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37篇
  免费   933篇
  国内免费   533篇
耳鼻咽喉   761篇
儿科学   157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588篇
口腔科学   307篇
临床医学   2181篇
内科学   1286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174篇
特种医学   6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634篇
综合类   3870篇
预防医学   2128篇
眼科学   288篇
药学   2069篇
  12篇
中国医学   1179篇
肿瘤学   160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459篇
  2019年   455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379篇
  2016年   450篇
  2015年   531篇
  2014年   786篇
  2013年   693篇
  2012年   917篇
  2011年   898篇
  2010年   822篇
  2009年   712篇
  2008年   1038篇
  2007年   813篇
  2006年   598篇
  2005年   989篇
  2004年   613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435篇
  2000年   445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307篇
  1997年   270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耐药菌所致感染,由于早期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谱较 窄,抑酶谱更广泛的酶抑制剂在不断研发之中。与一般抗菌药物临床前研究不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临床前研究需 明确β-内酰胺类药物或酶抑制剂本身的抗菌谱与抗菌活性,尤其是明确酶抑制剂是否具有抗菌活性。需要确定合适的β-内酰胺 类药物与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以及适用的不同酶型的目标病原菌。本文主要介绍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前研究方 法。临床前研究阶段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研究包括体外研究和体内研究两部分,前者主要为体外药效学研究和体外药 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PK/PD)研究,常用研究方法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最 低抑菌浓度测定、最低杀菌浓度测定、抗生素后效应测定及时间杀菌曲线。后者主要为动物药动学研究、感染动物药效学研究 和感染动物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在动物药动学/药效学研究中,需考虑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的相互影响。这些研究方法的 应用旨在阐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两组分药效学特点、药动学相似与否、PK/PD指数及其临床前PK/PD靶值,为进入临 床试验阶段目标适应症及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建立阿托西班的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标准,为临床合理使用阿托西班提供参考。方法 以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说明书、相关指南为依据,由合理用药评价小组制定合理用药评价标准,包括5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AHP)法计算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逼近理想值排序(TOPSIS)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本院”)190例妊娠期妇女使用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评价,根据相对接近度将评价结果分为用药合理、用药基本合理、用药不合理3个层次。结果 190例妊娠期妇女中,49例(25.8%)为阿托西班用药合理,39例(20.5%)为用药基本合理,102例(53.7%)为用药不合理;AHPTOPSIS法所得评价结果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符。用药不合理的主要问题为超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超疗程用药及未进行适宜的经济性考量。结论 通过AHP-TOPSIS法建立了阿托西班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评价标准,该法所得评价结果可量化、科学可信。该药在本院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普遍,临床应用时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建立蓝芩制剂中盐酸黄柏碱、盐酸巴马汀及盐酸小檗碱的HPLC一测多评法,并基于含量测定结果建立蓝芩制剂中黄柏与关黄柏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1260色谱仪,Waters Atlantis T3(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溶液(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2 g)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30℃,以盐酸小檗碱为参照物,计算盐酸黄柏碱及盐酸巴马汀的相对校正因子,所得结果与外标法结果进行比较,判断该方法的可靠性。利用聚类分析含量测定结果,讨论黄柏与关黄柏对3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建立鉴别方法,对不同厂家的蓝芩制剂进行测定。结果 盐酸黄柏碱、盐酸巴马汀及盐酸小檗碱分别在1.087~54.35μg·mL–1,0.100 9~20.18μg·mL–1,0.536 5~26.82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1.57%(RSD=3.0%),97.96%(RSD=2.1%),100.6%(RSD...  相似文献   
