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6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289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116篇
基础医学   220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986篇
内科学   358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167篇
外科学   494篇
综合类   2216篇
预防医学   526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1439篇
  13篇
中国医学   700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评估脊柱均匀短缩脊髓轴性减压术(homogeneous spinal-shortening axial decompression,HSAD)后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膀胱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6年7月接受HSAD治疗的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共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1~64岁,平均29.9±16.7岁。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均采用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评估患者膀胱功能,术前及末次随访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安全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膀胱顺应性、残余尿量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5~54个月(32.4±10.1个月)。术前ICI-Q-SF评分为14.94±4.15分,术后3个月时为9.88±4.43分,术后6个月时为8.63±4.17分,术后12个月时为8.19±4.22分,末次随访时为7.63±4.40分,术后各次随访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膀胱安全容量由术前155.31±75.33ml增加至252.69±64.9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逼尿肌漏尿点压由术前43.12±17.96cm H2O降至30.44±13.96cm 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顺应性由术前8.56±5.78ml/cm H2O升高至23.10±12.05ml/cm 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残余尿量术前140.44±113.66ml减小至84.06±70.0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AD可明显改善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泌尿功能及尿流动力学指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2.
何雨欣  江华  刘英慧  朱开欣 《安徽医药》2023,27(6):1192-1195
目的构建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 MFPP)发病影响因素的分类树模型,寻找产后 MFP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17年 1—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常规产后检查的 975例产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05例产妇患有 MFPP分为病例组, 229例产妇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PFD)情况分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中轻、中、重度疼痛人数分别为 27例、 173例、 5例。我们对病例组研究发现产后 MFPP发病影响因素的分类树模型共有 5层,筛选出 4个解释变量:快肌最大值,慢肌平均值,产妇体质量指数( BMI)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其中快肌最大值 ≤41.20 μv且慢肌平均值 ≤6.85 μv时,产后 MFPP发生率为 76.0%,分类树模型预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 ROC)曲线下面积( AUC)为 69.1%,95%CI:(0.64,0.74)。结论快肌最大值、慢肌平均值、产妇 BMI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影响产后 MFPP发生的危险因素,盆底肌电筛查中快肌最大值 ≤41.20 μv和慢肌平均值 ≤6.85 μv可作为筛查指标,对于这部分的产妇,需联合盆底肌疼痛检查是否存在产后 MFPP。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清热调血汤加减联合缩宫素对湿热瘀阻型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贫血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110例湿热瘀阻型产后恶露不绝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清热调血汤加减联合缩宫素)和对照组(单用缩宫素)各55例,疗程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恶露排净时间,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子宫三径之和、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等指标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恶露排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评分的例数分布均较前明显改善,总积分明显下降(P <0.01);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较前明显升高,血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以及子宫三径之和较前明显降低(P<0.01);且试验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1)。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清热调血汤加减与缩宫素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改善湿热瘀阻型产后恶露不绝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产后子宫恢复,纠正贫血症状和血液高凝状态,疗效显著且不增加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短缩延长术治疗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2013年13年间,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短缩延长术治疗下肢大段感染性骨缺损60例。男42例,女18例;治疗时年龄:最小6岁,最大52岁,平均34岁。股骨20例,胫骨40例,合并足下垂30例。骨缺损长度7~9 cm 16例,9~12 cm 18例,12 cm以上26例,最长缺损25 cm。治疗时仍有感染的42例,股骨15例,胫骨27例;感染静止18例。治疗过程:彻底切除感染病灶,从切除骨端清除髓腔内炎症肉芽组织,骨髓腔内及残存髓腔内放置川嶌式持续洗净管,生理盐水加敏感抗生素洗净,安装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一期尽可能加压短缩使两断端接合;如缺损范围过长或软组织臃肿,一期不能完成加压短缩对接,术后缓慢加压短缩,直到两断端对接。骨干骺端皮质骨截骨,截骨后2周开始延长,每日延长0.5~1 mm,分4~6次进行,直到两下肢等长。对接点部分骨缺损,股骨12例,胫骨26例,经再次补充植骨16例,碎骨术8例,骨断端愈合及延长段骨皮质化完成后,拆除外固定。[结果]炎症全部治愈。股骨20例全部对接点愈合,两下肢等长;13例膝关节僵硬,7例能部分屈伸,1例合并髋内翻。胫骨40例,38例两下肢等长,2例下肢短缩1 cm,自感满意。足下垂30例同时矫正27例,2例部分矫正,1例出院时尚未矫正。[结论]Ilizarov技术一期短缩延长术是治疗大段感染性骨缺损肯定有效的方法,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95.
