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4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259篇
预防医学   10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30篇
  3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诱导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小鼠模型,评价其发生过程及特点.方法 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的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 161-180肽段免疫B10.RⅢ小鼠作为诱导组(35只),用CFA-PBS免疫小鼠作为对照组(6只).小鼠免疫后7、14、21、28、35 d裂隙灯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及评价眼部炎症发生、眼部表现和病理学变化;待炎症完全消失时,再次免疫小鼠,评价小鼠眼部炎症复发.结果 诱导组首次免疫后7d出现初发炎症,14 d炎症达高峰,随后炎症消退,至35 d完全消失.第35天进行再次免疫,36 d出现复发炎症,42 d达炎症高峰,随后炎症消退,但至观察期第96天部分鼠(1/5)仍维持炎症.眼部表现为睫状充血、前房渗出、瞳孔受损.病理学表现为视网膜和脉络膜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炎、肉芽肿性炎,光感受器细胞层破坏,视网膜下渗出.对照组未见明显炎症.结论 建立的EAU呈现慢性复发性病程,其眼部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与人类葡萄膜炎相似,可作为葡萄膜炎研究的新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2.
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3(PAQR3)是一类新命名的跨膜蛋白家族成员之一,通过与B-Raf和C-Raf结合而抑制Raf/MEK/ERK信号通路的高尔基体膜蛋白。PAQR3在能量代谢,细胞凋亡,肿瘤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近年研究发现PAQR3在某些肿瘤中低表达,提示其可能作为一种抑癌新基因,调控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侵袭与转移。本文对PAQR3基因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有望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3.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16只哮喘豚鼠一级传入系统和中枢内神经激肽A(NKA)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结状神经节62.82±11.09pg/gw.w,C7~C8段脊神经节53.78±12.63,T1~T2段脊神经节54.23±19.08,T3~T5段脊神经节50.53±14.23pg/gw.w;C7~T5段脊髓后角45.86±19.56,孤束核55.27±19.68pg/gw.w.和延髓腹侧浅层37.36±18.29pg/gw.w.)相比,哮喘豚鼠一级传入系统和中枢内(结状神经节83.81±15.23pg/gw.w.C7~C8段脊神经节72.11±17.16.T1~T2段脊神经节73.95±23.76,T3~T5段脊神经节70.53±14.23pg/gw.w,C7~T5段脊髓后角60.25±21.38pg/gww.孤束核71.36±18.76pg/gw.w和延髓腹侧线层49.58±20.19pg/gw.w.)NKA水平明显升高(P<0.05).这些结果提示,一级传入系统和中枢内的NKA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 6(TRAF6)是否在成牙本质细胞中表达。方法 :通过westernblot、免疫组化染色研究TRAF6蛋白在成牙本质样细胞系MDPC 2 3中的表达。结果 :Westernblot结果显示MD PC 2 3细胞总蛋白中有大小约 60Kda的TRAF6蛋白条带 ;免疫组化法表明TRAF6在MDPC 2 3细胞浆呈阳性表达。结论 :本实验从蛋白水平证实了成牙本质样细胞MDPC 2 3表达TRAF6,提示TRAF6可能是一种新发现的影响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胞内信号转导分子  相似文献   
85.
目的:克隆小鼠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mtein,DSPP)基因启动子,构建含DSPP启动子不同片段的报告基因载体,在小鼠成牙本质细胞系MDPC-23中分析各种载体中DSPP启动子活性:方法:PCR、报告基因载体构建、瞬时转染和报告基因检测。结果:PCR获得DSPP启动子的3个不同片段,将它们克隆到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13-Enhancer,构建出3种含DSPP启动子不同片段的报告基因载体,将这些报告基因载体瞬时转染至MDPC-23细胞,载体中的启动子具有不同的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含小鼠DSPP启动子片段的报告基因载体,为以后研究DSPP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采用HE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技术对19例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进行观察,其中9例标本做了电镜检查,结果:本组以中年女性多见,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6例为局限单发性囊性肿块型,7例为多发性囊性结节型,6例为弥漫性囊性结节型,其中8例肿瘤复发,19例肿瘤细胞CI均(+),而HCI均(-),肿瘤细胞胞浆内keratin,vimentin及EMA等均(+),结论: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是一种具有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原发性瘤,手术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87.
挤压综合征是指四肢或躯干的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在挤压解除后出现的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衰症候群。该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预后较差。感染是创伤后幸存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应给予早期积极治疗。本文报道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我科收治的挤压综合征合并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1例。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重物压砸全身7 d,少尿2 d于2008年5月20日入院。入院前7 d患者在地震中被倒塌房屋压砸,9 h后被救出,双侧上下肢疼痛、活动受限。于当地医院诊断为“1·挤压综合症;2·双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3·右锁骨、右肩胛骨、右耻骨联合上下支、右股骨、右腓骨、左胫腓骨骨折”。给予补液、碱化尿液治疗及右小腿切开减压术。入院前2 d前出现少尿,每日尿量少于200 mL,呈酱油色。予血液透析一次后转入我院。入院后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体温36·2℃。神清,被动体位,全身多处擦伤。心肺及腹部查体无明显异常。右肩部肿胀,活动受限。右小腿明显肿胀,右小腿后方见一长约15 cm×2 cm切开减压伤口,肌肉组织肿胀外露,色红,无脓性分泌物。右足背见一长约4 cm的创口,已缝合,周围见少许脓性...  相似文献   
88.
新型胆碱酯酶抑制剂对阿尔茨海默病作用的生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胆碱酯酶抑制剂(活性物质)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海马结构的生物化学影响,为AD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基础研究资料。方法:实验选用40只3—5月龄雄性Wistar大鼠,其中30只大鼠切断穹窿海马伞制作AD动物模型。术后第8天静脉给予新型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然后采用分光光度计对各组海马结构分别进行生化检测。结果:海马结构细胞胞浆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测定:活性物质组的酶活A/蛋白A的均值为0.223&;#177;0.058,每毫克蛋白酶活A为0.881&;#177;0.051。单纯损伤组分别为0.402&;#177;0.193和1.558&;#177;1.29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红细胞膜AchE活性测定:单纯损伤组的酶活A/蛋白A的均值为0.62&;#177;0.09。给药后的活性物质组为0.55&;#177;0.08,石杉碱甲组为0.62&;#177;0.14。活性物质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新型胆碱酯酶抑制剂(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其抑制作用大于石杉碱甲,并对A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5 6例 (6 6眼 )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密切观察前房深度。结果  2 5例 (2 5眼 )发生浅前房 ,针对不同发生原因进行综合保守治疗 ,均于术后 10d内基本恢复正常前房。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虽然不能完全预防 ,但如果能处理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每一个环节 ,可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研究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高龄股骨颈患者14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关节置换组)和空心钉内固定组(内固定组)。其中关节置换组89例,男28例,女61例,平均年龄(84.10±3.10)岁;内固定组55例,男20例,女35例,平均年龄(86.80±2.88)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 :144例术后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骨折侧别、术前合并症、骨质疏松、ASA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转ICU人数、围手术期死亡人数上差异不明显。但是内固定组较关节置换组年龄更大(t=5.311,P0.05);关节置换组术前骨折移位程度高于内固定组(χ~2=6.894,P=0.0090.05);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人次上明显优于关节置换组(P0.05);关节置换组在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患者,若骨折存在明显移位(GardenⅢ、Ⅳ型),首选人工髋关节置换,其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若骨折移位不明显(GardenⅠ、Ⅱ型)或患者合并较多内科疾病,身体条件较差,手术耐受差,术后预期寿命不高,首选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