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7篇
  免费   717篇
  国内免费   521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0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460篇
内科学   275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67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科学   159篇
综合类   2585篇
预防医学   192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410篇
  6篇
中国医学   812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49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354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886篇
  2013年   642篇
  2012年   920篇
  2011年   921篇
  2010年   775篇
  2009年   762篇
  2008年   684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708篇
  2005年   576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目的观察头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头电针组、强制运动组(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及综合干预组(头电针+CIMT),常规康复组采用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为主,Brunnstrom技术为辅)强化患侧上肢训练;头电针组采用焦氏头针结合电刺激疗法;强制运动组限制健侧上肢,强化患肢训练;综合干预组采用头电针联合强制运动法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12周观察患者偏瘫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偏瘫上肢FMA评分明显升高,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P0.01);但除综合干预组偏瘫腕关节活动度在腕关节背伸及桡偏两个活动方向上较常规康复组明显改善(P0.05)外,其他各组间FMA评分及手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常规康复组比较,综合干预组FMA评分升高,偏瘫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康复、头电针及强制性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均有较好的康复效果,但头电针联合CIMT训练作用最为明显,且显效最早。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强脊灸加电针合PT在改善小儿脑瘫粗大功能方面的有效作用。方法对参与研究的1~8岁80例患儿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PT训练,试验组在PT训练基础上辨证选取头电针和体针以及督脉艾灸治疗。根据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于治疗前后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78.9%,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脊灸和电针与单纯常规PT治疗相比,更有助于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结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3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电针八髎穴结合腰椎牵引,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日本Nakano N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30例患者优8例,良17例,差5例,优良率为83.3%。结论电针八髎穴结合腰椎牵引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慢性、不完全损伤患者腰腿痛、鞍区麻木及括约肌障碍症状,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对艾灸疗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5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电针组,每组29例。每星期治疗3次,连续治疗4星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并运用卫生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优良率为96.6%,艾灸组为75.9%,电针组的总体优良率优于艾灸组(P<0.05);电针组疼痛总有效率为96.6%,艾灸组为9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成本-效果比为6.42,电针组为16.86;电针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98.55。结论艾灸及电针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缓解膝关节疼痛,艾灸比电针对治疗膝骨关节炎更具有卫生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电针"胃经三段组穴"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对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及胃电图的影响,为"胃经三段组穴"这一实验研究成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胃经三段组穴"电针,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电针。每日1次,连续治疗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候积分、血清胃泌素含量、胃电图的平均幅值、波形平均频率及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8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胃泌素含量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餐前和餐后胃电平均幅值、平均频率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餐前和餐后胃电平均幅值、平均频率及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胃经三段组穴"能有效改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胃泌素含量,改善胃运动功能,并使患者的胃电节律趋于正常化,且疗效与经典的"内关、中脘、足三里"腧穴组相当。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旁开1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局部神经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Wistar大鼠50只分为模型组、电针颈夹脊穴组、电针颈夹脊穴旁开1寸组、芬必得组及假手术组。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模型,以相应方法治疗7d后处死,取材并制作局部神经组织匀浆,取上清液以ELISA法测定其中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局部神经组织内TNF-α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且电针颈夹脊穴旁开1寸组大鼠受损脊髓及神经组织中TNF-α含量较其余组低(P0.05)。结论:电针刺激颈夹脊穴旁开1寸能显著降低局部神经根受损后所致的神经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的高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太极推拿治疗颈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太极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结合电针治疗,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每次30min,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组血压疗效总有效率为80.00%,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太极推拿治疗颈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模型小鼠心功能障碍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探讨电针预处理促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24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 每组8只。电针预处理组在异氟烷麻醉状态下电针双侧足三里穴, 疏密波, 频率2/15 Hz, 强度2 mA, 持续15 min; 对照组、模型组同样的方式抓取、固定。电针结束后, 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腹腔注射LPS(10 mg/kg)构建脓毒症模型; 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 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水平; 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L-10 mRNA和蛋白表达量; 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组织中F4/80+CD11b+总巨噬细胞、F4/80+CD11b+CD206lowM1型和F4/80+CD11b+CD206highM2型巨噬细胞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小鼠的LVEF、LVFS均显著下降(P < 0.01), 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均升高(P < 0.01), 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IL-10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 < 0.05,P < 0.01), 心肌组织中巨噬细胞含量增多(P < 0.01), 且M1型巨噬细胞比例增高(P < 0.01);与模型组相比, 电针预处理组的LVEF、LVFS均显著提高(P < 0.01), 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下降(P < 0.05,P < 0.01), 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 < 0.05,P < 0.01), 而IL-10表达上升(P < 0.05,P < 0.01), 巨噬细胞含量下降(P < 0.01), 且M2型巨噬细胞比例增高(P < 0.01)。结论  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促进心肌组织中巨噬细胞由促炎M1型向抗炎M2型极化, 减轻全身和局部炎性反应水平, 改善心功能, 产生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4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改良的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在缺血1 h后进行再灌注。参照改良的Zea Longa 8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对3组大鼠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估。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5 min和16 h进行电针干预。于再灌注后24 h取材。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右侧纹状体脑组织中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qPCR检测Beclin1 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无行为学改变,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电针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 < 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 < 0.05),Beclin1 mRNA的表达亦明显增加(P < 0.05)。结论  电针治疗可能通过促进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的表达,调控自噬的发生,减小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实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