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3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158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77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697篇
内科学   321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215篇
特种医学   191篇
外科学   452篇
综合类   844篇
预防医学   191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224篇
  2篇
中国医学   144篇
肿瘤学   122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484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预防妇科术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易 《上海护理》2007,7(5):57-60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一种症状。术后尿潴留是指术后15 d以上仍不能排尿或虽能自行排尿,但残余尿≥100 ml[1,2]。它是妇科术后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国外学者报道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3.8%~21.0%。而国内学者报道为7.5%~44.9%[3]。以往临床常采用延长术后尿管保留时间或拔管前单纯行定时开放尿管等方法预防尿潴留,但效果不佳,而且长期留置尿管易造成泌尿系感染,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近年来临床各界护理人员针对尿潴留的预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  相似文献   
92.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供者T淋巴细胞所拥有的强大的免疫作用已越来越为人所熟知。它虽然具有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的作用,但同时其介导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严重制约了HSCT的成功。非宿主抗原特异性记忆T细胞是个例外,这种记忆T细胞能够在避免GVHD的同时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的产生,识别和攻击宿主白血病细胞以达到降低GVHD发生率和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之目的,对于HSCT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微流体芯片在有机合成领域显示了它独特的优势,而应用到放射性药物合成领域却很少.最近,国际上几个科研小组证实了微流体芯片在放射性药物合成上的潜力,并证实传统放射合成的许多步骤均可被微流体芯片所取代.同时也证实以微流体芯片为基础的放射性化学合成比传统的放射性化学合成使用的前体量更少,反应速度更快,合成出的药品有更高的比活度和产率,纯化过程也更简单,同时对放射性的防护也更容易.尽管有如此多的优点,但目前还没有被广泛的商业开发.本文对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几种微流体芯片的优缺点及其在PET药物合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4.
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管理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彩军 《上海护理》2008,8(2):57-59
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现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植入方法、护理技术和维护方法等进行综述,并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插管的优缺点加以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治疗对荷U14宫颈癌小鼠脾细胞Th1、Th2亚群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实验分为4组:HIU治疗组(A)、手术治疗组(B)、荷瘤对照组(C)及正常对照组(D)。于种植肿瘤后7 d,分别接受相应治疗;17 d,制备并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A、B、C、D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L-2 mRNA相对含量(0.752±0.101)较B(0.430±0.064)、C(0.188±0.049)、D(0.392±0.053)各组明显增高(P〈0.05)。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mRNA相对含量(0.507±0.076)较B(0.233±0.045)、C(0.087±0.010)、D(0.218±0.049)各组明显增高(P〈0.05);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L-4 mRNA相对含量(0.213±0.049)较C(0.745±0.067)、D(0.310±0.064)各组明显降低(P〈0.05);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L-10 mRNA相对含量(0.093±0.032)较B(0.231±0.053)、C(0.657±0.111)、D(0.308±0.086)各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HIU固化的U14肿瘤细胞可能激活机体免疫功能,促使Th2占优势向Th1占优势逆转,从而提高小鼠抗肿瘤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96.
老年患者癌症化学治疗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存娣  薛嵋 《上海护理》2006,6(6):38-40
2002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34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65岁以上人口超过9 400万,占总人口的7%以上。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开始进入老年型[1]。2000年度WHO报告,再次明确指出恶性肿瘤是人类主要死亡原因[2]。据张薇等[3]报道,1997年~1999年上海市区老年人恶性肿瘤新病例占同期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总数的64%,老年肺癌的标化率居第1位。李彤等[4]对930例老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调查显示,恶性肿瘤病死率最高。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现将老年患者癌症化疗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老年患者化疗的特…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比较研究Gd+-EOB-DTPA与Gd+-DTPA两种增强磁共振对比剂对肝细胞癌检查的准确性.方法 21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分别进行Gd+-EOB-DTPA与Gd+-DTPA两种增强磁共振检查,以病灶显示质量指数、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及对比噪声比为指标进行评价,重点比较两种对比剂的差异性.结果 21例肝细胞癌患者共25个病灶,其中<1.0cm病灶9个.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肝胆特异期呈低信号有24个病灶,仅1个病灶呈等信号.Gd+-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门脉期呈低信号病灶15个、等高信号5个、高信号5个.Gd+-EOB-DTPA及Gd+-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对于肝细胞癌(特别是<1.0cm)的病灶显示质量指数,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7分、89%、89%、89%、89%及12分、33%、33%、33%、67%,肝胆特异期的对比噪声比为:639.35,Gd+-DTPA动脉期及门脉期对比噪声比分别为:225.25及93.25,Gd+-EOB-DTPA均优于Gd+-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结论 采用Gd+-EOB-DTPA对比剂能较Gd+-DTPA对比剂更好地显示肝小病灶,可明显提高微小肝细胞癌(<1.0 cm)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了解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效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 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和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纳入相关临床研究或病例报道,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等.结果 共纳入24篇文献报道的28例血清AFP升高的胰腺癌患者.经统计,AFP升高的胰腺癌易发生于中老年男性.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并且肝转移率高.病理类型以腺泡细胞癌为主,但不一定符合肝样癌的病理诊断.早期患者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中晚期采用综合治疗.病理诊断符合胰腺肝样癌的患者对治疗措施的敏感性可能与肝细胞肝癌相似.AFP是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目前尚无对照研究比较血清AFP升高胰腺癌与AFP正常胰腺癌肝转移发生率及生存方面的差异,但从研究的统计数据看,并未显示出更差的预后.结论 血清AFP升高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有效治疗措施以及AFP异质体表达情况尚无定论,还需进一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动态检测AFP及其异质体对这种类型胰腺癌的诊断、疗效、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迄今唯一无创伤检测心脏能量代谢的方法,与磁共振成像(MRI)不同,它主提供生物体内化学组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0.
内皮前体细胞(EPC)是一类能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细胞(EC)的干细胞,包括成血-血管干细胞和内皮干/祖细胞。由于内皮前体细胞在人体内骨髓、外周血、脐血中均可获得,自体来源无免疫排斥,参与出生后血管发生,能在体外扩增并进行基因修饰等特点,在组织工程、血管新生与疾病治疗中有广泛的用途,现就其来源、表面标志、出生后体内分布与获得、生理病理意义和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