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91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诊断是根据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病灶的客观证据及复发缓解史,而又不能作出其他解释。本文复习了MS之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单独病例的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92.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2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0g,tid,疗程30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结果①治疗10d以上时,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头痛发作次数分别为(1.71±2.03)和(2.82±3.16)次,P<0.05;持续时间分别为(11.45±23.46)和(24.80±36.14)h,P<0.001.治疗20d以上时,2组头痛发作次数分别为(0.91±1.67)和(2.45±3.24)次,P<0.05,持续时间分别为(5.79±18.52)和(21.91±46.65)h,P<0.01.②治疗组中头痛消失时间随每次发作而明显缩短,而安慰剂组不明显(P<0.01~0.03).③治疗组的显效率为30.9%,而安慰剂组为5.9%(P<0.001).④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5%和3.64%.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对紧张型头痛有较明显的疗效,可减少头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缩短头痛消失时间,是一种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脑梗塞后组织水肿及物质能量代谢的动态变化,以及蚓激酶的作用,方法:F驼用光化学法诱导的颞叶皮层梗塞大鼠模型及磁共振成像和波谱技术。结果:梗塞组大鼠颞叶皮层出现一个体积和信号强度逐渐减小的T2高信号区;该区的NAA/(Cho Cr)于梗塞后d1即有下降,于d3和d5继续下降,且于d3,d5和d7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该区的Lac于梗塞后d1即有升高,于d5进一步升高,于d7仍处较高水平,而假手术组大鼠Lac一直处于检测水平线以下。梗塞组大鼠全脑的βATP/(PME_PDE),PCr/(PME PDE)和β ATP/PCr梗塞后d1即有下降,其后逐渐升高,且βATP/(PME+PDE)于梗塞后d1,d3和d5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蚓激酶能减小梗塞后d1高信号区的体积 (P<0.05),减少梗塞后d7该区NAA/(Cho Cr)下降(P<0.05)。减少梗塞后d全脑βATP/(PME PDE)的下降(P<0.05)。结论:颞叶皮层梗塞后,梗塞灶出现组织水肿、神经元功能衰竭和数量减少小,乳酸升高,全脑出现量代谢障碍,而蚓激酶可使梗塞早期的组织水肿减轻和全脑ATP增高,使梗塞后期的神经元功能受损减轻和神经元死亡减少。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脑梗塞后组织水肿及物质能量代谢的动态变化,以及蚓激酶的作用。方法运用光化学法诱导的颞叶皮层梗塞大鼠模型及磁共振成像和波谱技术。结果梗塞组大鼠颞叶皮层出现一个体积和信号强度逐渐减小的T  相似文献   
95.
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1.5 h后,再灌注12、24、48和72h皮层、尾壳核和海马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n=21),应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DIG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凋亡细胞断裂的DNA.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区皮层和尾壳核出现大量凋亡细胞,于再灌注后24~48 h达高峰.结论缺血再灌注早期可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主要成分为当归、川芎、白芍、细辛等)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112例偏头痛患者,男性42例,女性70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为(38.1±9.8)岁,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 (1)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的治疗中治疗组比安慰剂组较明显地减少总发作次数(分别为3.1±2.5和4.2±2.7,Z=2.16,P=0.03)和总发作时间(h)分别为31.0±48.0和51.2±73.8,Z=2.86,P=0.004.(2)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总发作次数减少率(%)分别为4.9±0.3和3.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Z=5.76, P<0.001).(3)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中偏头痛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的观察表明无明显差异.(4)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5.4%),安慰剂组1例(1.8%).(5)血尿常规和血生化检查治疗前后无特殊改变.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用于治疗偏头痛,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和缩短发作时间,但对偏头痛发作过程中出现的伴随症状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Guillain-Barre综合征和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方法 应用IVIG,首日0.4g/kg,继而以0.2g/kg/d连用4天,治疗17例GBS和12例MS,与同期应用激素冲击治疗的25例GBS和41例MS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IVIG治疗GBS和MS组在按功能评定的临床分级及临床见效时间方面优于激素治疗组,均<0.05;而临床有效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VIG治疗GBS和MS的近期疗效优于激素冲击治疗组,其远期疗效仍待临床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内细胞周期蛋白依赖蛋白激酶 4 (cdk4 )的蛋白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cdk4阻滞剂———Flavopiridol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持续栓塞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染色方法观察缺血组、Flavopiridol治疗组 [根据剂量多少又分为FH(多剂量 )组和FL(少剂量 )组 ]和假手术组神经元阳性细胞染色数量和分布情况。结果 cdk4蛋白和凋亡细胞自缺血后 12h开始表达 ,前者缺血后 4 8h达高峰 ,后者缺血后 72h达高峰 ;FH组和FL组各相应时间点cdk4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 (P<0 .0 1) ;FL组各相应时间点凋亡细胞明显减少 (P <0 .0 1) ,FH组仅在缺血 4 8h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相邻切片可见cdk4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染色区域基本相同。结论 cdk4的蛋白表达可能诱发缺血神经细胞的凋亡 ,Flavopiri dol通过抑制cdk4的表达而减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损害 ,但同时Flavopiridol本身也可能引起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
偏头痛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依据1985年全国(除台湾外)调查,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85.2/10万,国际调整率为762.8/10万。比全国六城市的调查结果高。美国最近全国性大型调查报告,共调查9 500个家庭,成员23 611人,患偏头痛者女性为14.6%,男性为4.8%。  相似文献   
100.
卒中性同侧偏瘫共济失调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