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03篇
  免费   2465篇
  国内免费   677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65篇
基础医学   396篇
口腔科学   271篇
临床医学   2933篇
内科学   2724篇
皮肤病学   176篇
神经病学   482篇
特种医学   4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516篇
综合类   7753篇
预防医学   1162篇
眼科学   75篇
药学   8950篇
  93篇
中国医学   1528篇
肿瘤学   2326篇
  2024年   236篇
  2023年   744篇
  2022年   909篇
  2021年   1317篇
  2020年   1545篇
  2019年   1819篇
  2018年   862篇
  2017年   1453篇
  2016年   1381篇
  2015年   1486篇
  2014年   2189篇
  2013年   2063篇
  2012年   2236篇
  2011年   2093篇
  2010年   1726篇
  2009年   1393篇
  2008年   1305篇
  2007年   1083篇
  2006年   850篇
  2005年   711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吉非替尼与多西紫杉醇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与多西紫杉醇单药作为二线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既往一线化疗失败的5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吉非替尼组和国产多西紫杉醇组进行治疗观察.结果 吉非替尼组临床获益率为53.8%,一年生存率为34.6%;国产多西紫杉醇组临床获益率为48%,一年生存率为28%.两组临床获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吉非替尼组血液毒副反应明显小于多西紫杉醇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率更高(P<0.05).结论 对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单药疗效与多西紫杉醇单药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更轻,对生活质量改善率更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奥替溴铵、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对IBS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方法 201例IBS腹泻型和腹痛型患者按照双讯随机对照观察分为A组(奥替溴铵)、B组(比特诺尔)和C组(地芬诺酯)。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疗效判断标准为:显著、中度、轻度缓解和无效。结果 三组治疗后症状平均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48)。A组和C组中度以上缓解率(69.4%和72.1%)显著高于B组(50.75,p=0.029,0.01)。A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排便异常感和腹部触痛积分均性减低(P=0.000-0.039),B组和C组治疗后腹痛、排便异常(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黏液便)和腹部触痛积分和组内平均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47)。A组副作用发生率(8.1%)显著低于B组(23.9%,P=0.014)和C组(35.3%,P=0.000),主要由于B组(12.7%)和C组(25.0%)便秘发生增加。结论 上述三种药物对IBS的治疗均有效,其中奥替溴铵选择性作用于腹痛型,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主要作用于腹泻型。奥替溴铵副作用少,耐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长期使用易导致便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血栓抽吸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血栓抽吸及PCI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及PCI治疗,未进行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情况,术后2周测定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肌酸磷酸肌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脑钠肽(BNP)。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观察组患者的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CK-MB峰值及BN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PCI+替罗非班,PCI及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采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替比夫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1、3个月,观察组的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的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LT恢复正常的百分率高于对照组,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且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1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住院期间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治疗组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心力衰竭、病死率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改善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尼莫地平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MMSE评分、CSS、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羧甲司坦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处于稳定期D组COPD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1揿/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羧甲司坦口服溶液10 mL/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24、48周运动耐量、呼吸困难指数(mMRC)及肺功能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急性加重次数。结果两组患者6 min 步行距离(6MWD)在治疗8、24、48周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mMRC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治疗组6MWD显著长于对照组,mMRC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24、48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治疗组患者FEV1、FEV1/pred%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甲司坦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稳定期D组COPD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增加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和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抑制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心绞痛患者88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 mg/d,1周后改为75 mg/d维持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负荷剂量替格瑞洛180 mg/d,1周后改为90 mg/d维持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1、2周后,停药6、12 h及1 d后的血小板聚集率(MPA)、血小板反应指数(PRI),治疗1年内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PA和P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MPA和P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停药12 h及1 d后治疗组患者的MPA和PRI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1年内,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及心肌梗死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挫伤、腹痛及皮疹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及出血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替格瑞洛代替氯吡格雷对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对抗血小板的凝血作用,并在停药后更快恢复,明显降低患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作次数以及因心脑血管意外导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建立氢溴酸替格列汀中遗传毒性杂质溴乙烷残留量的气相色谱(GC)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迪马DM-624色谱柱(30 m×0.53 mm×3.0 μm);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程序升温:初始柱温40 ℃,保持3 min,以20 ℃/min升温至200 ℃,保持5 min;进样口温度:210 ℃;检测器温度:210 ℃;载气:氮气;分流比:3:1;进样量1 μL。结果 溴乙烷在0.75~6.75 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最低检测限为0.26 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4%,RSD值为0.3%(n=9)。3批氢溴酸替格列汀样品中均未检测出溴乙烷。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氢溴酸替格列汀中溴乙烷残留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00.
陈秀清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0):1129-1133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2013年5月—2013年11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口服恩替卡韦片1片/次,1次/d,同时口服扶正化瘀胶囊1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用法用量同治疗组,同时口服安慰剂1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症状、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Fas表达。结果 治疗组患者乏力、肝区疼痛、厌食、腹胀的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纤维化、炎症活动程度、肝功能均明显好转,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均较治疗前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4周时治疗组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PCⅢ)、HBV DNA拷贝数和Fas表达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比同期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肝纤维化和炎症活动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