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19篇
  免费   2810篇
  国内免费   734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162篇
基础医学   1489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7362篇
内科学   894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29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3571篇
综合类   12919篇
预防医学   3113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4779篇
  67篇
中国医学   4411篇
肿瘤学   7778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562篇
  2022年   709篇
  2021年   934篇
  2020年   1236篇
  2019年   1183篇
  2018年   614篇
  2017年   1055篇
  2016年   1386篇
  2015年   1436篇
  2014年   2611篇
  2013年   2836篇
  2012年   3341篇
  2011年   3778篇
  2010年   3451篇
  2009年   3384篇
  2008年   3316篇
  2007年   2980篇
  2006年   2564篇
  2005年   2341篇
  2004年   1879篇
  2003年   1535篇
  2002年   1324篇
  2001年   1163篇
  2000年   751篇
  1999年   574篇
  1998年   481篇
  1997年   565篇
  1996年   452篇
  1995年   359篇
  1994年   257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毫针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05~2019-03收治的6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乳腺疏通按摩,观察组予火针结合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头孢克洛治疗,治疗5 d后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乳房疼痛消失时间、肿块消失时间和血液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乳房疼痛及肿块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后两组血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占比(NEUT%)均明显下降(P 0. 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火针结合毫针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疗效确切,能很快减轻乳房疼痛,消除肿块,及时排出乳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钼靶X线下三阴性乳腺癌(TNBC)影像特征分析及在BI-RADS分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接收的乳腺癌(BC)患者378例,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比较TNBC患者与非TNBC患者钼靶X线片特征的差异和BI-RADS分级诊断情况,比较TNBC患者BI-RADS分级与病理切片结果。结果 378例BC患者中,89例(23.54%)确诊为TNBC。TNBC患者钼靶X线片特征:1例无异常特征,57例TNBC患者表现出肿块,9例为单纯钙化,肿块并钙化者17例,结构扭曲5例。随着BI-RADS分级的升高,切片检查恶性率呈升高趋势。TNBC患者在肿块与肿块直径特征方面与非TNBC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TNBC患者单纯钙化与肿块边缘毛刺方面占比显著低于非TNBC患者(P0.05)。结论钼靶X线下TNBC的主要表现类型为肿块,边缘毛刺与钙化较为少见,BI-RADS分级与肿瘤恶性与良性诊断符合率较高,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GATA结合蛋白3(GATA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 GATA3在乳腺癌不同亚型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TA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雄激素受体(AR)、Ki-67增殖指数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GATA3在乳腺癌不同亚型中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资料分析。结果GATA3的低表达与肿瘤低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指标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GATA3表达与ER,PR,AR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增殖指数呈负相关(P<0.05)。GATA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率(17.5%)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率(71.0%)(P<0.05); GATA3在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89.8%,79.1%,43.4%及17.5%(P<0.05)。在 Luminal型乳腺癌不同临床分期中,GATA3(+)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较GATA3(-)患者更长(P<0.05)。结论 GATA3表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有关,且参与乳腺癌的发展、转移,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钼靶摄影(MG)中含簇状钙化灶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含簇状钙化灶乳腺病变患者MRI及MG影像学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计算MRI动态增强与MG联合诊断乳腺含簇状钙化灶良恶性病变效能。结果MG诊断共有恶性病灶35个,良性病灶51个,MG联合MRI共诊断出恶性病灶38个,良性病灶48个,两种检测方法恶性病灶检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联合MRI对含簇状钙化灶良恶性病变诊断灵敏度94.59%,特异度93.88%,准确度94.19%,阳性预测值92.11%,阴性预测值95.83%高于单独MG检测灵敏度72.97%,特异度83.67%,准确度79.07%,阳性预测值77.14%,阴性预测值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钼靶摄影中含簇状钙化灶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的MG检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对超声检查结果为乳腺实质性结节的声像图与其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以提高乳腺超声检查对结节病理定性的准确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乳腺超声检查发现结节并进行手术或穿刺活检的的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乳腺超声检查结果与乳腺结节术后或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分析超声检查准确率及误诊率情况。结果在226例患者共256个乳腺结节,超声提示乳腺BI-RADS2~4a类的良性结节206个,分别为乳腺增生结节98个、纤维腺瘤71个、肉芽肿性乳腺炎18个、导管内乳头状瘤12个、叶状肿瘤7个;BI-RADS分类在4b以上(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50个。经手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证实,在超声提示的256个结节中,确诊良性结节有199个(其中乳腺增生结节9个、纤维腺瘤79个、肉芽肿性乳腺炎14个、导管内乳头状瘤10个、良性叶状肿瘤6个);恶性结节57个(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4个、硬癌16个、黏液腺癌6个、髓样癌6个、大汗腺癌3个、恶性叶状肿瘤1个)。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结节定性的符合率分别为96.6%、87.7%。结论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结节定性的符合率较高,可重复性强且价廉,在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在妇科手术中应用气腹腹腔镜与单针腹壁皮下悬吊法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应用单针腹壁皮下悬吊法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方式,对照组应用气腹腹腔镜手术方式。观察2组手术实施时间、总出血量、血气状况及术后情况。