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综合分析近5年有关颅脑损伤文献,认为早期综合性康复介入治疗能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伤者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2.
脐血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用脐血间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病人短期内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的影响。方法对11例ALS病人治疗前后FIM评分及总T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ALS病人治疗前后FIM评分分别为(72.91±12.52)分、(100.64±9.94)分以及T淋巴细胞总数分别为(82.31±2.20)个、(77.55±4.45)个,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5)。结论脐血间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短期内通过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改善ALS病人的临床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3.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因其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对脊髓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尚无深入系统的报道。 目的:观察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61例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结合腰椎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治疗。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患者移植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含量。 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患者CD3+、IgA及IgG有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D4+、CD8+、CD4+/CD8+、IgM、C3及C4均有升高或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细胞及体液免疫不会激活急性免疫应答,移植是安全的,存在负向免疫调节作用的可能,但尚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指标,扩大样本,明确相关机制。 关键词: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脊髓损伤;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1.037  相似文献   
94.
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综合分析近期有关文献,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最佳及最具有前景的方案,对减少病人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和回归家庭社会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佩戴踝足矫形器(AFO)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Z组)和对照组(D组)。两组均按常规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FO,康复训练4周后进行评定。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二维步态分析仪、表面肌电图机及相应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包括步态参数及步行功能分级)、踝关节控制肌群(胫前肌及腓肠肌外侧头)的积分肌电值(iEMG)、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步行能力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步行能力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踝关节控制肌群肌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佩戴AFO能够促进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踝关节控制肌群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6.
背景:周围神经断伤后生长缓慢,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及运动终板纤维化,导致肢体功能不可逆障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已经广泛应用于多学科研究,但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中延缓大鼠失神经肌肉萎缩鲜有报道。目的:观察异种异基因脐带间充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离断坐骨神经断端,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的效果。 方法:新鲜脐带采集于健康足月产妇,分离鉴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大鼠坐骨神经SunderlandⅣ度损伤模型,去神经束5 mm,神经外膜修复,5 mm小间隙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仅在小间隙内注入同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小腿三头肌湿质量,坐骨神经干潜伏期、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波幅,以及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4,8及12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右侧小腿三头肌湿质量及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12周肌电图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坐骨神经干潜伏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波幅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 <0.001)。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离断的坐骨神经断端,可促进神经生长,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维持失神经肌肉形态及功能。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 观察甲钴胺球旁注射联合电刺激治疗完全性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MRI改变。 方法 共选取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10例)及对照组(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激素抗炎、改善微循环药物、营养神经药物、B族维生素、针灸及心理干预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甲钴胺球旁注射及调制中频电疗,甲钴胺球旁注射每次注射500μg,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d,调制中频电疗每次持续20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d。上述治疗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持续治疗1~3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患侧上眼睑睁开时间、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及眼球运动情况,其中治疗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动眼神经MRI快速小角度激发三维成像(3D-FLASH)序列平扫和增强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显示动眼神经脑池段影像,从而了解受损神经恢复情况。 结果 治疗组有8例痊愈,2例显效,对照组有1例痊愈,5例显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眼睁开距受伤时间平均为(2.55±0.69)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患眼睁开距受伤平均时间[(5.08±0.74)个月](P<0.05);治疗组患者经3D-FLASH序列平扫和增强扫描后,发现其脑池段动眼神经由之前增强、增粗、粗糙逐渐恢复至正常形态。 结论 甲钴胺球旁注射联合调制中频电刺激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具有显著疗效,另外3D-FLASH序列增强检查结合MPR技术能清楚显示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损伤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失语症患者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采用Vocastim-Master言语治疗仪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失语症患者41例,以功能恢复训练法(Schuell刺激疗法和构音训练)为对照,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功能训练组与电刺激组间CR-RCAE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RCAE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电刺激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功能训练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能有效地促进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价人脐血间质干细胞临床应用于脑瘫患儿的安全性。方法脐血间质干细胞鞘内和静脉注射治疗44例脑瘫患儿,对治疗前、治疗后脑瘫患儿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清酶学、血清免疫蛋白及补体、T细胞亚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患儿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细胞与体液免疫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源神经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