84.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陈皮中6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OSAKA CAPCELL PAK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30 nm。以橙皮苷为内参物,计算橙皮苷与芸香柚皮苷、香蜂草苷、川陈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橘皮素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对15批陈皮中6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结果: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9.95%~102.97%,RSD 0.81%~2.03%。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的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法可对陈皮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基于HPLC指纹图谱、多成分定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黔钩藤质量。方法 从贵州中药材市场随机购买了18批钩藤饮片,采用HPLC法建立了18批钩藤饮片的指纹图谱;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对其中5种生物碱进行了指认,并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进行了含量测定;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在钩藤饮片指纹图谱中,确定了共有峰28个,采用对照品指认了5个生物碱成分,分别为异去氢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钩藤碱和去氢毛钩藤碱,18批钩藤的相似度评价表明市场上钩藤的质量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将18批钩藤饮片样品聚为3大类;主成分分析用5个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其中8批钩藤饮片的综合得分大于1;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计算18批钩藤饮片中5种生物碱的含量,经GraphPad差异性分析表明,2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市场上钩藤质量差异较大,建立了检测5个生物碱成分的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为完善钩藤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HH)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与单纯HH及GERD患者之间的内镜、24h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胃动力学检查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胃镜确诊的HH伴GERD患者61例,同期内镜确诊单纯HH患者28例,GERD患者30例,在一周内进行24h食管pH监测、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压力测定及胃磁图测定胃半排空时间.结果: GERD中pH监测诊断同内镜诊断相符合占83.52%,不符合占16.48%.24h pH监测中,HH伴GERD组患者的总反流时间、卧位反流时间及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均显著高于GERD组和HH组,GERD组显著高于HH组;HH伴GERD组LESP显著低于HH组和GERD组,HH组LESP显著低于GERD组;HH伴GERD组LESL显著短于GERD组,HH伴GERD组和HH组LESL无显著差异,HH组LESL显著短于GERD组;HH伴GERD组LESR显著高于HH组和GERD组,HH组LESR显著高于GERD组;HH伴GERD组胃排空延缓者显著多于HH组,但与GERD组无显著差异,GERD组胃排空延缓者显著多于HH组.  相似文献   
87.
一测多评法(QAMS法)是通过采用一种对照品同时测定多种成分含量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高选择性、经济、准确等特点,目前在化学药物、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中已得到推广应用。简述了QAMS法建立流程,综述了近年来QAMS法在化学药物定量分析、中药的化学药物成分、中药违法添加化学药物及药物杂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
目的 介绍大鼠及小鼠 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并汇总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 2015—2022年开展的基于免疫磁珠检测法的大鼠及小鼠 Pig-a 基因突变试验背景数据。方法 阴性物质包括超纯水和 0.5%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雄性 C57BL/6J 小鼠间隔 24 h ig 0.5% CMC-Na,连续 7 d;雄性 SD 大鼠间隔 24 h ig 0.5% CMC-Na,连续 14 d;大鼠间隔24 h ig 超纯水,连续 3 d。阳性对照为已知致细菌突变化合物,包括 N-乙基-N-亚硝基脲(ENU,10、40 mg·kg-1)、盐酸丙卡巴肼(PCZ,60、150 mg·kg-1)、乌拉坦(EC,300、800 mg·kg-1)、N- 亚硝基二甲胺(NDMA ,1.5 mg·kg-1)、N- 亚硝基二乙胺(NDEA,15 mg·kg-1)。