鼠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IL-12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在抗P.b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接种5×105个感染P.b的红细胞,同时分别给予0.03 μg/d或0.15 μg/d IL-12处理,用ELISA方法检测P.b感染小鼠血清或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0.03 μg/d IL-12处理组小鼠接种感染后第7天取脾淋巴细胞体外经PHA或可溶性抗原sAg刺激培养产生的IFN-γ水平较感染对照组显著升高,IL-4水平显著下降,而0.15 μg/d IL-12处理组脾淋巴细胞产生的IFN-γ及IL-4水平均较感染对照组显著下降.在感染后第3天,0.03 μg/d或0.15 μg/d IL-12处理组小鼠血清中IFN-γ均已出现,第5天达高峰,但感染后第7天 0.15 μg/d IL-12处理组血清中IFN-γ迅速下降,甚至低于感染对照组及0.03 μg/d IL-12处理组,感染对照组直到感染后第7天血清中方可检测到IFN-γ水平.结论适当低剂量IL-12诱导CD4 Th1免疫应答,产生细胞因子IFN-γ,以诱导抗P.b红内期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而较大剂量IL-12抑制机体抗感染免疫,甚至可致免疫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