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观察针刺对促排卵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24日龄雌性SD大鼠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的麻油溶液制作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对照组(Con)同期皮下注射麻油.PCOS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克罗米芬组(C)、克罗米芬+针刺组(C+A),其中M组不作任何处理,其它各组均于80日龄起进行干预5 d.治疗结束后,各组部分大鼠断头处死,留取子宫和子宫内膜标本.以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同源盒基因A10(HOXA10)、白血病抑制因子(LIF)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R、PR、HOXA10、LIF及整合素αvβ3(Integrin αvβ3)蛋白的表达.各组其余大鼠与雄鼠交配,于妊娠第8天处死,观察大鼠胚泡着床情况.结果 与C组相比,C+A组大鼠子宫内膜发育更好,上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志分子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也更接近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能显著改善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导致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状态,可能通过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志分子蛋白及mRNA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92.
目的:肝癌的盐酸消融治疗是一种局部、微创、安全、可以重复进行的治疗方法,与手术相比,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避免开腹手术对患者的打击,减少手术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且花费低、住院时间短.盐酸消融对高风险、不能手术的患者很大程度上能起到代替手术的作用.目前,在评估盐酸消融疗效方面还存在争议,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累积,盐酸消融必将在腹部肿瘤的治疗中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本实验通过建立兔VX2肝种植瘤模型探讨了不同时相VX2肿瘤的CT灌注参数特征,为进一步评价功能影像学在肝种植瘤盐酸消融疗效预测提供实验依据,探讨血流动力学参数对盐酸消融治疗疗效预测的可能性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特点.本实验通过观察兔肝VX2种植瘤盐酸消融治疗2周后CT灌注参数的变化及盐酸消融组(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对照组)CT灌注参数的变化进而为临床肝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组织块种植法制成兔肝VX2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周后治疗组兔接受盐酸消融治疗.于治疗后14 d分别对两组行CT灌注扫描动态监测.选取肿瘤中央区、周边区和瘤周正常肝组织的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灌注值(PV)、强化峰值增量(PEI)、达峰值时间(TTP)、血容量(BV).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及自身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及每组自身灌注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肿瘤中央区及瘤周区PV、PEI、BV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肿瘤中央区及瘤周区TTP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V、PEI、BV灌注参数的变化可以反映兔VX2肝移植瘤内部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早期区别肿瘤细胞血流稀疏区和增殖旺盛的集区,为从微观角度观察兔VX2肝移植瘤盐酸消融提供了基础,对临床盐酸消融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3.
<正>Objective:To study the impact of De-qi(得气,obtaining qi)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with an attemp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e-qi, psychological factors,and clinical efficacy.Methods: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 group of acupuncture with manual manipulation(manipulation group,n=67) and an acupuncture group without manipulation(non-manipulation group,n=64).Pain intensity and pain duration were used as measures for evaluating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De-qi,the sensations a patient experienced during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was scored on a 4-point scale by the subjects.In addition,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including belief in acupuncture,the level of nervousness,anxiety,and depression,were quantitatively assessed.The personality of the subject was assessed using th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and 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Results:Complet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120 patients,60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in intensity(W=2410.0,P0.01) and pain duration(W=3181.0,P0.01)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number of De-qi acupoints(W=1150.5,P0.01) and the average intensity of De-qi(W=1141.0,P0.0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anipulation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eir non-manipulation counterparts.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De-qi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between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De-qi contributed more to the pain-relieving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subject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Moreover,manual manipula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eliciting and enhancing the De-qi sensations,and De-qi is critical for achieving therapeutic effects.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健侧颈7神经根经椎前路经腓肠神经桥接转位术修复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2016年1月对3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取健侧颈7神经根经椎前路经腓肠神经桥接转位手术,术前注重心理护理干预、风险评估及安全指导、基础病干预,术中注意手术保护,术后重点做好患侧健侧肢体正确护理、预见并发症及观察与处理、健康教育、康复锻炼指导,观察临床效果。结果:3例患者手术都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手部屈肌痉挛有一定改善。结论:做好健侧颈7神经根经椎前路经腓肠神经桥接转位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5.
