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方证对应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证对应是中医学典籍中蕴藏的一种相对成熟完整的疾病诊治方法。其理论形成大致经历了汉代以前的雏形阶段、东汉末年的升华阶段以及后世对之进行发展完善的阶段。在雏形阶段,直录临证所见所闻,积累对病对症的治疗经验;在升华阶段,《伤寒论》将临床运用较为成熟的结构固定的方剂与特定的病证表现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以方证形式固定规范下来;在发展完善阶段,后世在经方方证基础上不断重复验证传统方证对应的科学性,同时多有创新、发展与完善。来源于经验,升华于经典,丰富发展完善于后世诸家为其发展史的重要特征。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各时期方证对应理论与实践的源流,为临证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名医经验传承探索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阶  熊兴江 《中医杂志》2011,52(7):545-549
鉴于《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的研究启示及中医学传承史上的两大脉络,认为应将名医经验传承工作置于中医学传承的历史背景中来认识,从辨证论治和方证对应这两大体系上升华对传承的认识。指出方证对应是中医传承的关键。通过老中医口述,整理名老中医医案,领悟其方证、药证运用体会,并结合循证医学进一步整理、挖掘、升华,是名医传承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基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方法:多中心收集了23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患者(15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8例冠状动脉硬化症患者),采用Cronbach’sα系数、Guttman Split-half进行信度分析。采用因子分析考核量表的结构效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考核量表的内容效度和标准效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区分效度;量表的反应度采用配对t检验来评估。结果:①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3,分半信度为0.707。②通过因子分析,发现累计贡献率达50.08%;除了条目1以外,各个条目与所属领域均有较强的相关性(均P<0.01),各个条目能较好的代表所属领域的主题;除独立性领域外,总量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社会环境领域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P<0.05);基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总分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689,P<0.001)。③基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反应度(均P<0.001)。结论:基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85.
中医学在现今临床上高度重视慢性疑难病、“未病”的治疗,而对急危重症的治疗提及不多,甚至在急诊、急救领域大有阵地不断萎缩趋势。急危重症是指在临床上具有病情急、病势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的一类疾病。历代中医名家的成长心路历程,无一不是在处理急危重症的实践经历中磨练砥砺而成。《伤寒论》是一部治疗急危重症的专著,而经方尤为《伤寒论》中治疗急危重症的核心与精华。在临床现状方面,突破现行普遍认为的只有门诊上的慢性疾病、调理类疾病才是中医学的“优势病种”的思维定势,寻找中医在急危重症领域的临床优势切入点,探索《伤寒论》与重症医学的学科交叉,提升经方治疗急危重症能力,建立经方治疗急危重症的学科体系,揭示经方治疗急危重症的临床证据,提升中医学在急危重症领域的贡献度,已成为现今中医临床的强烈呼唤与需求。在关键科学问题方面,经方治疗急危重症的体系涵盖伤寒本质、六经实质、条文内涵与经方剂量等传统核心理论。在未来的学术传承与体系构建上,以临床难题为导向,突破现行传统经典学科体系存在的模式单一,创新能力薄弱,转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明确急危重症领域的中医优势病种,倡导基于“病机结合病理,药性结合药理”的研究模式,树...  相似文献   
86.
