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90篇
  免费   852篇
  国内免费   552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89篇
基础医学   188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1041篇
内科学   507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56篇
综合类   3348篇
预防医学   726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3712篇
  10篇
中国医学   3708篇
肿瘤学   201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535篇
  2012年   751篇
  2011年   826篇
  2010年   728篇
  2009年   722篇
  2008年   871篇
  2007年   695篇
  2006年   682篇
  2005年   636篇
  2004年   572篇
  2003年   518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405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315篇
  1996年   256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177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黄芩牡丹皮提取物杀菌效果及毒性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芩牡丹皮提取物杀菌效果、稳定性及其毒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该提取物原液含黄芩甙3.60g/L、丹皮酚0.12g/L。以该提取物原液作用1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用该提取物原液涂擦手前臂皮肤作用1min,对皮肤表面自然菌的平均消除率>90%。该提取物密封包装经54℃放置14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无变化。该提取物原液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5000mg/kg(体重);对家兔完整皮肤刺激指数为0;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阴性。结论黄苓丹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性能稳定,属实际无毒类物质,对皮肤无刺激性,无致微核作用。  相似文献   
82.
本科自2004年6月起用氢氧化钙糊剂+樟脑酚进行根管消毒,疗效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
对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成功的24例慢性冠心病患者术前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DE)和术后平静超声(38.3天)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基础状态室壁运动异常154节段;DE心肌收缩力储备阳性84节段(54.5%),PTCA术后功能改善91节段(59.1%),P>0.05。以DE心肌收缩力储备阳性预测PTCA术后节段室壁运动改善,敏感性84.6%、特异性88.9%、阳性预测值91.7%、阴性预测值80%。结果表明:DE可识别冬眠心肌和准确地预测PTCA术后局部左室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测定斑白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揭示其治疗黑色素增多性疾患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1/05在福建中医学院毒理实验室完成,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检测酪氨酸酶活性。结果:斑白搽剂在高(250g/L)、中(200g/L)、低(150g/L)3个不同浓度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活性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和t值分别是:高组97.58%,58.97;中组96.32%,59.25;低组96.14%,60.06:其抑制作用.随药物浸泡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01)。结论:斑白搽剂治疗黑色素增多性皮肤病的主要机制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应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结合组织多普勒成像,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静息及峰值负荷前后舒张功能参数,观察其负荷前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12例冠心病患者,在静息及多巴酚丁胺峰值负荷(20ug/kg/min)下获取二尖瓣、肺静脉血流频谱及标准心尖二腔、长轴和四腔观的二维彩色组织多普勒图像,脱机测量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段心肌及侧壁、室间隔二尖瓣环舒张期速度。结果与静息时比较,冠心病患者在多巴酚丁胺峰负荷时二尖瓣血流E、A均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QTVI所测心肌Em增加(P〈0.05),E/Em减小(P〈0.05);QTVI所测侧壁二尖瓣环Ea’和平均二尖瓣环Ea’增加(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Em/Am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r=-0.84,P〈0.01)、肺静脉血流频谱AR(r=-0.70,P〈0.05)、S/D(r=-0.71,P〈0.05)相关,E/Ea’与E/Em显著相关(r=0.78,P〈0.001),而E/Ea’在静息及峰值负荷时均与二尖瓣血流频谱的E/A无显著相关。结论DSE结合OTVI技术可定量探查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多普勒组织成像(DTI)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活性的可行性,并研究其与^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在评价存活心肌方面的一致性。方法:对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冠心病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DTI速度模式,采用两级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试验,所有患者均行静息显像及硝酸甘油介入后显像,结果:(1)30例冠心病患者用超声心动图静息DTI检测480个室壁节段,检出166个运动常节段,运动减弱节段108个,运动消失节段58个。(2)对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TI检测480个室壁节段,检出166个运动异常节段中89个节段运动改善,提示为存活心肌节段(A组);余77个节段无变化,为坏死心肌(B组)。A组静息及负荷超声心动图DT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静息及负荷超声心动图DT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组静息超心动图DT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30例冠心病患者用^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检测480个室壁节段,检出185个病变节段,其中97个为存活心肌节段,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结合超声心动图DTI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达83%,特异性达86%,结论:DTI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是评心肌活性的一项超声新技术,其结果与^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进行对照分析显示良好的一致性,应用前景较为乐观。  相似文献   
87.
鞘内注射巴氯酚在治疗脑性瘫痪儿童痉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斌  陈博昌 《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730-1731
鞘内注射巴氯酚由于作用持久,全身副作用轻等优点被应用于治疗脑瘫儿童痉挛。介绍了鞘内注射巴氯酚的原理及其实施方法。综述了鞘内注射巴氯酚治疗脑瘫儿童上肢或下肢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含非对照性研究和对照性研究),鞘内注射巴氯酚是一种有效的缓解脑瘫痉挛的疗法。  相似文献   
88.
付晓  洪波 《人民军医》2012,(1):42-42
1病例报告患者男,40岁。因急性根尖周炎就诊于某县医院口腔科,给予口服奥硝唑0.5g,每天2次;头孢氨苄缓释片0.5g,每天2次;复方丙氧氨酚片1片,每天3次。服药后2周致抑郁症加重。曾患抑郁症10余年,病情控制良好,症状基本消失,工作和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晚期胃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的疗效及血清内皮抑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胃癌晚期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研究组采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对两组患者近期临床效果,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72-4(CA72-4)、糖链抗原19-9(CA19-9)及内皮抑素、VEGF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随访1年生存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40.0%(18/45)]明显高于对照组[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8,P=0.033);疾病控制率[73.3%(33/45)]明显高于对照组[51.1%(2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7,P=0.03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EA、CA72-4、CA19-9、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内皮抑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08、13.781、4.668、7.623、5.331,P=0.000);两组患者化疗期间口腔炎、恶心及呕吐、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腹泻、手足综合征、水钠潴留、周围神经毒性、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05、0.518、0.916、0.442、0.121、0.145、0.100、0.471、0.104、0.412,P=0.478、0.472、0.338、0.506、0.728、0.703、0.752、0.492、0.747、0.521);研究组患者1年生存率[51.1%(23/45)]与对照组[40.0%(18/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2,P=0.132)。结论晚期胃癌患者行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化疗临床有效,可显著降低血清肿瘤标记物、VEGF水平,提高内皮抑素水平。  相似文献   
90.
目的比较吗替麦考酚酯与环孢素A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12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MMF组26例和CsA组22例。MMF组采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CsA组采用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小板数目变化、SLEDAI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MMF组血小板数目改善、尿蛋白下降、SLEDAI指数下降有效率及疗效均优于C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SLE所致血小板减少,疗效显著,副作用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