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法和Tunel法分别检测海马神经元内细胞周期素(cyclin)D 1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结果:再灌注48 h后海马cyclin D 1表达升高,凋亡细胞增多;针刺后cyclin D 1表达和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认为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因子从而抑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4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W3er4t,胞肺癌患者MR灌注检测肺癌血流入流出率均偏低的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置管持续泵入的疗效,方法 42例患者治疗前均行MR灌注检测为流入流出率均偏低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行支气管动脉灌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给药速度、时间据MR检测流入流出率决定)后,再行支气管动脉置管持续泵入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泵药速度、时间据MR检测流入流出率决定),结果观察组CR9例(41%),PR10例(45.5%),RR(CR﹢PR)86.5%,SD 2例(9.1%),PD 1例(4.5%),对照组CR3例(15%),PR7例(35%),RR(CR﹢PR)50%,SD 5例(25%),PD 5例(25%)。结论 MR检测肺癌血流入流出率均偏低的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和动脉置管持续泵入药物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有效率,副反应不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针刺对胚胎着床障碍大鼠子宫内膜趋化因子受体CC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 )、胚胎着床障碍组(M )、针刺治疗组(A )和黄体酮治疗组(W ),每组随机再分为第6天组(D6)、第8天组(D8)、第10天组(D10)。其中M 组、A 组和W 组大鼠妊娠第1天给予米非司酮麻油溶液造模,N 组仅给予等量麻油溶液。同时,A 组固定并每天针刺三阴交、后三里,N 组和M 组仅固定,W 组肌肉注射黄体酮,直至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 和 Real-time PCR等方法测定着床点子宫内膜 CCR2的表达。结果与 N 组相比,M 组大鼠子宫内膜 CCR2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M 组相比,A 组和 W 组大鼠子宫内膜CCR2蛋白和 mRNA 的表达则明显增高(P<0.05)。结论针刺能上调胚胎着床障碍大鼠母胎界面CCR2的表达,从而促进胚胎的着床和胎盘的形成。  相似文献   
9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威胁育龄期女性生殖健康的慢性、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对母体、胎儿的不良影响给临床医生提出了巨大挑战。有效的孕前风险评估、合理的孕期监测及各个时期的合理用药对于SLE患者母、胎健康至关重要。本文讨论了SLE与妊娠之间的相互影响、妊娠期风险评估和病情监测,归纳了抗风湿药物的围妊娠期使用安全性,以便于临床上更好地指导SLE患者的妊娠。  相似文献   
99.
张明敏  葛飞  吉哲  羌艳 《山东中医杂志》2022,(6):644-647+672
目的:探讨止痛如神汤外洗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M-MH)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安市中医院肛肠科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3例。在常规M-MH术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清水外用熏洗治疗,观察组采用止痛如神汤外用熏洗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水肿程度,在治疗第1、4、7、10天对创面进行评价,在治疗第7天及第14天检测VEGF、VEGFR-2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创面水肿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观察组VEGF、VEGFR-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第14天VEGF、VEGFR-2表达水平均优于第7天(P<0.05)。结论:止痛如神汤外用熏洗可以有效缓解混合痔湿热下注型M-MH术后患者肛门部疼痛,加快水肿消退,升高术后创面VE...  相似文献   
100.
近些年,飞速发展的辅助生殖技术为许多不孕症夫妇带来希望。然而,生殖医学发展至今,ART过程的低活产率和高流产率始终是无法突破的瓶颈。自1999年以来,针灸在辅助生殖医学领域应用日趋增多,有关的临床研究也逐渐增多。针灸在临床中应用形式多样化、作用广泛、选穴多样化、治疗个体化。针灸一方面可改善ART患者的妊娠结局,提高其着床率和妊娠率,不仅仅对常规ART患者,对合并PCOS、卵巢低反应、卵巢早衰、RIF等患者同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针灸对ART过程中并发症也有一定防治效果。这使得针灸在辅助ART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和研究潜力。但如何正确地从中医视角充分认识ART操作对患者中医体质带来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ART合并PCOS、卵巢低反应、卵巢早衰、RIF等并发症这类特殊群体的中医病因病机,均需得到后续研究者的思考和重视。本文现将近年来针灸在辅助生殖领域中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