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应用免疫隔离技术进行转染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的3T3细胞移植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胶囊包埋NGF-3T3细胞并进行培养;制备坐骨神经横断损伤SD大鼠模型,96只SD大鼠随机分A组(微囊化NGF-3T3细胞组)、B组(空胶囊组)、C组(转染NGF的3T3细胞组)和D组(阴性对照组).分别采用神经干动作电位(NAP)、神经传导速度(NCV)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微囊化NGF-3T3细胞培养后保持活性和增殖能力,将具有分化潜能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与其共培养,7 d时细胞胞体分化成多边形或锥形,形成突起;培养10 d左右NGF分泌量最高,达269 pg/ml;培育50 d仍然保持在208 pg/ml.移植术后4、8及12周时,A组大鼠的NAP及NCV均大于B、C、D组(P<0.05),而B、C、D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大鼠的SFI恢复情况优于B、C、D组(P<0.05),而B、C、D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囊化NGF-3T3细胞在体外培养一定时间后,仍保持增殖能力和生物活性,移植到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局部后可长时间存活,并通过持续分泌NGF起到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1病例 患儿,女,2月。因腹泻伴发热3天入院。查体:神清反应可,颜面黄染,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前囟平软,巩膜无黄染,口腔粘膜光滑,咽充血,颈无抵抗,气管居中,未见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软,肝右肋下4cm,脾左肋下3cm,质软,边锐,四肢暖。  相似文献   
83.
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家系与染色体 2q23 和 7p11 的连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家系是否与2q23和7p11存在连锁关系。方法选择两个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大家系,从中共选出51名成员,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参照国外最近相似研究的文献报道,在染色体2q23和7p11上,分别选取6个和4个微卫星标记,经多重PCR扩增,产物片断基因分型,再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在重组率θ=0时,这些微卫星标记的两点LOD值绝大部分都小于-2,排除连锁关系存在。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了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位点不在染色体2q23和7p11上的遗传学证据,说明瘢痕疙瘩易感基因位点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84.
瘢痕疙瘩的遗传学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玫  刘毅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4):587-589
瘢痕疙瘩(Keloid)是皮肤损伤如创伤、烧伤或手术后引发的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和细胞外基质的异常积聚为特征的皮肤胶原性疾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皮损一般高出周围正常皮肤,范围超过原伤口界限而侵犯临近组织呈瘤样生长,触之较硬,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和疼痛,常造成功能障碍和外形破坏。早期表面呈粉红或暗红色,晚期多为苍白色,可伴色素沉着,与正常皮肤界限明显。有好发部位,多见于有色人种,不发生退行性变化和单纯手术后极易复发等特点,因此有良性真皮肿瘤之称。其病理学基础是成纤维细胞等修复细胞在创伤后增殖加速和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85.
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永生细胞库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细胞库,为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永久的研究材料。方法采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转化技术,把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结果成功地为一个瘢痕疙瘩家系27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所有的细胞株冻存后复苏的成功率为100%。结论瘢痕疙瘩家系永生细胞库保存了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用之不竭的DNA资源。  相似文献   
86.
一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定位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连锁分析方法探讨瘢痕疙瘩(keloid)家系的疾病易感基因与15q22.31-q23及18q21.1区域的连锁关系。方法1个中国东北地区5代keloid家系,采集家系中32名成员的外周血标本提取DNA,选择位于15q22.31-q23及18q21.1区域7个微卫星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得到扩增产物片断,测定PCR产物片段大小,得到每个样本的基因型,运用连锁分析软件Linkage5.11的MLINK程序计算每个标记的LOD值,根据两点间LOD值判断连锁关系。结果D15S108、D15S216、D15S534、D18S363、D18S846五个位点的两点LOD值在重组率为0时均小于-2,可以排除连锁关系,而D18S460、D18S467两位点在重组率θ为0.05和0.10时的两点LOD值均大于1,D18S460在θ=0时大于2,提示此家系keloid易感基因与这两个位点存在一定连锁关系。结论此汉族keloid家系的易感基因可能位于染色体18q21.1区域内,初步确定SMAD2和PIAS2基因为可能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7.
宋玫  谢栩 《临床儿科杂志》1997,15(5):316-317
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对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除了对引起小儿肺炎常见的病毒、细菌感染进一步明确外,已发现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另一些病原,如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为明确小耍儿下呼吸道炎的病原学情况,我们对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肺炎同时进行了血清肺炎  相似文献   
88.
神经生长因子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EVC)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NGF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VC304,利用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其增殖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和标记指数。结果:NGF作用组较对照组其细胞增殖率明显增加(P<0.001),NGF中和抗体组其细胞增殖率下降明显(P<0.05)。NGF作用组较对照组能明显增加HEVC对PCNA的表达和PCNA标记指数(P<0.05),NGF中和抗体组其PCNA表达和PCNA标记指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NGF能明显促进HEVC的增殖。  相似文献   
89.
珠海市铅中毒儿童贫血发生率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珠海市铅中毒对儿童贫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 5 4 0名儿童血铅 (BPb)测定水平 ,将其分成非铅中毒组 (BPb <10 0 μg/L)和铅中毒组 (BPb≥ 10 0 μg/L) ,同时进行两组血细胞分析 ,测定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平均容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结果 两组RBC、Hb、MCV、MCH、MCH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较低水平铅中毒患儿贫血发生率无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移植作用于慢性缺血性创面的方法及其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将转NGF基因的MH3T3细胞包入APA(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中培养备用,分别采取创面NGF微囊悬液局部注射法、NGF微囊复合组织工程真皮法、MH3T3微囊局部注射法、NGF(5ng/ml)局部注射法、胶原膜法等应用于大鼠背部缺血性创面模型,以空白创面为对照,观察创面再上皮化、愈合速度及愈合时间.结果 两种微囊应用方法均可促进创面上皮化速率,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微囊复合组织工程真皮法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应用转NGF基因微囊可促进慢性缺血性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