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6年11月,对83例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做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行off—pump CABG,其中男61例,女22例;年龄55-80岁(65±7岁);加拿大心脏病协会(CCS)心绞痛分级:Ⅱ级7例,Ⅲ级20例,Ⅳ级56例。有心肌梗死史36例(43.4%)。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双支血管病变5例,3支病变78例,其中合并左主干病变1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25%~65%(51%±16%)。83例共行110支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其中左前降支系统67支,回旋支、钝缘支9支,右冠状动脉系统34支。20例内膜剥脱后先用大隐静脉片行左前降支成形,再在补片上用乳内动脉行旁路血管移植;应用左乳内动脉83支,桡动脉2支,余均为大隐静脉,每例移植血管3.9±1.2支。结果无手术死亡。术中移植血管血流满意101支(92%),血流量为22±16ml/min。术后发生心肌梗死4例,梗死面积小,无血流动力学改变,未给予特殊治疗。83例患者皆痊愈出院。随访75例(90.4%),8例失访,随访时间8~50个月,无心绞痛发作。8例患者在手术后3~2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行off—pump CABG的移植血管均通畅。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行off—pump CABG,安全可行,再血管化程度高,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n—pump 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治疗高风险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0月~2007年10月,共对290例高风险[心脏手术风险评估欧洲系统(EuroSCORE)≥6分]冠心病患者实施CABG术,其中on—pumpCABG140例,offpumpCABG150例。比较2组手术死亡率、再血管化指数、桥血流量、呼吸机支持时间、二次开胸率、引流量、输血量及肾功能变化。结果2组在死亡率、再血管化指数、桥血流量、二次开胸率、术后脑梗塞率和心房纤颤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on—pumpCABG组相比,off-pumpCABG组呼吸机支持时间短[(4.8±1.9)h vs(8.9±2.1)h,t=17.453,P=0.000],引流量少[(660±111)ml vs(660±111)ml,t=17.173,P=0.000],输血量少[(270±77)ml vs(510±144)ml,t=17.861,P=0.000],肾功能损害少[2.0%(3/150)VS7.9%(11/140),X^2=5.407,P=0.020]。结论较on—pump CABG,off-pump CABG治疗高风险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同样确切,并且能显著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引流量、输血量以及肾脏损害,更加适用于高风险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83.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PVE)再次外科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和手术治疗要点。方法2000年2月至2005年7月,手术治疗PVE患者1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16.7%),死于中毒性休克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2003年以后手术的11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呼吸功能不全6例,肾功能不全2例,经相应的处理治愈。随访15例,随访时间1个月至5年,PVE再次复发1例,经内科治疗无效,死于全身衰竭;其余14例患者均治愈,恢复正常工作;心功能Ⅱ级12例,Ⅲ级2例。结论PVE的外科治疗风险大,死亡率高,而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把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组织和围术期正确应用抗生素是保障PVE再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患者右心房心肌细胞中钙离子依赖性的中性蛋白酶-Ⅰ(C alpa in-Ⅰ)水平、超微结构及其变化关系。方法30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窦性心律及房颤者各15例,分别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应用免疫印迹法(W estern b lot)测定两组心肌细胞内C alpa in-I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并分析比较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 alpa in-Ⅰ含量(1.585±0.260)明显高于对照组(1.191±0.099),P<0.01;心房肌细胞肌纤维溶解、线粒体增生、糖元累积明显上升,肌小节溶解指数(SST,31.40%±6.48%)亦明显高于对照组(12.13%±3.16%),P<0.01;C alpa in-Ⅰ水平与SST呈明显正相关(r=0.844,P<0.01)。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慢性房颤患者的心肌细胞C alpa in I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超微结构重构关系密切;C alpa in-Ⅰ参与与慢性房颤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85.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rosthetic valve endocardicis,PVE)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已成为目前心脏瓣膜外科面临的新挑战之一。我院2000年2月至2005年7月间共对18例PVE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就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的要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6.
心脏跳动中二尖瓣替换术对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旨在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效果作进一步客观的评价。方法 连续4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不停跳组(n=20),停跳组(n=20)。两组均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和切取右心房少许心肌组织作细胞超微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停跳组ET、ANP波动范围大、变化剧烈,而不停跳组ET、ANP变化相对平缓、稳定,与停跳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开放即刻至开放24 h停跳组ANP值高于不停跳组(P〈0.05);在心肌超微结构方面,不停跳组基本无变化,停跳组各时点呈现损伤逐渐加重趋势。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减轻心肌缺血缺氧损伤,避免再灌注损伤,保持心肌细胞形态结构的完整性,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探寻提高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围术期冠状动脉(冠脉)造影选择性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7-06我院173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冠脉造影(CAG)检查。按是否同期诊断冠脉病变分为冠脉病变组和无冠脉病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CAG结果显示,39例合并冠心病,发生率为22.5%,其中24例同期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统计分析表明冠脉病变发生与心脏瓣膜疾病类型之间无明显关联(χ~2=4.045,P=0.132);而年龄≥55岁(OR=4.779,P=0.001)、有典型胸痛症状(OR=102.218,P=0.001)、合并糖尿病(OR=7.436,P=0.016)则是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年龄≥55岁、有典型胸痛和合并糖尿病的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行CAG检查具有明确的指征。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终末期心脏病围手术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本院2007年6月至2010年7月6例终末期心脏病围手术期心力衰竭行ECMO支持治疗的患者,观察ECMO期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转归情况.结果 ECMO支持时间为23~168 h,平均78 h;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平均动脉压(MAP,mm Hg,1 mm Hg=0.133 kPa):78.13±8.01比47.75±5.21,中心静脉压(mm Hg):11.03±3.21比19.36±4.51,心排血量(L/min):4.93±1.01比3.50±0.81,心排血指数(L·min-1·m-2):2.71±0.51比1.91±0.40,肺动脉楔压(mm Hg):12.72±6.52比20.22±6.91,静脉血氧饱和度:0.66±0.13比0.54±0.07],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也显著减少[多巴胺(μg·kg-1·min-1):5.05±0.85比14.20±5.05,肾上腺素(μg·kg-1·min-1):0.05±0.01比0.24±0.04,均P<0.05].6例患者均顺利脱机.3例康复出院,出院率50%;3例脱机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感染、栓塞.结论 ECMO可对终末期心脏病围手术期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治疗,但需正确掌握适应证,合理选择患者.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行单侧肺叶切除术的术前、术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变化。方法测定63例行单侧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结果术后早期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下降(P〈0.05)。术后3个月FEV1及DLCO较术前有所改善,与术前相比,P〈0.05。结论单侧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肺功能无显著影响,其气道阻塞程度及弥散功能术后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