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1篇
  免费   717篇
  国内免费   521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0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461篇
内科学   275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67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科学   159篇
综合类   2586篇
预防医学   192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411篇
  6篇
中国医学   8128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49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354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886篇
  2013年   642篇
  2012年   920篇
  2011年   921篇
  2010年   775篇
  2009年   762篇
  2008年   684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708篇
  2005年   576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围刺配合电针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雌与孕激素的比值(E2/P)、泌乳素(PRL)、睾酮(T)、乳腺组织形态和乳腺组织ER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针刺组、三苯氧胺组及正常组,每组10只。采用己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内注射进行造模。针刺组:将大鼠固定,分别围刺第2对左右乳房后,接通电针仪持续刺激30min,并针刺膻中穴,留针30min;三苯氧胺组予三苯氧胺1.8mg/kg灌胃治疗,1次/d,共30d。于末次治疗后测定血清E2、P、PRL、T含量,计算E2/P比值;取大鼠第2对乳房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表现;运用免疫组化法对乳房乳腺组织中ER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E2/P: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比值均低于模型组(P〈0.05)。PRL: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乳腺组织ER表达: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大鼠乳腺组织ER阳性细胞表达情况显著降低,AOD值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围刺配合电针具有降低模型大鼠乳头高度、缩小乳头直径,改善血清E2/P、PRL、T紊乱状态和乳腺组织病理形态,降低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ER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比较电针疗法与帕罗西汀片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9例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和帕罗西汀组(29例),疗程为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疗效指数(CGI-EI)、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6.66%,帕罗西汀组为82.76%,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指数及起效时间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电针组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惊恐障碍疗效相当,但电针疗法起效时间短、疗效指数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电针穴位刺激治疗对大鼠脊神经急性损伤治疗的效果并探讨相关治疗机制。方法建立Wistar脊髓急性损伤大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建模后第4天,实验组开始进行电针治疗,每次治疗25分钟,每天治疗1次,共计治疗60 d;对照组进行假电针治疗,治疗时长和次数同对照组。观察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量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第30天及之后至第60天治疗期间,实验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第61天统一处死两组大鼠,经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GF蛋白表达检测,发现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穴位刺激治疗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BDNF和NGF蛋白的表达,利于脊神经急性损伤大鼠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而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与N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应用电针刺激SD大鼠肝俞、足三里、丰隆、太冲穴,观察其对高脂饮食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清胰岛素抵抗(IR)和瘦素(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大鼠均以范建高经典造模法造模。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在造模12周后分别行针灸和西药治疗。16周时将所有大鼠断头处死,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经下腔静脉采血,迅速按常规分离血清,采用酶法检测血清空腹血糖( FBG)及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 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Leptin水平。结果:正常组大鼠空腹血糖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IR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比电针组增高(P<0.05);电针组较西药组有下降趋势,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明显性意义( P>0.05)。正常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降低( 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血清Leptin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够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清Leptin水平,减轻脂质过氧化,是其治疗NASH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肥胖型NAFL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调整饮食、适量运动的基础上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患者体重指数、腰臀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和普通针刺均可降低肥胖型NAFL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电针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特定电磁波(TDP)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4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输以物理及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配合TDP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原有症状和体征的改变情况,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可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冲动传导,加速麻痹神经及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TDP能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和消肿;治疗中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做好对症护理,加强安全护理及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电针作用对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移行的影响。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性高血压大鼠(RHRSP),电凝法凝闭大脑中动脉(MCAO)。用Garcia评分、HE染色、免疫荧光等方法观察电针对脑梗死后1周、2周、3周、4周大鼠脑内梗死灶体积,行为学评分及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Doublecortin(DCX)阳性细胞数的干预作用,并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电针治疗后前3周梗死体积较脑梗死组缩小(P<0.05);电针后2d与3d大鼠行为学评分较梗死组高(P<0.05);MCAO后梗死灶边缘有Brdu阳性细胞和DCX阳性细胞分布。电针组Brdu阳性细胞较脑梗死组明显增加(P<0.05),电针组DCX阳性细胞数在1周末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0.05)。结论电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小脑梗死体积,并使缺血灶周移行的神经前体细胞增多,可能与其改变脑内微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ADSC移植组、电针+ADSC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2h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取大椎穴和内关穴行电针治疗。ADSC组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电针+ADSC组联合电针和AD-SC移植治疗。缺血7d后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采用Western bol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区SDF-1、CXCR4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电针+ADSC组海马区PKH-26标记的细胞个数高于ADSC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DSC组和电针+ADSC组NSS评分均显著降低,海马区SDF-1、CXCR4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P<0.05)。其中电针+ADSC组较电针组和ADSC组NSS评分显著降低,而SDF-1、CXCR4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电针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作用优于单独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电针上调脑海马区SDF-1和CXCR4表达,促进移植的ADSC迁移和存活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给予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 Ashw orth量表较治疗前评分降低,Fugl 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神经生长因子、康复理疗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是一种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