背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方式多样,疗效不一,Ilizarov延长技术适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的疗效。方法:我院从2011年8月至2019年8月,应用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左7例,右4例;年龄14~36岁,平均(24.5±7.8)岁。根据Ilizarov外固定穿针原则,安装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0 mm处截骨,手术后7 d以0.75 mm/d速度旋转螺母,分4次延长桡骨,逐渐恢复桡骨的高度,调整铰链矫正尺偏角及掌倾角。结果:11例患者随访8~33个月,平均(20.0±11.9)个月;带外固定时间为(5.0±1.9)个月。拍摄双侧尺桡骨正侧位片(包括腕、肘关节),以肱骨外髁、桡骨茎突为两点连线,对比测量出桡骨短缩长度。术前桡骨平均短缩-31.5(-37.0,-30.0)mm,术后长度恢复32.0(30.0,38.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桡骨长度恢复要求。术后桡骨掌倾角和尺偏角大于术前[12.0°(10.0°,13.0°)vs.-10.0°(-17.0°,-4.0°);21.5°(20.0°,24.0°)vs.-18.5°(-26.0°,-10.0°)];术后腕关节背伸和掌屈大于术前[(50.0°±4.9°)vs.(45.0°±7.1°);(55.0°±4.0°)vs.(50.0°±5.3°)];术后前臂旋前活动度和旋后活动度大于术前[(68.0°±7.2°)vs.(65.0°±8.3°);(66.0°±6.5°)vs.(60.0°±9.1°)];Quick-DASH上肢功能障碍量表评分,术后为2.3(0.0,4.5)分,小于术前29.5(22.7,52.3)分(P均<0.05),符合矫形恢复要求。根据Lidstrom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6.
不受高脂血症影响的双缩脲试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历来所用的双缩脲试剂(BR),在遇到某些高脂血清时,因脂血增加540nm 处的内源性吸光度而产生正干扰.而这种干扰常用Chromy 报道的用丙酮处理脂血标本.鉴于处理脂血标本手续较烦,我们通过实验用KOH 代替NaOH,按Doumas 配方配制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120例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为缩宫素组(60例)与卡孕栓组(60例),对比两组产后出血量、第三产程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卡孕栓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以及第三产生时间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0.05)。卡孕栓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7%,缩宫素组为11.67%,缩宫素组明显高于卡孕栓组(P<0.05)。结论卡孕栓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第三产程,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宫缩乏力后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14%,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15、30 min出血量及出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及出血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刘艳 《北方药学》2015,(6):39-39
目的:观察缩宫素联合欣母沛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200例高危产妇,均存在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使用20U的缩宫素进行静脉滴注,同时使用20U的缩宫素进行宫体注射,若发现宫缩效果不佳,则可加用20U缩宫素进行巩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250μg的欣母沛进行辅助治疗,治疗方式为宫襞内注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产后2h、24h的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欣母沛和缩宫素的联合疗法对产后出血进行积极的预防,能够减少产妇产后的出血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剖宫产伴子宫肌瘤切除术联合应用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4例剖宫产伴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132例)和对照组(1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方法治疗,应用缩宫素止血;观察组患者在剖宫产术进行中,在最后胎盘娩出前注射缩宫素,在胎儿脱离母体后,采用压挤法治疗子宫肌瘤,同时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9.38±5.3)min,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40.35±4.9)min,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为(279.8±52.1)mL,对照组的手术出血量为(340.5±51.4)mL,两组手术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伴子宫肌瘤切除术联合应用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明显降低手术出血量,无异常危险发生,提高了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