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8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29篇
内科学   37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770篇
预防医学   26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26篇
  4篇
中国医学   162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目的:目前国内主要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拉米夫定预防肝移植术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会出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YMDD基因序列变异.导致耐药甚至乙型肝炎复发.分析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及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YMDD基因序列变异的主要病因及防治方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2-01/2008-01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01/2007-12有关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及YMDD变异的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论文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为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及YMDD变异的主要研究进展: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病因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肝外组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入侵、免疫抑制治疗、病毒基因变异等因素有关.国内肝移植术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主要防治方案是联合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与拉米夫定,既经济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会出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YMDD基因序列变异,导致耐药,乃至乙型肝炎复发.目前阿地福韦等药物可作为YMDD变异的补救治疗方法.结论:病毒变异和乙型肝炎复发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防治方法正在不断改进,目前正在寻找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廉价、安全、方便及有效的防治策略.此外,应强调个体化治疗和风险/利益评估.  相似文献   
82.
血清丙氨酸氨基肽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肽酶(AAP)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法同时检测159例肝胆疾病患者血清AAP、LAP活性。结果:各种肝胆疾病患者血清AAP、LAP活性多有不同程度升高,升高幅度依次为:急性胆道疾病>原发性肝癌>急性黄疸性肝炎>肝硬化>转移性肝癌>慢性乙型肝炎,两者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为0.9762,P<0.01。与常见的三种肝酶ALT、ALP、GGT相比,AAP、LAP与ALP、GGT呈正相关,与ALT没有相关关系。结论:AAP和LAP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十分相似,为鉴别肝胆疾病类型提供了新的、有效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3.
肝脏酶谱很多,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胺转移酶(gamma glutamyl transferase,GGT)、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等四种有代表性的酶进行检测,并以此数据鉴别诊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以及观察预后,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4.
谢元林  黎红 《临床荟萃》2003,18(12):681-68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测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到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不断提高。定量PCR是一种在体外模拟自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技术,我们应用此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以探讨HBV—DNA含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状态和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
目的对献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速率法进行检测,并对这种方法进行性能验证,证明其满足ISO15189的要求。方法按照CNSA-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及《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的要求对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正确度、灵敏度、可报告范围、生物学参考区间以及测量不确定度进行验证。结果 ALT质控血清和两个浓度献血者标本检测20次和20d的批内不精密度5.0%,批间不精密度6.7%;正确度估计通过2014年的原卫生部室间质评结果分析和校准品结果分析,相对偏倚均小于1/2CLIA′88允许总误差;可报告范围用直线回归得到回归方程Y=0.995 1 X-5.618 4,r=0.999 7(R2=0.999 4),该检测范围内结果准确;生物学参考区间为0.0~32.7U/L;测量不确定度为(74.90±3.32)U/L。结论 ALT检测方法的性能指标均符合ISO15189的预期要求,该方法可以作为实验室的血液筛查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6.
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关酶联合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联合测定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ALT,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33例初诊入院的男性精神分裂患者于入院次日测定CK、AST、ALT等酶活力,比较患者在3组CK水平分布(<200、200~1 000、>1 000 U/L)的AST、ALT水平.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选择肝酶AST、ALT组合异常(二者任一或同时>40 U/L)者196例进行CK活力测定,比较患者在3组CK水平分布(<200、200~1 000、>1 000 U/L)的AST/ALT.结果 精神分裂患者CK活力升高者伴有AST、ALT不同程度的升高,3组CK水平的AST、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肝酶AST、ALT组合异常者在3组CK水平的AST/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ST/ALT与CK活力呈正相关(r=0.621,P<0.001).结论 联合测定精神分裂症患者CK、AST、ALT、AST/ALT对于患者肝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前S1抗原与其他乙型肝炎表面标志物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和定量PCR法对290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HBV preS1-As、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联合检测。结果 在HBsAg(+)、HBeAg(+)、HBcAb(+)组中前S1抗原阳性所占比例为71.01%,显著高于HBsAg(+)、HBeAb(+)、HBcAb(+)组30.97%和HBsAg(+)、HBcAb(+)组41.07%(P〈0.05);ALT、AST升高率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前S1抗原与其他乙型肝炎表面标志物有一定相关性,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方法可协同检测,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88.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目前重要的致死疾病之一,因为大多数肝细胞癌是由肝硬化发展而来,尤其是肝炎后或大结节性肝硬化。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指标,目前除了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外,甲胎蛋白(alpha fetopmtein,AFP)和PIV-KAⅡ是肝细胞癌最常见的检测标志物。在1994年,日本研究者Watanabe等报道在肝细胞癌患者中,OCT/ALT比值在肝细胞癌患者中明显升高,OCT/ALT比值可能在肝细胞癌的检测中是对AFP和PIVK A Ⅱ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9.
报告一种在酶标仪上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丙酮酸氧化酶偶联比色法。本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所用试剂和血清样品微量,特别适于成批样品测定等优点。在显色反应中采用对溴苯酚·4一AA·POD显色体系,明显地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和试剂的稳定性,该法与紫外酶偶联连续监测法相关良好,r=0.995。精密度,批内重复性CV%<6.14,批间重复性CV%<5.1。线性测定范围0~250U/L。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与急性百草枯中毒(APP)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24例APP伴MODS患者与19名健康人血浆ET水平,分析APP后MODS患者血浆ET水平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酶学、血生化等指标的关系。结果APP伴MODS患者血浆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死亡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血浆ET含量与APACHEⅡ评分、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ET参与了APP后MODS的发病过程,且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血浆ET含量水平可作为APP后MODS患者多器官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