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人工全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准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 2 1例。采集外周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然后将其分为两大组 ,即Ⅰ、Ⅱ组。Ⅰ组标本分成 5个亚组 :单个核细胞组 (对照组 )、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组、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 +淫羊藿总黄酮 (5mg L)组、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 +淫羊藿总黄酮 (10mg L)组、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 +淫羊藿总黄酮 (2 0mg L)组。Ⅱ组分为3个亚组 :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 +佛波脂组、单个核细胞 +培养液组、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 +淫羊藿总黄酮 (10mg/L)组。培养后 ,放免法测定Ⅰ组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含量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Ⅱ组TACEmRNA表达。结果 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组的TNF -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 +淫羊藿总黄酮的TNF -α含量明显低于单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组 (P <0 .0 1) ;而不同浓度淫羊藿总黄酮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组TACEmRNA的表达呈强阳性 ,而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 +淫羊藿总黄酮组TACEmRNA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骨水泥微粒可刺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 -α,而淫羊藿总黄酮能通过下调人外周  相似文献   
82.
胸腰段椎体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角度丢失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胸腰段椎体骨折早期后路内固定术后中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胸腰椎骨折并早期行后路内固定术37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不同的植骨方法与内固定拆除后脊柱生理曲度的丢失进行相关比较,通过影像学结果进行指标的观察与比较。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2.5年。Harrington棒断裂、脱钩3例,椎弓根钉断裂2例。无固定物断裂,内固定物取出后16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角度丢失。结论 胸腰段椎体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内固定物取出后脊柱角度的丢失是其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正确的横突间融合及经椎弓根植骨方法可能是预防术后脊柱角度丢失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3.
介绍一种改良的Pemberton氏髋臼成形术治疗盂唇严重缺损的病人,改良点为截骨位置不是在髂前下棘上方而是在下方,截骨处不是嵌入一楔形骨块而是一块大骨片以作加盖。此法集中了salter氏骨盆截骨术、Pembert氏髋臼成形术和大骨片加盖术的优点,既改变了髋臼的方向从而缩小了髋臼指数,又扩大了髋臼复盖股骨头的面积,复位稳定。报告20例病人共23个髋,随访3个月至10年,从随访3至10年的6例病人看,除年龄大对8岁和二次手术者外,髋关节功能都较好。  相似文献   
84.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对1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并采用美国Tohn.M.Insall评分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3.3%,病人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尤其是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建立检测HLA-B27 mRNA表达水平的相对定量的方法.方法 筛选未经治疗的AS患者外周静脉血27例,其中HLA-B27阳性患者22例,HLA-B27阴性患者5例,对标本进行Total RNA提取.然后用RT-PCR方法进行HLA-B27反转录及相对定量.结果 22例HLA-B27阳性AS患者有着相对较高的HLA-B27 mRNA表达水平,最低值为1.16,最高值为37.01,均值为7.77.5例HLA-B27阴性AS患者均值为1.19,接近于HLA-B27阴性健康对照组.结论 检测外周静脉血HLA-B27 mRNA表达水平对检测AS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旋转中心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通过手术前后对髋臼旋转中心的X线测量,探讨髋臼旋转中心的变化对髋关节平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追溯调查近年本院收治120例155髋,均为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比术前术后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比较术后髋臼假体的旋转中心(HJC1)与解剖髋臼旋转中心(HJC0)的符合率。[结果]旋转中心恢复者98髋(63.23%)(A组),未恢复者57髋(36.77%)(B组);A、B两组中因人工髋关节松动、脱位、髋部痛等行髋关节假体翻修术分别为6髋(6.12%)、17髋(29.82%)。[结论]髋臼旋转中心的恢复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稳定性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7.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knee osteoarthritis)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骨质疏松症(OP,osteoporosis)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进而出现骨的脆性增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上述两种不同的骨科常见疾病,其二者间相关关系是近年来讨论热点,目前针对二者间关系不同学者持有不同观点: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为此笔者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期明确二者间关系,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此两种疾病。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3D打印的多孔钛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和成骨性能.方法 选取20只6月龄新西兰白兔,在其股骨髁上制备直径6 mm,深10 mm的临界性骨缺损.实验组将多孔钛材料迅速注入骨缺损区.对侧生理盐水冲洗,不植任何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3d、4周、8周、12周通过X线及CT观察骨缺损处生长变化,术后12周处死所有新西兰白兔,通过大体观察、X线、CT、Micro-CT及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处的修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良好,术后12周取出标本清理周围软组织,实验组缺损部位被新生骨填充;对照组见缺损处骨质凹陷;影像学观察,实验组植入物区域与周围界限模糊不清;对照组未见明显新生骨阴影;Micro-CT观察,术后12周实验组植入物区域空隙内长入新生骨组织,植入物附近可见骨小梁长入;对照组缺损区未见明显的骨长入;硬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组植入材料与成骨细胞结合,可见成熟的哈佛氏系统散在分布于新生骨内;对照组骨缺损区被大量纤维组织填充.IPP5.1计算新生骨与缺损区面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孔钛材料可以促进骨组织的生长愈合,新生骨组织可以长入并充满孔隙,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利用CT图像三维重建技术获取不同月龄新西兰兔桡骨的解剖学数据,为兔骨缺损实验研究及制造骨组织工程支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月龄及6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各20只,根据兔月龄不同分为A组(3月龄)及B组(6月龄),所有兔双侧桡骨行CT扫描,应用Mimics10.0软件行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重建桡骨,标定桡骨解剖标志后测量桡骨长度,桡骨中点矢状径、横径,前曲角及侧曲角.结果 新西兰白兔桡骨两端粗大、中间细小,中段存在明显弧形凸起,A组及B组前曲角分别为(24.19±1.18)°及(23.97±1.35)°,侧曲角分别为(26.13±1.04)°及(25.66±1.23)°,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桡骨线性长及曲线长分别为(63.05±1.33)mm及(65.03±1.10) mm,B组分别为(66.56±1.53) mm及(70.41±1.06)mm,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桡骨中点横径分别为(4.24±0.19)mm及(4.30±0.23)mm;中点矢状径分别为(3.23±0.16 mm)及(3.29±0.18) mm.中点横径、矢状径与桡骨长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基于CT影像的新西兰白兔桡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能良好反映桡骨外形,可清晰识别桡骨解剖标志并进行解剖学测量,为兔骨缺损实验研究及组织工程支架制造提供解剖数据.  相似文献   
90.
上下颈椎序列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上下颈椎序列进行测量,探讨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CR机上Pacscout软件测量颈椎曲线深度、Oc-C1角、C1-C2角、C2-C7角及C1-C7角.颈椎曲线深度<7 mm定为颈椎曲度异常,排除颈椎创伤、畸形,共109例;≥7 mm为颈椎曲度正常,曲度正常组排除颈椎创伤、畸形及颈椎病症状,共41例.采用SAS6.12软件统计包分别行两样本均数差异的t检验,及各角度之间的Person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C2-C7角、C1-C7角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1-C2角、Oc-C1角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异常组C1-C2角与C2-C7角呈负相关,其直线回归关系为Y=27.200645-0.225562X(r=-0.32348,P=0.0391).结论颈椎序列主要是通过C2-C7角的变化而变化,颈椎曲度异常时C1-C2与C2-C7角度呈负相关,寰枢椎固定融合手术时应注意寰枢椎角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