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62.
目的:总结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5例巨大左心室合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置换术26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1例,左房折叠术12例。结果:本组治愈34例,早期死亡1例,术后心胸比率[(0.6±0.08)∶(0.8±0.03)]、左室舒张期内径[(64.1±5.6)mm∶(79±4.8)mm]较术前明显减少(P均0.01);左室收缩期内径[(45±7.2)mm∶(58±7.0)mm]、左房内径[(51±10)mm∶(63±12)mm]也较术前显著减少(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分数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3个月~5年,心功能恢复Ⅰ级者21例,Ⅱ级者12例,Ⅲ级者2例。结论:巨大左心室合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不是手术禁忌,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后仍可进行手术治疗;选择好手术时机、加强心肌保护以及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患者不同酸碱度对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的影响。方法: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期间对352例心脏病患者行体外循环手术,麻醉后即测正常活化凝血时间(ACT)值,在打开心包后按2.5 mg/kg从中心静脉给予肝素,在体外循环结束时,鱼精蛋白的剂量从肝素的1.5倍开始在升主动脉根部给药,测量中和后的ACT值,并依此作为追加鱼精蛋白量的参考。按体外循环结束时其酸碱度不同分为3组,观察比较各组肝素与鱼精蛋白总量之比、中和后ACT值,并观测3组术后6 h、12 h及24 h引流量及术后总引流量。结果:在酸性环境下,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剂量及术后引流量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酸性环境下,鱼精蛋白和肝素比平均值为1.63∶1;在pH<7.31或剩余碱(BE)<-6时,鱼精蛋白的用量显著增加,鱼精蛋白和肝素比平均值为2.33∶1。结论:不同酸碱度对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有较大影响,酸性环境下鱼精蛋白的中和作用会减弱,鱼精蛋白用量增加,术后引流量也会增多。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测得pH<7.31或BE<-6时,建议纠正酸碱平衡的同时适量追加鱼精蛋白。  相似文献   
64.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 bicuspid aortic valve, BAV) 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1-2], 不仅可发生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 而且可导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甚至并发主动脉夹层.因此, 心血管外科手术在处理主动脉瓣畸形的同时应积极处理扩张的升主动脉.2006年1月~2010年6月, 笔者对29例BAV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在进行主动脉瓣置换同时行升主动脉成形或替换, 报道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究miR-152调控糖尿病心肌病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作用。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高糖(33.3 mmol·L-1)诱导CFs增殖模型。多聚甲醛固定心肌组织后,行HE和Masson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和CFs中α-SMA、CollagenⅠ的蛋白表达;qPCR检测心肌组织和CFs中miR-152的表达;MTT检测miR-152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HE和Masson染色显示,糖尿病组大鼠心肌胶原含量明显增多,细胞排列紊乱;在高糖模型中,α-SMA和CollagenⅠ表达增加,而miR-152表达降低;乳鼠CFs转染miR-152模拟物后,α-SMA和CollagenⅠ表达降低,同时CFs增殖活性减弱。结论miR-152可能在糖尿病心肌病CFs增殖中起重要作用,提示其可能改善糖尿病心肌病。  相似文献   
66.
67.
微创心脏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是近10年来在心脏外科发展最活跃和最迅速的临床新技术[1].它不同于50余年来经典的心脏外科手术如正中开胸、纵劈胸骨进行心外或采用体外循环的心内直视手术,而是采用小切口或借用各种特殊的手术器械进行某些心脏手术.微创心脏外科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规范,如小切口的长短、标准的胸部锁孔设计(port)、股动静脉插管的应用以及肌体手术创伤的评价和控制等.  相似文献   
68.
非移植性外科重构手术治疗终末期心瓣膜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终末期心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严格管理后施行非移植性外科重构手术(解剖和功能重构手术),评价其术后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9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终末期心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40.4岁。术前3 d所有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9例患者术前1~3 d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行二尖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三尖瓣置换术4例、双瓣膜置换术7例;所有患者同期行心房、心室减容术:包括左心房部分切除或折叠术19例次、左心室部分切除术7例次、左心房+左心室减容术5例次、右心房部分切除术21例次、右心室部分切除术3例次。同期行De Vega成形术5例、三尖瓣成形环成形术1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术后和随访期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心房和心室的改变。结果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死亡1例,1例术后胸腔引流量增多,经二次开胸止血后并发纵隔和切口感染,自动出院。失访1例;随访29例,随访时间3~1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例,其中2例心功能不全加重,1例突发脑卒中。随访12个月时,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2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3例。术后12个月射血分数(54.00%±8.00%vs.25.00%±3.00%)和心脏指数[3.30±0.50 L/(min.m2)vs.1.10±0.30 L/(min.m2)]均较术前明显增高,而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2.00±10.00 mm vs.95.00±12.00 mm)和左心房内径(39.00±8.00 mm vs.70.00±12.00 mm)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终末期心瓣膜病患者通过术前积极的调整和准备后施行非移植性外科重构手术,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探寻提高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围术期冠状动脉(冠脉)造影选择性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7-06我院173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冠脉造影(CAG)检查。按是否同期诊断冠脉病变分为冠脉病变组和无冠脉病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CAG结果显示,39例合并冠心病,发生率为22.5%,其中24例同期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统计分析表明冠脉病变发生与心脏瓣膜疾病类型之间无明显关联(χ~2=4.045,P=0.132);而年龄≥55岁(OR=4.779,P=0.001)、有典型胸痛症状(OR=102.218,P=0.001)、合并糖尿病(OR=7.436,P=0.016)则是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年龄≥55岁、有典型胸痛和合并糖尿病的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行CAG检查具有明确的指征。  相似文献   
70.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效果。方法2001年6月~2006年12月,对18例冠心病患者行再次CABG。术前心绞痛(CCS分级)级7例,级1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6例均有原移植静脉狭窄/闭塞,2例左乳内动脉(LIMA)-左前降支(LAD)桥狭窄/闭塞,6例自体冠状动脉出现新的病变。全组均经原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手术,常规体外循环(CPB)下CABG15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3例;同期行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1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膜置换联合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应用LIMA12例次、双侧IMA4例次、桡动脉3例次,其余为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结果15例常规CABG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45~112min(57±26min),CPB时间66~140min(78±24min)。再次CABG每例移植血管1~5支,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3.11个。手术结束用血流仪测定移植血管血流量均满意(血流量27.0±12.5ml/min),搏动指数均<4.2。手术后因低心排血量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1例,术后6d发生肾功能衰竭死亡。其余17例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5~15h,心绞痛均消失,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发生,胸腔引流量为290~1040ml,顺利恢复,均出院。术后随访17例,随访时间6.0个月~4.5年,均无心绞痛发作,4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移植血管均通畅。结论再次CABG难度大于首次CABG,但只要手术中能正确找到靶血管,移植血管的血流可靠、完全再血管化和有良好的围术期管理,再次CABG可达到与首次手术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