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3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158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77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697篇
内科学   321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215篇
特种医学   191篇
外科学   452篇
综合类   844篇
预防医学   191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224篇
  2篇
中国医学   144篇
肿瘤学   122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484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58名听力障碍儿2次听觉脑干反应听力随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儿的听力发育变化,并探索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有效模式。方法:应用听觉脑干反应(Aud itory B rainstem Response,ABR)诊断技术对205名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儿在3个月时进行听力测试,并做高危因素回顾性调查;ABR异常者,6个月时做第2次ABR测试。结果:有58名听力障碍儿参加了第2次ABR复诊。该58名听力障碍儿ABR初诊时听力损失耳共计96只,平均听阈值为60.6±12.0 dBnHL;ABR复诊时平均听阈值下降到48.0±11.7dBnHL,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01)。其中,25名非高危儿与33名高危儿相比较,他们在ABR初诊、ABR复诊时听力损失耳的平均听阈以及前后听阈下降的平均差值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儿在6个月时ABR复诊后再对其中的听力障碍儿推荐配戴助听器等干预措施在目前的中国国情下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2.
蛋白质芯片技术发现前列腺癌潜在的标志物Pca-24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寻找前列腺癌标本中的特异性标志蛋白。方法: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蛋白质质谱分析(Surface-enhanc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SELDI)技术,分析22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切除标本中癌组织特有的蛋白质表达谱型。结果: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发现了一个分子量在24,782.56±107.27m/Z的蛋白质,我们暂称其为Pca-24蛋白,此蛋白在17例前列腺癌中16例表达为阳性(94%),在相应前列腺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中亦无表达。应用激光捕获微解剖挑取肿瘤细胞,我们进一步证实Pca-24蛋白来源于前列腺癌细胞。结论:蛋白质芯片技术对于在组织标本中发现肿瘤标志蛋白是一种有效的工具;Pca-24很可能是一个有用的前列腺癌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3.
黄芪注射液预防多柔比星相关性心脏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多柔比星(阿霉素)相关性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5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0例,在以ADM为主的一线方案化疗前3天予黄芪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周一疗程;对照组28例,于化疗前3天开始服用VitE每次100mg,每日两次,辅酶Q10每次20mg,每日三次,两周一疗程。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中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SD)、舒张早期与晚期充盈速度比值(A/E)、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等各项指标。结果:在本组ADM化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间,虽然EF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心电图异常改变及LVIDD、LVISD、A/E、、FS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是预防和减轻ADM引起的急性心脏毒性的较为理想的药物,对慢性心脏毒性发生的减轻也有益。  相似文献   
994.
清胰消积中药对实验性胰腺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药清胰消积方对裸鼠体内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并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荷瘤裸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FU组、中药不同剂量组,治疗后计算抑瘤率。提取对照组及中药中剂量组肿瘤组织mRNA,制备cDNA探针并分别用Cy3和Cy5两种荧光染料标记,与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经扫描、分析,得出药物作用后表达有差异的基因。结果:中药18g/kg、36g/kg、72g/kg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21.31%、38.16%及29.09%。筛选出癌基因、蛋白翻译合成、DNA合成和修复、细胞信号传导蛋白等表达下调的基因共7条。结论:清胰消积中药对人胰腺癌体内生长有抑制作用,调节癌基因及其相关的信号传导、改变肿瘤细胞蛋白合成等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5.
