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7岁,因右鼻腔阻塞不适7个月,高热3个月于2006年11月20日入院.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鼻塞不适,以右侧为著, CT示右鼻腔软组织影,未做治疗.  相似文献   
82.
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又称为酰基胆碱水解酶,以多种同工酶形式存在于体内,按照酶水解底物的专一性、水解速度的差异、对抑制剂敏感性以及组织分布特点,将体内ChE分为两种:一种为乙酰胆碱酯酶(AChE,也称真胆碱酯酶),人AChE是膜结合蛋白质,以多种分子形式存在,主要分布于神经组织,如脑白质和灰质、神经节内的神经细胞和神经肌肉接头,还分布于红细胞和血清等非神经组织中.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将人细胞色素P450 1A2(CYP1A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检测转基因BMSC协同化疗前药达卡巴嗪(DTIC)对人恶性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靶向促凋亡作用,为以间充质干细胞为载体的"基因介导的酶-前药双靶向抗肿瘤策略"提供体外实验依据.方法 从人肝细胞中克隆CYP1A2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分离、鉴定并培养BMSC,脂质体法将CYP1A2基因导入BMSC和Raji细胞中,RT-PCR和Westem blot法检测CYP1A2基因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BMSC的肿瘤靶向性,MTT法检测转基因Raji细胞对DTIC敏感性的改变,Annexin V/PI染色标记法检测转基因BMSC联合DTIC诱导Raji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成功克隆CYP1A2基因并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BMSC和Raji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诱导分化结果符合BMSC特性,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到转基因细胞中CYP1A2表达,Transwell迁移实验证实BMSC有肿瘤趋向性,MTT法检测显示DTIC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转CYP1A2基因的Raji细胞生长,而转CYP1A2基因的BMSC细胞对DTIC相对耐受(IC50值分别为1.67 mmol/L和7.53 mmol/L,P<0.01).Armexin V/PI染色法显示CYP1A2能够使细胞在体外代谢DTIC,产生细胞毒效应使肿瘤细胞凋亡,而且具有旁观者效应.结论 CYP1A2可使细胞在体外代谢DTIC产生细胞毒效应.以BMSC为载体的CYP1A2-DTIC酶-前药系统可发挥双靶向抗肿瘤作用,在体外诱导人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4.
酪氨酸激酶突变与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c—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Janus激酶2(JAK2)在伴t(8;21)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突变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的相关性。采用普通PCR扩增技术、等位基因PCR技术、酶切及序列测定等方法,分别检测8例初发、6例复发t(8;21)AML患者FLT3、JAK2、c—KIT突变。结果表明:在2/14例(14.3%)伴t(8;21)的AML患者中检测到c—KIT突变,其中1例为c—KITD816V,另1例为c—KITD816Y突变;在1/14例(7.1%)患者中检测到FLT3-ITD突变。在14例标本中均未检测到JAK2突变。结论:酪氨酸激酶突变与t(8;21)AML具有相关性,可能提示有较高复发率及髓外浸润,预后不良。筛查c—KIT、FLT3突变等对t(8;21)AML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背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能明显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完全缓解率和生存率,但复发率较高.硼替佐米是26S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具有显著疗效.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硼替佐米及大剂量美法仑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10/2007-05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采用化疗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于移植前3 d静脉滴注美法仑200mg/m~2作为预处理方案,停药48 h后回输白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结果与结论:3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细胞移植后30 d骨髓抑制恢复正常,骨痛改善.细胞移植后,第1,2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第3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提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硼替佐米及大剂量美法仑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的有效手段,患者对预处理方案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86.
目的:增强脐血CD34^+造血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表型,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效率和耐药基因特性,以及在脐血造血干细胞保护性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肝细胞中获得编码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cDNA;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于pGEM-T质粒载体并构建了逆转录病毒载体G1Na-MGMT;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基因转移法将后者导入GP+E86和PA317病毒包装细胞,以卡氮芥1,3-Bis(2-Chloroethyl)-1-Nitrosourea(BCNU)加压筛选后的阳性克隆上清经乒乓效应后继而感染脐血CD34^+细胞。应用PCR,South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植入功能不良(PGF)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333例行allo-HSC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PGF组(n=32)和植入功能良好(GGF)组(n=301),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GF可能的影响因素,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 原发疾病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及其他的患者PGF发生率分别为6.94%、3.96%、14.28%、26.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21,P<0.001),SAA患者PGF发生率最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AA患者与AML、ALL、MDS及其他患者相比,移植后更易发生PGF(OR=1.514,95%CI:1.158~1.980,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倍体相合移植(OR=2.585,95%CI:1.163...  相似文献   
88.
王季石  方琴 《贵州医药》1998,22(6):404-406
对20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LM)M2b亚型进行了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MICM)的联合检测,结果显示,形态学分型确诊率为90%(18/20),免疫学分析示80%(16/20)有髓系抗原表达,具有其典型征者40%(8/20),染色体异常t(8;21)检出率为95%(19/20),采用RT-PCR技术检测全部病例均显示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提示MICM联合诊断中,融合  相似文献   
89.
腺相关病毒园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基因治疗的应用中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其基础及应用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腺相关病毒的生物学特性、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血液系统基因治疗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0.
郭鹏翔  王季石  徐方明 《中国医药》2010,5(12):1187-1187
患者女,19岁。因反复皮肤淤斑20d于2009年7月28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无关节疼痛史、无发热史。3年前在美容院做过多次整容手术。吸烟2年,7支/d。自幼就有在外就餐习惯。无输血史,无家族史。体格检查:巩膜无黄染,四肢皮肤可见散在1cm×2cm至4cm×3cm大小不等的淤斑,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甲状腺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缘下未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