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9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分析打鼾与BMI对高血压患病的交互作用,以制定合适的预防策略。  方法  基于2015年9月-2018年6月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China patientcentered evaluative assessment of cardiac events-million persons project, China PEACE-MPP)中82 751名≥35岁居民初筛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打鼾与BMI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交互作用。  结果  82 751名调查对象中,打鼾者45 013人,占比54.40%,BMI≥24 kg/m2者52 641人,占比63.61%,高血压患者47 295人占比,57.15%。打鼾(OR=1.686, 95% CI: 1.635~1.738)和BMI≥24 kg/m2(OR=2.242, 95% CI: 2.172~2.313)人群罹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高。打鼾与BMI≥24 kg/m2对高血压患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1.160, AP=0.311, S=1.738),两者同时存在时患高血压风险是两者均不存在时的3.732倍(95% CI:3.582~3.888)。  结论  打鼾与BMI≥24 kg/m2都增加了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且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应针对打鼾与BMI≥24 kg/m2的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血压监测,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成人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LAP)与高血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利用江苏省2013年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LAP与血压、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LAP、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对高血压、糖尿病罹患风险的预测作用。结果 不同LAP组间血压、血糖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男性和女性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风险均随着LAP水平升高而增加(均有P<0.05),与低LAP水平组相比,男性和女性高LAP水平组的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增加3.65倍(95%CI:3.74~5.78)和3.52倍(95%CI:3.70~5.53),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增加2.71倍(95%CI:2.83~4.87)和3.37倍(95%CI:3.32~5.77)。在女性中,ROC曲线分析显示,LAP预测高血压和糖尿病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70和0.69,均高于BMI和WC(均有P<0.05)。结论 LAP与血压、血糖密切相关,高血压、糖尿病患病风险随着LAP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江苏省青少年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情况,为青少年的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江苏省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和2016年死因登记监测数据,计算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the years of life lost,YLL)等疾病负担指标。结果 2003年与2016年江苏省青少年死亡人数分别为5 025人、2 222人,标化死亡率下降16.04%;YLL分别是357 461人年、156 932人年,标化YLL率下降36.36%。2016年江苏省青少年前5位死因顺位:道路伤害、溺水、自杀及后遗症、白血病、意外跌落,其中,意外跌落由2003年第9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5位。在所有疾病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青少年死亡的比例上升,尤其女性,2003年和2016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均超过伤害。不同的年龄组死因有所差异,在10~14岁、15~24岁年龄组,首位死因分别为溺水和道路伤害。结论 与2003年相比,2016年江苏省青少年的疾病负担下降明显,建议在推进青少年健康促进过程中,应依据不同性别、年龄的疾病负担差异,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估算江苏省子宫体癌2015年发病和死亡情况,分析其流行现状及2006—2015年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并质控合格的35个肿瘤登记处的2015年资料抽取子宫体癌数据,计算子宫体癌分城乡、性别和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结合2015年全省户籍人口数据,估算全省子宫体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计算相对应的发病(死亡)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0~74岁累积发病(死亡)率等指标,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2006—2015年江苏省子宫体癌发病(死亡)中标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标准人口采用2000年中国普查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结果 2015年江苏省子宫体癌新发病例3 039例,占女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3.04%,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第10位。子宫体癌发病率为8.06/10万,中标率为5.18/10万,世标率为5.00/10万。2015年江苏省子宫体癌死亡858例,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数的1.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第14位。子宫体癌死亡率为2.28/10万,中标率为1.29/10万,世标率为1.25/10万。2006—2015年江苏省女性子宫体癌中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4.3%,P<0.01),中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5.5%,P<0.01)。结论 江苏省女性子宫体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全民健康知识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针对40岁以上妇女开展子宫体癌早诊早治等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5.
为掌握江苏省慢病的发病动态和流行趋势,1999年省疾控中心制订了<江苏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报告制度>,并以金坛市为试点,开展慢病新发病例的报病工作.本文对2000年金坛市脑卒中的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86.
87.
江苏省恶性肿瘤分布态势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省属恶性肿瘤高发省份之一 ,1990~ 1992年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高达 15 9.8/ 10万 ,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仅为10 8.2 6 / 10万。以往报道 ,江苏省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具有一定地理分布特征 ,并与居民的生存环境及生活行为有相关性[1] 。为此我们试用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GIS)的方法 ,分析了全省 1996~ 1998年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的空间分布特征。1.材料与方法 :(1)基础地图 :以江苏省县界电子地图为基础地图 ,并与疾病数据库相联获分县的GIS数据库备用。(2 )肿瘤数据库 :收集江…  相似文献   
88.
2001年金坛市慢性病发病报告点漏报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慢性病登记报告可动态反映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 ,及时发现和管理病人。然而 ,与传染病不同 ,慢性病的隐匿性、反复性和病程长等特点 ,给慢性病报病工作增添了难度。目前 ,对慢性病报还是不报 ,报哪几种慢性病 ,在全国尚无定论。2 0 0 0年我省以金坛为试点开展慢性病报病工作 ,并于 2 0 0 1年 12月对金坛试点进行了第二次漏报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在金坛市 5个监测点中随机选取了直溪乡和薛埠乡进行漏报调查。1.2 方法 医院漏报调查的对象是直溪乡和薛埠乡的乡卫生院 ,调查内容包括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比较代谢综合征(MS)评分与Framingham 10年发病风险评分(FRS)预测心血管疾病(CVD)的能力.方法 参照FRS评分模式,对MS组分分层赋值,建立MS评分.以"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防治队列研究"中随访时间满5年的人群为研究对象,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MS评分与FRS对CVD的预测能力.结果 MS组分评分后预测CVD的能力显著提高[MS评分/M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0/0.65,P<0.05,灵敏度:80.5%/74.4%];单个调整MS和FRS的组分,结果显示仅去除年龄后,FRS预测CVD发病危险的AUC明显下降,为0.65(P<0.05);MS评分加入年龄后AUC达到0.78,灵敏度为90.2%;相同暴露条件下,包含了年龄的MS评分与CVD的联系均大于相应FRS组.结论 加入年龄因素的MS评分预测CVD的能力达到FRS相同水平,是实用的预测CVD工具.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江苏省常熟市、淮安市地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19 973名T2DM患者作为观察队列,根据2013年基线血清TC、TG水平的五分位数分组,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T2DM患者血清TC、T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T2DM患者TC、T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截止2020年12月31日,研究人群中累计随访132 179.74人年,平均随访6.60年,随访期间共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905例,死亡密度为6.85/1 000人年。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以Q1组为参照,TC的Q5组(TC≥6.07 mmol/L)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8%(95%CI:1.05~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