微卫星不稳定散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DNA倍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的散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微卫星不稳定表型和DNA倍体类型的关系。方法:对71例散发性大肠癌行BAT25和BAT26两个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检测和流式细胞术倍体分析,探讨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和临床病理特征及DNA倍体类型的关系。结果:微卫星不稳定的阳性率为9.86%(7/71),微卫星不稳定表型和发病部位、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和分期无关。微卫星不稳定的散发性大肠癌中右半结肠癌和低分化腺癌的比例高于微卫星稳定者。68例患者检出二倍体和异倍体分别为18和50例,微卫星不稳定表型者5例为二倍体,因此和DNA倍体类型显著相关(P=0.012)。结论:微卫星不稳定的散发性大肠癌好发于右半结肠,具有低分化腺癌的倾向,多为二倍体。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手术后用腹腔联合静脉化疗对卵巢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卵巢上皮性癌88例分为两组:①联合化疗组:腹腔用药及静脉联合用药组,45例,Ⅰ/Ⅱ期21例(23.86%),Ⅲ/Ⅳ期24例(27.27%),在术中置入腹腔化疗管,术后每周1次腹腔化疗,用顺铂(DDP)与氟尿嘧啶(5-FU)为主加丝裂霉素C(MMC)或消瘤芥(AT-1258)的一种,共用3次。以后用静脉化疗,同静脉化疗组方案;②静脉化疗组(静脉用药组):43例,化疗方案为CAP,每3周一次,Ⅰ/Ⅱ期24例(27.27%),Ⅲ/Ⅳ期19例(21.59%)。结果:联合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的患者在第3及6疗程结束后CA125下降程度Ⅰ/Ⅱ期与Ⅲ/Ⅳ期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第3疗程治疗后CA125>35u/ml的患者与CA125<35u/ml的患者3年生存率用Log Rank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的Ⅰ/Ⅱ期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5.05±0.54)、(32.38±1.19)个月,联合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的Ⅲ/Ⅳ期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1.33±1.41)、(28.26±1.88)个月。联合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Ⅰ/Ⅱ期3年生存率用Log Rank检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值为0.156);联合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Ⅲ/Ⅳ期3年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值为0.08)。有腹水70例的患者中联合化疗组3年生存率与静脉化疗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用腹腔联合静脉化疗对卵巢癌治疗,可使血清CA125下降较明显,差异有显著性。3个疗程治疗后血清CA125<35u/ml与CA125>35u/ml的患者3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虽然术后联合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相比较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是腹腔联合静脉化疗平均生存期较长。有腹水的患者经腹腔联合化疗3年生存率与单纯的静脉化疗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故腹腔联合静脉化疗适用于有腹水及腹腔有转移灶的卵巢癌患者。  相似文献   
997.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肿瘤细胞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行为,往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肿瘤转移抑制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nm23基因即是近年来发现并被证实与多种肿瘤的转移有关的较新的肿瘤抑制基因,该基因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内微管的聚合/解聚和G蛋白介导的信号传导,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生物节律相关基因Cry1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逆转录PCR、North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ry1在各种肿瘤细胞系、人正常组织及人肝癌与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构建Cry1重组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曲线和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检测Cry1过表达的SMMC-7721细胞的体外增殖速度.逆转录PCR检测与Cry1相互作用的生物节律基因在Cry1过表达的SMMC-7721中的表达.结果Cry1在人各种正常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Cry1在人肝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组织中的表达.过表达Cry1对SMMC-7721细胞的体外增殖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生物节律相关基因Cry1与肝癌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9.
保乳手术为乳腺癌病人提供了保留乳房的机会,但仍有病人达不到保乳条件而行全乳切除者。术后一期再造可以满足病人的美容要求。随着乳房切除术后一期再造的开展,对再造乳房的外形美观要求也大大上升。保留皮肤的全乳切除术(skin-sparing mastectomy SSM)灵活选择切口,合理选择对象,不仅在切除全部乳腺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皮肤,达到根治性目的;而且并不会因为保留皮肤而提高局部复发率,也不对生存有影响。一些一期再造病人适合行SSM以达到治疗和美容的双重效果。再此基础上,保留乳头或保留乳晕的全乳切除术(nipple-sparing mastectomy NSM或areola-sparing mastectomy ASM)也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原发灶不明颈部转移性鳞癌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癌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5%,可以分为转移性鳞癌和转移性腺癌,至今仍是临床诊治的一个难题。由于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癌的临床治疗只能以治标为主,治疗效果不佳。所谓原发灶不明,其实是有原发灶,由于病灶较小、部位隐匿或位于黏膜下等原因而不易发现;且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又较恶劣,较早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仔细寻找原发病灶尤为重要,只有找到原发病灶,标本兼治,临床治愈率才能改善。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纽约纪念医院的Martin教授最早提出:“2周内找不到原发病灶的颈部转移性癌,即诊断为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癌”。随着医学理念的更新,诊疗技术的进步,我们认为用时间概念来作为一个诊断标准不够科学,因此提出:“经临床仔细检查直到治疗开始前仍未发现原发病灶的颈部转移性癌,可以诊断为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癌”。以上概念是否准确大家可以讨论,本文主要讨论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