小鼠间隔 24 h ig ENU 40 mg·kg-1,连续 3 d;间隔 24 h ig NDMA 1.5 mg·kg-1、NDEA 15 mg·kg-1,连续 7 d。大鼠间隔 24 h ig PCZ 150 mg·kg-1、EC 800 mg·kg-1、ENU 40 mg·kg-1,连续 3 d ;间隔 24 h ig PCZ 60 mg·kg-1、EC300 mg·kg-1、ENU 10 mg·kg-1,连续28 d。分别于给予受试物前,首次给予后14、28 d采集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红细胞表面 CD59蛋白的结合情况,结合免疫磁性计数微球技术计算网织红细胞(RETs)占总红细胞的百分率(%RET)(作为外周血毒性考察指标)、总红细胞中CD59表达为阴性细胞(RBCCD59-,即突变的总红细胞)发生率和RETs中CD59表达为阴性细胞(RETCD59-,即突变的 RETs)发生率。结果 各试验%RET数值均无大幅增加。SD大鼠和 C57BL/6J 小鼠的阴性对照组RBCCD59-和 RETCD59-突变率均低于 5×10-6,小鼠的背景值相对不稳定。连续 3 d ig给予小鼠 40 mg·kg-1的 ENU,RBCCD59-和RETCD59-发生率自给药后2周开始均大幅增加(P<0.05),给药后4周进一步增加(P<0.01、0.001);给予小鼠NDMA后2、4周,RBCCD59-发生率略有增加,但仍在阴性背景范围内,但RETCD59-发生率在给药后第2周大幅增加(P<0.001),给药后第4周则大幅回落;给予小鼠NDEA后2周,RBCCD59-和RETCD59-发生率均有所增加(P<0.05、0.001),给药后第 4 周则有所降低。连续3 d ig给予大鼠40 mg·kg-1 ENU,或连续28 d ig给予大鼠10 mg·kg-1 ENU,RBCCD59-、RETCD59-发生率自给药后第2周开始均大幅增加(P<0.001),给药后第 4 周进一步增加(P<0.001);连续 3、28 d ig 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 PCZ 或 EC 后,RBCCD59-和RETCD59-发生率的变化趋势与 ENU类似,但 EC诱发的突变细胞率低于 ENU和 PCZ。结论 体内 Pig-a基因突变试验可在首次给药后4周内有效检出致细菌突变化合物ENU、PCZ、EC、NDMA、NDEA的致突变性。提供了大鼠和小鼠Pig-a基因突变试验的背景值范围,为标准化试验方法的建立和研究结果的判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考察炮制过程中茅根炭饮片UPLC指纹图谱和色度值的差异。方法 采用UPLC法建立白茅根、茅根炭的指纹图谱,并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其色度值(L*、a*、b*),以各类分析方法分析茅根炭炮制过程中饮片指纹图谱与色度值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茅根炭较白茅根指纹图谱的相似度逐渐降低;峰1、5-羟甲基糠醛、峰11、4-香豆酸单位峰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其余共有峰单位峰面积均呈减小趋势;L*、b*值整体上逐渐减小,而△E*逐渐增大。5-羟甲基糠醛、峰3、峰9峰面积与色度值间具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主成分分析共提取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8.87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炮制时间2~6 min聚为第1类,炮制时间8~16 min聚为第2类,炮制时间18~30 min聚为第3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峰1、a*、b*、峰3、L*、峰12、E*、5-羟甲基糠醛是茅根炭饮片炮制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主要指标。结论 不同炮制时间茅根炭饮片的色度值与UPLC指纹图谱密切相关,可为茅根炭炮制过程中监测饮片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测定藏茴香中6种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含量,并验证该方法在藏茴香质量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方法 取藏茴香粉末(过三号筛)0.5 g,精密加入70%甲醇 20 mL ,超声处理(250 W、频率 53 kHz)30 min,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Phenomenex GeminiR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 330 nm,体积流量 1.0 mL·min-1,柱温 30 ℃,进行专属性、供试品提取条件、检测波长选择、色谱条件、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方法学考察,建立异绿原酸A、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 B、异绿原酸 C成分含量检测的 HPLC法;以异绿原酸 A为内参成分,分别计算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 5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3种不同色谱仪和3种色谱柱进行相对校正因子、相对保留时间耐用性考察,对藏茴香样品同时采用外标法与 QAMS 测定 6 种成分的质量分数,比较 2 种测定方法结果的差异。结果 建立的6种成分的HPLC检测方法的专属性、供试品提取条件、检测波长选择、色谱条件、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平均值分别是 1.362、1.257、1.335、1.470、1.134,3种不同色谱仪和 3种色谱柱对相对校正因子、相对保留时间均无明显影响;QAMS与外标法2种方法测定3批藏茴香样品中6种成分得到的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建立的QAMS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藏茴香中6种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异绿原酸A、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