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81.
骶管囊肿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常被误诊.随着MRI的应用,骶管囊肿的检出不断增多.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传统方法是开放性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复发率高,效果不确切.2007年11月至2010年1月,我们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经椎板穿刺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20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价腰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 with scoliosis,DLS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DLSS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采用症状视觉模拟评估表(visual analog symptom ratin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椎冠状位Cobb角进行手术疗效评估。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27±3.78)月。术前患者平均VAS评分(7.00±0.90)分,ODI评分(70.61±7.29)%,Cobb角(20.58±9.96)°;末次随访患者平均VAS评分(3.00±0.97)分,ODI评分(31.42±9.22)%,Cobb角(6.12±3.22)°,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改善优良率为72.73% 。随访期间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内固定无断裂,植骨融合率100%。结论: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DLS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3.
临床实习是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是一座桥梁。近年来由于就业、考研、医疗体制改革等多种因素给临床实习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得医学生的实习质量急剧下降,这些因素成为临床教学中普遍存在和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4.
功能锻炼在慢性下腰背痛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患者主动功能锻炼对慢性下腰背痛的治疗结果。[方法]对467例患者随机分对照及治疗组,随访0.5~8年,平均随访4年,比较保守治疗组与主动功能锻炼组的疗效、复发周期及发作持续时间。[结果]主动功能锻炼组明显减轻背痛程度及强度、复发周期明显延长、发作持续时间缩短。[结论]主动功能锻炼对于慢性下腰背痛患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不但可以从疗效、复发周期及发作持续时间方面加以改善,更为重要的是极大改善了患者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85.
目的为临床行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1具成人寰枢椎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计算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螺钉走向的最小外偏角α、最大外偏角β和最大后倾角γ;21具寰枢椎标本摄正、侧位X线片,在X线片上测量此术式中螺钉走行的α、β和γ,将标本上所测的数据与在X线片上测的数据作统计学分析,并在标本上模拟这一术式。2004年10月~2006年7月,此术式应用于临床治疗5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30~55岁;病程3~24个月。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2例。术后摄X线片及CT。结果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反正弦原理,由各个测量指标计算出的α、β及γ,与在X线片上所测量出的α、β及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将数据合并后α为14.0±1.6°,β为30.0±2.3°,γ为29.0±2.9°。模拟术式中实际应用角度:α为11.2±1.6°,β为28.8±2.3°,γ为29.3±2.9°。所有寰枢椎标本经固定后肉眼观察螺钉全部位于寰枢椎中,未出现螺钉穿出寰枢椎椎体外和寰椎侧块上、椎管内及损伤椎动脉。X线片示所有螺钉均位于理想位置。临床应用5例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及CT均示效果良好;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恢复,采用改良Frankel分级,C级1例,D2级1例,D3级3例。结论只要正确掌握螺钉的进钉方向,采用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则是安全可行的;但只能使寰椎在复位的位置获得暂时稳定,尚需一期或二期加行后路寰枢植骨融合,以达到永久的牢固固定。  相似文献   
86.
目的 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在围手术期内对该手术方法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自2003年10月-2005年12月对37例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椎体成形术.术中通过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撑开骨折椎体,经病椎的椎弓根利用注射器将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注入撑开的病椎中前柱,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3 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神经症状或原有神经症状加剧,无肺栓塞等发生,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椎体内植入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后无排斥反应,无一例远期内固定失败.结论 经椎弓根后路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尤其能有效防止金属内固定的失败.  相似文献   
87.
欧云生  安洪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1):2070-2072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塞来昔布、布洛芬、吲哚美辛对大鼠骨关节炎关节软骨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左侧跟腱切除术诱发Wistar大鼠同侧膝关节骨关节炎(OA),分为4组,每日给赛来昔布24 mg/kg(CE组)、布洛芬72 mg/kg(IBP组)、吲哚美辛9 mg/kg(IN组)及生理盐水(NS组)。观察3、6、9个月后关节软骨细胞Ⅰ、Ⅱ、Ⅲ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1)CE对OA软骨细胞Ⅰ、Ⅱ、Ⅲ型胶原的表达无明显影响;(2)IBP可促进OA软骨细胞Ⅰ、Ⅱ、Ⅲ型胶原的表达,胶原合成量增加;(3)IN可抑制Ⅱ型胶原的表达,促进OA软骨细胞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论长期应用CE对关节软骨胶原代谢无明显影响;IBP不仅促进软骨细胞Ⅱ胶原的表达,亦促进软骨细胞异型胶原的表达;IN可能会加剧关节软骨胶原代谢的损害。  相似文献   
88.
骨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对技术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是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外伤以及自然灾害等事件中,骨科在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骨科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期限为1年,其中在骨科实习时间为4周。实习生普遍感觉骨科专业性太强,上手术台后对很多专科手术器械、内固定材料都感到很陌生,进科室后不知道学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学。鉴于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探讨医学本科生在骨科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89.
颈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1998年11月-2006年12月,采用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疾患363例,其中男268例,女95例;年龄17~79岁,中位年龄50.6岁。颈椎病2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39例,颈椎外伤87例,颈椎肿瘤9例,颈椎结核4例。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融合治疗48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联合带锁钢板内固定132例,前路减压、钛网植入联合带锁钢板内固定183例。结果术后282例获随访3个月~5年,平均1年11个月。手术相关并发症23例,发生率为8.16%。喉上神经损伤3例,经禁流质饮食及补液治疗,术后3~7d症状消失;喉返神经损伤2例,行发音训练,3个月后恢复正常;脊髓损伤1例,经抗炎脱水治疗,下肢肌力6个月后恢复至术前水平;硬脊膜撕裂2例,经皮肤肌肉严密缝合,切口适度加压包扎后愈合;内固定相关并发症10例,其中1例螺钉拔出,因吞咽困难行再次手术,余行对症治疗、头颈胸石膏固定,3~18个月后固定节段融合:颈部血肿形成4例,其中1例因抢救方法不当死亡;植骨区及创口感染1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颈前路解剖以及严格规范化操作,是预防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前路有限减压相邻椎体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应用前路有限减压相邻椎体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术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观察复位、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恢复、矫正丢失、腰痛、腰椎活动情况及融合椎体相邻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6~29 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术后随访3~5 个月时达骨性融合,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复位,复位率达95%.重建的椎体高度无丢失,神经功能恢复1~2级.术后腰痛症状明显缓解,未出现顽固性腰痛、腰椎活动受限等并发症.融合节段相邻椎问盘未见明显退变,临床效果优于多节段内固定. 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前路有限减压相邻椎体单节段植骨内固定可达到满意复位、坚强骨性融合、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且较三椎体二节段固定可减少固定节段、降低腰椎活动受限及相邻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