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374篇
  免费   23698篇
  国内免费   21426篇
耳鼻咽喉   3511篇
儿科学   3273篇
妇产科学   3575篇
基础医学   29847篇
口腔科学   6741篇
临床医学   41057篇
内科学   34440篇
皮肤病学   5503篇
神经病学   6648篇
特种医学   103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71篇
外科学   24562篇
综合类   98670篇
预防医学   15411篇
眼科学   3855篇
药学   34788篇
  315篇
中国医学   21577篇
肿瘤学   38806篇
  2024年   1517篇
  2023年   5924篇
  2022年   7179篇
  2021年   8216篇
  2020年   8465篇
  2019年   9178篇
  2018年   5201篇
  2017年   7890篇
  2016年   9134篇
  2015年   9946篇
  2014年   14797篇
  2013年   14957篇
  2012年   20514篇
  2011年   22317篇
  2010年   20702篇
  2009年   21317篇
  2008年   24687篇
  2007年   22064篇
  2006年   20404篇
  2005年   21083篇
  2004年   17394篇
  2003年   14711篇
  2002年   12151篇
  2001年   10947篇
  2000年   8872篇
  1999年   7218篇
  1998年   5912篇
  1997年   5641篇
  1996年   5107篇
  1995年   4150篇
  1994年   4761篇
  1993年   2935篇
  1992年   2156篇
  1991年   1753篇
  1990年   1438篇
  1989年   1553篇
  1988年   417篇
  1987年   297篇
  1986年   256篇
  1985年   171篇
  1984年   82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7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观察亚硒酸钠治疗桥本甲状腺炎(HT)甲减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对血清TPO-Ab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80例HT甲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左甲状腺素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同时应用亚硒酸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TSH、FT3、FT4、TPO-Ab、TGAb、SOD、MDA、Th17细胞、IL-17、IL-23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中FT3、FT4、TSH、TPO-Ab、TGAb、SOD、MDA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Th17细胞、IL-17、IL-23分别为(12.13±0.31)%、17.28±0.40pg/mL和14.06±0.21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硒酸钠应用于HT甲减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甲状腺激素和氧化应激水平,且患者血清TPO-Ab滴度、血Th17细胞、IL-17、IL-23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2.
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CCNE1)基因扩增是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HGSOC)最常见的拷贝数变异之一,扩增率为20%左右。CCNE1基因扩增不仅参与HGSOC的早期癌前病变,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还可引起细胞周期紊乱和染色体不稳定,从而增加HGSOC的铂类耐药性和复发率,最终导致患者的化疗效果不佳和预后较差。为改善CCNE1扩增的HGSOC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在暂时没有CCNE1扩增的HGSOC的靶向治疗药物的情况下,使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yclin-dependent kinases 2,CDK2)小分子抑制剂或者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促进肿瘤细胞死亡。因此,从CCNE1扩增对HGSOC的早期发病机制的影响和产生铂类耐药的角度上来说,CCNE1基因有望成为HGSOC的潜在治疗靶标和预后评价生物学指标,在改善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分析分泌性磷蛋白1(SPP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索其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Oncomine数据库,对肝细胞癌中的SPP1差异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意义;利用Kaplan Meier-Plotter在线分析工具,对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基于String数据库在线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结果在筛选到的4项研究中,肝癌组SPP1基因的表达分别为4.92±0.24,0.35±0.30,-0.92±0.29和5.12±0.50,与相应正常组表达量1.96±0.28,-1.23±0.06,-2.93±0.13和1.89±0.31相比较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SPP1高表达组患者诊断后总体中位生存期为37.8个月,较SPP1低表达组(84.4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男性(41.0个月vs 84.7个月)、亚洲人群(7.2个月vs 56.2个月)、GradeⅢ级(5.7个月vs23.7个月)或未感染肝炎病毒患者(25.2个月vs 70.5个月)亚组中的总体生存期均显著下降(错误发现率<5%,P <0.001)。透明质酸受体、整合素β1、基质金属蛋白酶7、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白细胞介素6和纤维连接蛋白1等是显著的节点基因。结论 SPP1与肝细胞癌进展显著相关,高SPP1表达与HCC患者的不良存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具有发病率高、发展快、可转移、易误诊等特点的一种恶性肿瘤,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随着中医的发展和现代医学实验研究技术的进步,中医药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现代研究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目前临床上治疗鳞状细胞癌多采取手术及药物化疗等,因不良反应的存在,患者接受度低。中药具有多靶点、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中中医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将围绕中药单体、中药复方,以及针灸在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和思考。  相似文献   
96.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其严重地摧残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着生命质量。中医药能够减轻疼痛,减少止痛药物的用量及减少不良反应,能够明显改善生命质量。花宝金教授指出正气不足为癌痛发作的内因,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虚损,病邪乘虚而入,经脉不荣可发为疼痛。此外各种因素导致的气滞为癌痛发生的诱发因素,可导致形成血瘀、痰湿、热毒等积滞搏结发为癌肿,闭阻脉络,瘀塞不通,而致疼痛。病程日久所形成的癌毒为夙根,是癌痛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调气解毒法”是花宝金教授治疗癌性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辨癌毒,从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论述调气解毒法在癌性疼痛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初治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65例初治DLBCL患者,确定了NLR(>2.77)在预后预测中的最佳临界值,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评价治疗前NLR对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time,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rate,OS)的影响。结果:在入选的165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治疗前NLR升高(>2.77),NLR升高与PFS和OS较短的患者明显相关(P<0.001和P=0.003)。多变量分析进一步表明,NLR>2.77是PF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治疗前NLR升高提示DLBCL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8.
特异性免疫治疗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策略,如肿瘤、自身免疫病等。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具有新结构和新性能的纳米颗粒在临床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纳米颗粒通过调控调节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等在维持自身免疫稳态方面的作用,可能成为未来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病等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