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155篇
  免费   8065篇
  国内免费   3013篇
耳鼻咽喉   301篇
儿科学   1335篇
妇产科学   3206篇
基础医学   4501篇
口腔科学   653篇
临床医学   54358篇
内科学   11087篇
皮肤病学   257篇
神经病学   1185篇
特种医学   90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84篇
外科学   6745篇
综合类   56114篇
预防医学   13704篇
眼科学   4656篇
药学   19852篇
  296篇
中国医学   5445篇
肿瘤学   2404篇
  2024年   726篇
  2023年   3110篇
  2022年   3398篇
  2021年   4444篇
  2020年   5894篇
  2019年   5165篇
  2018年   2601篇
  2017年   4485篇
  2016年   4819篇
  2015年   5870篇
  2014年   9890篇
  2013年   9940篇
  2012年   12460篇
  2011年   13361篇
  2010年   12329篇
  2009年   11347篇
  2008年   11452篇
  2007年   9907篇
  2006年   9548篇
  2005年   9242篇
  2004年   8072篇
  2003年   7282篇
  2002年   6103篇
  2001年   4738篇
  2000年   3174篇
  1999年   2617篇
  1998年   2162篇
  1997年   1821篇
  1996年   1676篇
  1995年   1540篇
  1994年   1312篇
  1993年   861篇
  1992年   1041篇
  1991年   1058篇
  1990年   729篇
  1989年   660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胎儿脐带血管前置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后确诊为血管前 置的 12 例病例的彩超声像图特点进行,总结超声检查对血管前置的诊断价值。结果: 12 例血管前置病例中超声 正确诊断 11 例,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99.97%,准确率为99.89%。12 例中帆状胎盘 7 例,副胎盘 3 例,脐带 胎盘边缘附着 1 例,双叶胎盘 1 例。12 例病人均行剖宫产,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检查能直观显示前置血管 与宫颈内口的关系,诊断灵敏度较高,是胎儿血管前置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或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机平面阻滞(TAP)在胃肠肿瘤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PCIA治疗,B组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吗啡PCIA治疗,C组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生理盐水(安慰剂) PCIA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术后2h、6h、12h、24h和48h静息和咳嗽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h补救镇痛率、48h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2h、6h、12h、24h和48h静息和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且B组患者不同状态下不同时间点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三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患者24h补救镇痛率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48h PCIA有效按压次数均少于A组和B组,且A组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三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A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PCIA应用于胃肠肿瘤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确切,且无明显用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原发肿物超声特征与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217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是否发生转移分为转移组(101例)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对照组(116例)。计算术前超声表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误诊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统计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前超声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1.1%(92/101)、94.8%(110/116)、93.1%(202/217)、93.9%(92/98)、92.4%(110/119)、8.9%(9/101)、5.2%(6/116)。转移组患者淋巴结收缩期最高流速和搏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力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原发肿物的部位、边缘、边界、内部回声、回声的均匀性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原发肿物的数目、大小、纵横比、与被膜接触面积、微钙化、内部血流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物侵犯甲状腺被膜、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原发肿物数目、大小、纵横比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肿物侵犯甲状腺被膜、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术前超声医生应更仔细地寻找淋巴结转移征象,外科医生应据此制定精准化、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清五聚素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2组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采集静脉血检测PTX3、Lp-PLA2的水平。比较2组血清PTX3、Lp-PLA2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中重度狭窄检出率。分析颈动脉超声、PTX3、Lp-PLA2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PTX3、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颈动脉IMT增厚、斑块、中重度狭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颈动脉超声联合PTX3、Lp-PLA2检测的灵敏度、准确率为89. 29%、77. 36%,明显高于PTX3(73. 21%、71. 69%)、Lp-PLA2(69. 64%、67. 92%)及颈动脉超声(80. 36%、76. 42%)的单独检测结果(均P0.05)。ROC曲线显示,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 789,PTX3检测的AUC为0. 764,Lp-PLA2检测的AUC为0. 776,而联合检测的AUC为0. 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清PTX3、LpPLA2检测能够显著提高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眼表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行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患者各26例26眼,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术前1d和术后1wk,1、3mo时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Ⅰ time,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所有入选的病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mo。两组患者术后1wk,1mo的BUT,FL,SⅠt指标数值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3mo基本恢复术前水平。术后1wk,1mo双切口组BUT,SⅠt均明显短于单切口组(P<0.05); FL双切口组术后1wk明显高于单切口组(P<0.05),而术后1m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的BUT,FL,SⅠ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切口和双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显微小梁切除术术后均对术眼眼表有影响,双切口组影响更大,且相关指标异常的高峰期出现在术后1mo之内。  相似文献   

98.
准确的胃癌术前分期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精确的术前准备,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式。近年来,胃癌的术前分期已经通过超声内镜(EUS)、多层螺旋CT(MD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和分期腹腔镜等诊断手段获得了极大改善。由于各种诊断手段均存在优点与局限性,准确术前分期通常需要多种诊断模式的组合。本文就上述胃癌术前分期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