结果 2组出血总量与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手术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观察组患者p(O2)、剩余碱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免气腹腹腔镜较气腹腹腔镜手术具有更高的临床实用性与安全性,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气状态异常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07年1月-2018年1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39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90岁,中位年龄52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标本中HMGB1蛋白在细胞核、细胞质的表达情况以及EGFR蛋白在细胞膜的表达情况,分析HMGB1蛋白与EGF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根据HMGB1蛋白在细胞核及细胞质表达状态分为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阴性组、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阴性组、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阳性组、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阳性组,比较4组间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分别观察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EGFR蛋白阳性、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EGFR蛋白阳性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乳腺癌中,HMGB1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1%(314/392)和15.1%(59/392),EGFR蛋白在细胞膜阳性表达率为53.6%(210/392)。(2)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患者的EGFR蛋白阳性率56.1%(176/314),高于细胞核HMGB1蛋白低表达的EGFR蛋白阳性率43.6%(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1,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和EGFR蛋白阳性呈正相关(r=0.100, P<0.05)。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患者的EGFR蛋白阳性率(66.1%,39/59),高于细胞质HMGB1蛋白阴性的EGFR蛋白阳性率(51.4%,17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4,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和EGFR蛋白阳性表达亦呈正相关(r=0.106, P<0.05)。(3)HMGB1蛋白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阴性68例、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阴性265例、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阳性10例、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阳性49例,4组中EGFR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2.6%(29/68)、53.6%(142/265)、50.0%(5/10)、69.4%(34/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2, P<0.05)。(4)392例乳腺癌病例中,235例获得了预后生存分析资料。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3~80个月,平均60个月。生存分析显示,在235例患者中,5年累积生存率为90.6%,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率为81.3%。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且EGFR阳性的患者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率为75.2%,低于其他患者的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P<0.05)。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EGFR阳性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89.1%,与其他患者的9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7、P>0.05)。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EGFR阳性的患者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率为72.2%,5年累积生存率为83.3%,分别低于其他患者的82.0%、91.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70、1.307,P值均>0.05)。结论 细胞核及细胞质HMGB1蛋白的表达均与EGFR蛋白表达正相关,并且细胞核或细胞质HMGB1蛋白与EGFR蛋白同时高表达的患者有更低的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率和5年累积生存率。同时抑制HMGB1和EGFR可能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对淋巴结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HE染色法评估260例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TSR和原发癌中的TIL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乳腺原发癌中TSR≥50%(低间质组)148例,TSR<50%(高间质组)112例,低间质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间质组(P均<0.05);TIL低表达组(TIL<10%)155例,高表达组(TIL≥10%)105例,两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转移癌中TSR≥50%(低间质组)163例,TSR<50%(高间质组)97例,低间质组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间质组(P<0.05);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同为低间质组时,原发癌低间质组提示预后更好(P<0.05)。原发癌与淋巴结转移癌中TSR呈明显的正相关(r=0.726,P<0.01)。原发癌低间质组中TIL的表达对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间质组中TIL高表达组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TIL低表达组(P=0.012)。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与年龄、肿块直径、组织学分级和阳性淋巴结个数无关(P均>0.05)。结论TSR是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预后重要指标,且在原发癌和转移癌之间呈正相关,但原发癌TSR对判断预后更有意义。联合TSR和TIL分析,可为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和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Ⅱ期乳腺癌阳性腋窝淋巴结结外侵犯(extranodal extension, ENE)的临床意义及影响预后的ENE垂直直径的截点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存档的原发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标本287例,所有患者均有1~3枚腋窝淋巴结转移,镜下观察腋窝淋巴结转移及ENE情况,测量ENE的垂直直径,结合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87例中有ENE者80例,阳性率为27.9%,ENE的垂直直径中位数为2.5 mm(0.5~12 mm)。肿瘤直径越大、临床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数越多,ENE的发生率越高;ER阴性者比阳性者发生率更高(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ENE阳性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率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率分别为55.8%和84.4%,低于阴性组的90.6%和95.1%,5年DFS和OS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NE阳性、HER-2阳性、分子分型是影响Ⅱ期乳腺癌患者D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ER阳性患者与较好的预后相关。以ENE垂直直径3 mm为截点,3 mm是影响患者D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与≤3 mm组相比,对5年DFS及OS影响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251(95%CI:2.382~7.586)和2.806(95%CI:1.146~6.883)。结论腋窝淋巴结ENE可能是Ⅱ期乳腺癌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ENE垂直直径是预后影响因素的独立预测指标,ENE垂直直径3 mm有望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风险预测的截点值应用于临床诊疗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