高血压病是导致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22年10月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多个学术组织联合发布《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实践指南》),明确下调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提高老年患者降血压目标、提前药物干预时机的变化引发广泛讨论。虽然《实践指南》针对上述3个方面进行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国际循证依据,然而就现有的证据水平,不同研究对强化降血压带来的心血管获益仍存在争议,同时此次提出的一系列新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群、我国基层高血压病控制水平能否适应新的诊治标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于《实践指南》中血压严格达标等理念,中医学在治疗高血压病过程中,更强调包括高血压病前期、高血压病以及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在内的全程防治与整体治疗观念。近年来,基于丰富的临床试验研究和高质量循证依据,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逐渐显现。团队前期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的病机包括火证、饮证、虚证三大类型。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具有平稳降血压、缓和降血压、持久降血压特征。在降血压之外,还具有逆转危险因素、保护靶器官损伤等作用,体现出多靶点、多成分、整体综合调节特点,可运用于包括高...  相似文献   
87.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诱因,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卫生经济学负担。在中国工程院发布的“未来20年我国可预防的重大疾病和健康问题研究”中,高血压病排在第二位。由于高血压病本身的复杂性,很多患者需终身服用降血压药。虽然现代医学在降血压领域已取得长足进展,但因此带来的诸多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包括降血压西药的不良反应,长期服药导致依从性下降,高血压病相关临床症状与体质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等。近10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备受关注,是我国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最活跃的领域,在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发现,除平稳降血压外,中医药还具有改善临床症状、逆转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护高血压病导致的靶器官损害等诸多优势。该文从指南/标准/共识、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系统评价/Meta分析4个方面,系统梳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国际、国内研究进展,总结中医药降血压循证证据,明确中医药降血压机制,以期聚焦热点、把握方向,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与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8.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文将该方用于治疗伤寒太阳表证误用下法,导致邪气内陷而成表里俱病,虚实互见之变证。现多将该方用于少阳阳明合病。基于现代病理生理机制,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经典条文内涵进行解读,其“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均具有深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涉及心血管、呼吸、神经系统、精神神经等多个系统病变。该方临床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用于治疗癫痫、脑动脉硬化、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以及失眠、便秘、焦虑、抑郁状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急慢性疾病以及心身医学疾病。其临床运用指征包括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的柴胡证;失眠,焦虑,抑郁,易惊,烦躁,多梦等精神神经症状;舌质红,舌苔厚黄腻,脉弦硬有力。除了单方应用之外,该方在合方运用上也有规律可循,笔者发现,该方临床常与瓜蒌薤白类方、温胆汤、枳术丸、橘枳姜汤、酸枣仁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经典名方合用。  相似文献   
89.
熊兴江 《中国中药杂志》2023,(10):2583-2594
黄土汤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为先便后血的“远血”而设,主治脾阳亏虚,不能统血证。“远血”内涵较为广泛,不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消化道肿瘤、胃黏膜病变、血管发育异常、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胰胆道损伤等上消化道出血,而且包括部分结肠及直肠癌肿或息肉、痔疮与肛裂等肛肠科疾病、鼻衄、血小板减少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不明原因尿血等其他部位的出血,也包括部分虚寒性津液不能内守疾病,如夜尿多、遗尿、清涕如注、自汗、冷泪、白带多等,还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药物过量导致的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的便常规潜血试验阳性等临床面临的新问题。黄土汤指征不仅涵盖下血、先便后血、远血、吐血、衄血等传统中医疾病,还包括出血、虚证与郁热。临床可用于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抗血小板聚集与抗凝血药物过量导致的出血事件、不明原因的便常规潜血持续阳性、消化道肿瘤伴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等急危重症。黄土汤中灶心土、生地黄与阿胶的药物剂量是该方止血关键。  相似文献   
90.
熊兴江 《中国中药杂志》2023,(10):2565-2582
真武汤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温阳、化气、利水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基于急危重症病例及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发现,真武汤条文描述的是心力衰竭急性期的症状和治疗方案,其方证成因,很可能与临床误诊、误治有关,尤其因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困难而误用大剂量麻黄发汗误治,而致形成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合并水电解质紊乱,伴肺部感染的病理生理状态有关。真武汤方证可能反映出当时医家处理心力衰竭的临证经验不足。“振振欲擗地”本质是心衰的临床表现,是苓桂术甘汤“身为振振摇者”的升级版。真武汤的指征:(1)疾病方面,适用于急慢性心力衰竭、心肾综合征、利尿剂抵抗的治疗,真武汤可用于上述各种类型心力衰竭的治疗,尤其适用于全心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的“湿冷”型心力衰竭;还可用于Ⅱ型和Ⅳ型心肾综合征的治疗;(2)症状指征方面,方证包括胸闷喘憋,心悸,下肢浮肿,小便不利,小便清长,肢冷怕凉,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3)药理机制上,真武汤与现代医学治疗心力衰竭的利尿、扩血管、强心治疗原则保持高度一致。附子为真武汤方中君药,以30~60 g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