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屏障功能和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 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N)组、胃肠外营养(PN)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及术后第8天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D-乳酸水平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术前及术后第1~7天每日行外周血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培养.结果 术后第8天EN组内毒素、D-乳酸及DAO水平显著低于PN组(P<0.01).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PCR检测外周血细菌阳性率45.83% (55/120),术后第4天起两组PCR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50% (66/120)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21.67% (26/120).PCR检测外周血细菌阳性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7.27% (26/55),阴性组均未发生感染(0/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EN能有效地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细菌及内毒素易位,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睡眠障碍是老年痴呆患者主要的神经精神症状之一,不仅使患者认知功能、行为能力进一步加重,加快衰退进程,也给照料者带来了严重影响。我们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了7年的临床观察,为开展老年痴呆睡眠障碍的分型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3.
背景:多不饱和脂肪酸有抑制细胞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作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与炎症、细胞免疫、细胞因子有着密切关系,但目前尚无应用多不饱和脂肪酸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在9只新西兰大白兔兔耳腹侧做直径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侧6个,共108个,其中形成增生性瘢痕92个,瘢痕形成率为85%.实验分3组:每只兔耳靠前3个创面涂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霜,右耳靠后3个创面涂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创面上皮化后立即涂药,每日1次,左耳靠后3个创面自然愈合.分别在术后28,42,63,90 d,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显微镜下观察瘢痕组织的厚度、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原纤维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涂抹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霜和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可使增生性瘢痕体积缩小、厚度变薄、成纤维细胞密度减小、胶原纤维表达减少.尤以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霜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减轻瘢痕的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94.
目的:改良的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内瘘术应用于头静脉直径<2.5 mm的血管通路中,评估手术成功率、内瘘通畅率。方法:根据头静脉直径大小将22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接受传统及改良的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比较两种吻合术的成功率、内瘘通畅率。结果:两种吻合术对手术1次成功率、1个月通畅率及内瘘成熟时间无差异。结论:应用改良的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内瘘术能成功解决头静脉直径<2.5 mm的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长期照护医养结合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患者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7月在长江大学附属江汉油田总医院老年医学科以医养结合形式住院的MODSE患者107例,根据发病后第28天转归分为存活组34例,死亡组73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肺部感染评分、脑功能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吞咽功能评分等。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ODSE患者死亡的因素。结果 (1)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年龄、器官功能不全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氧合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空腹血糖、血尿素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组患者基础疾病≥4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病、糖尿病、痴呆与认知功能障碍、肺部感染评估量表≥6分、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APACHEⅡ≥25分、吞咽困难分级量表≤4分以及肺、心、肾、脑、胃肠功能不全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器官功能不全数、APACHEⅡ评分、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肺部感染评分及COPD、慢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病、血清白蛋白是引起长期照护医养结合的MODSE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多种基础疾病的医养结合的MODSE高龄患者,合并有COPD、慢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病、肺部感染、低血清白蛋白更易导致死亡,要加强早期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96.
黄海华  李明秋  江皋轩  牟鑫  陈庆宏 《重庆医学》2011,40(31):3179-318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1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运用吡拉西坦、疏血通等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天,14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以修订的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体衰退量表(GDS)等评分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认知能力、精神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HDS-R、ADL、G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DS-R第4周总有效率为67.9%,第8周总有效率为82.1%,ADL第4周总有效率为57.1%,第8周总有效率为7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胸大肌皮瓣修复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7例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采用胸大肌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大小为20 cm×10 cm~10 cm×8 cm.结果 7例双侧胸大肌皮瓣成活,软组织缺损区形态与功能修复良好.术后1例皮瓣远端发生少许感染与表皮坏死,经过换药处理后愈合.结论 本法修复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不牺牲重要血管,不吻合血管,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8.
应用胸大肌皮瓣修复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大肌皮瓣修复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7例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采用胸大肌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大小为20 cm×10 cm~10 cm×8 cm.结果 7例双侧胸大肌皮瓣成活,软组织缺损区形态与功能修复良好.术后1例皮瓣远端发生少许感染与表皮坏死,经过换药处理后愈合.结论 本法修复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不牺牲重要血管,不吻合血管,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胸大肌皮瓣修复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7例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采用胸大肌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大小为20 cm×10 cm~10 cm×8 cm.结果 7例双侧胸大肌皮瓣成活,软组织缺损区形态与功能修复良好.术后1例皮瓣远端发生少许感染与表皮坏死,经过换药处理后愈合.结论 本法修复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不牺牲重要血管,不吻合血管,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比较传统中医方法与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609例)和治疗组(623例).对照组运用针灸、牵引、推拿手法等传统中医方法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盘外穿刺术进行胶原酶溶解术.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和1、6、12个月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随治疗时间延长 VAS 评分均明显降低(均 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均 P>0.05);且治疗组治疗1、6、12个月后 VAS 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1个月:3.82±1.33比5.22±1.29,6个月:1.21±1.14比6.74±1.39,12个月:0.76±1.02比7.24±1.65,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1周后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86%比40.72%,P>0.05),治疗1、6、12个月后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个月:67.09%比54.35%,6个月:82.82%比53.04%,12个月:85.71%比38.59%,均 P<0.01).对照组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尿潴留32例(5.14%),腰痛47例(7.54%),未见其他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盘外穿刺进行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传统中医方法,并具有微创、安全、操作简便、疗程短、远期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