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羟基脲对K562细胞ATM(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R(ATM—Rad3-Related)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相应的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的羟基脲作用于K562细胞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ATM/ATR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AnnexinV和细胞周期。结果随药物浓度升高,ATM基因表达量增强而ATR基因表达量降低,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33%,30%,28%和18%,0.25与2.0μmoL/L羟基脲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加入药物的K562细胞ATM和ATR几乎不表达,亚二倍体和G1期细胞数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结论不同药物浓度下,ATM和ATR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与BCL-2水平、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的改变相关,这提示ATM和ATR途径存在相互调节机制并涉及不同的胞内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162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3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测序仪分析CD41/CD61基因多态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1和CD61表达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CD41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G+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均P<0.05)。脑梗死组CD41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D61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TG+GG基因型CD41表达率高于TT基因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收缩压、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TG+GG基因型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D41基因多态性TG+GG基因型影响CD41表达率,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G等位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73.
王跃飞  陈葆国  章鸯  郑瑞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8):106-109,131
目的 探讨调节性B细胞(Breg)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IM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9+ CD24high CD27+ Breg细胞表达情况。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同时用ELISA方法分析血清IL-10、TGF-β分泌水平。以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结果 IM急性期组与对照组比较CD3+ CD4+ T细胞明显降低(t=19.99,P<0.01),CD3+ CD8+ T细胞明显增高(t=17.47,P<0.01),CD4/CD8比值降低(t=16.79,P<0.01)。IM恢复期组与急性期组比较,CD3+ CD4+ T细胞明显增高(t=21.54,P<0.01),CD3+ CD8+ T细胞明显降低(t=17.47,P<0.01),CD4/CD8比值增高(t=16.68,P<0.01)。IM急性期组CD19+ CD24high CD27+ Breg细胞表达水平13.4%±1.87%,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1,P<0.01)。IM急性期组CD19+ CD24high CD27+ Breg细胞表达水平与EBV-DNA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52,P<0.01)。经治疗后IM恢复期组CD19+ CD24high CD27+ Breg细胞表达水平18.3%±2.11%与IM急性期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1,P<0.01)。IM急性期组血清IL-1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0,P<0.01)。治疗后IM恢复期组IL-10较IM急性期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0,P<0.01)。结论 IM急性期存在明显免疫失衡,即CD3+ CD8+ T细胞增多,CD4/CD8比值降低,可能与Breg细胞表达减低导致的免疫抑制功能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 AL)免疫分型标准及其意义,了解成人 AL抗原表达规律和免疫亚型分布情况.方法细胞膜抗原采用单克隆抗体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胞浆内抗原采用双色直标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分型标准试用抗体积分系统.结果 (1)未分化型 2.3%;单纯型 54.0%,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43.6%,淋系 10.3%;变异型 37.9%,其中髓系 28.7%,淋系 9.1%;混合型 5.7%. (2)AL患者 CD34、 CD38 HLA- DR均阳性约 70%, M3患者 HLA- DR与 CD34均阴性, CD38强阳性; AML变异型伴 CD7、 CD19 阳性最常见,其次为 CD2、 CD4、 CD56 ; B- ALL变异型依次为 CD33、 CD13阳性. CD117对髓系特异性强.结论本方法直接准确地反映成人 AL免疫分型特点.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CD66c及其基因CEACAM6在成人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HL-60、K562、LCL721.221和Jurkat等急性白血病细胞,RT-PCR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和白血病细胞中CEACAM6 mRNA的表达,并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及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CD66c分子的表达.同时对199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作细胞遗传学分析,并对25例CD66c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进行白血病微量残留病(MRD)分析.结果①HL-60、K562、LCL721.221和Jurkat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CD66c均阴性.②12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4例CD66c阳性(3.15%),以M2、M4为主;79例ALL中CD66c阳性28例(35.44%),均为B-ALL;CD66c只在common B-ALL(54例中有20例)和pre B-ALL(11例中有8例)亚型表达,8例Ph+B-ALL患者CD66c均阳性.③MRD阳性与阴性组患者比较,6个月内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持治疗14周时MRD阳性者8例,其中6例复发;MRD阴性者17例,其中2例复发).④CEACAM6 mRNA在CD66c阳性B-ALL细胞强表达,在HL-60细胞呈弱表达,在K562、LCL721.221和Jurkat细胞不表达.结论CD66c在ALL中阳性表达是白血病MRD检测的标志之一.CD66c抗原表达与CEACAM6 mRNA的表达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76.
出血热肾病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热肾病综合征(HFRS)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2例HFRS患者的79份外周血标本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在HFRS各病期中,T淋巴细胞(CD3+)、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在发热期开始减低,低血压少尿期降至最低(P<0.05);CD3+CD8+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CD3-CD19+)百分比在发热期开始升高(P<0.01).结论 HFRS患者各病期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严重失衡,动态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疾病的分期、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小凹蛋白-1及白三烯B4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中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4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证实为ACS的患者与20例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组进行研究,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小凹蛋白-1(Cav-1)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30例ACS患者及对13例照组血清中白三烯B4(LTB4)的表达水平。结果:ACS组单核细胞Cav-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CS组血清LTB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av-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均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P0.01);AMI患者血清中LTB4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及非冠心病组(P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ACS与非冠心病组,显示LTB4总预测准确率70.7%,Cav-1总预测准确率78%,而结合LTB4及Cav-1两类指标总预测准确率上升为80.5%。结论:单核细胞上小凹蛋白-1在ACS患者表达降低,AMI患者血清中LTB4表达上调,结合两类指标对预测发生ACS的准确率比单个指标的评价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CD19+CD5+CD1d+B细胞,Bregs)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2例肺癌患者和29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regs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IL-10和TGF-β的水平.比较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肺癌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Bregs细胞比例、外周血IL-10和TGF-β水平的差异;分析肺癌患者Bregs细胞比例与外周血IL-10和TGF-β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Bregs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5.01%±1.20%vs 2.78%±0.56%,P<0.01),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5.63%±1.04% vs 4.13%±0.78%,P<0.01).肺癌患者外周血清IL-10和TGF-β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2.34±0.79pg/ml vs 1.29±0.51pg/ml,56.64±6.93ng/ml vs 22.42±4.42ng/ml,P<0.01),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2.79±0.60pg/ml vs 1.71±0.59pg/ml,59.88±6.63ng/mlvs 52.10±4.37ng/ml,P<0.01).相关分析显示,肺癌患者外周血Bregs细胞比例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r=0.69,P<0.01),而与TGF-β3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Bregs细胞比例及血清IL-10、TGF-β水平增高,提示Bregs细胞可能与肺癌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深低温冻存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HUVEC,将传代至第2代的HUVEC进行冻存、复苏.将复苏的HUVEC与人淋巴细胞进行单向混合人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培养(MLEC),观察HUVEC刺激下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测定刺激指数);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冻存前后HUVEC的HLA-A、B、C及HLA-DR抗原表达的变化;检测不同浓度γ干扰素(IFN-γ)作用下新鲜及冻存HUVEC的HLA-A、B、C及HLA-DR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新鲜HUVEC的刺激指数为1.716±0.181,冻存HUVEC为1.686±0.145,二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HUVEC和冻存HUVEC的HLA-A、B、C抗原表达率分别为(96.6±1.9)%和(96.0±1.4)%,表达强度分别为84.1±5.7和82.4±4.8,二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HUVEC和冻存HUVEC均不表达HLA-DR抗原.当IFN-γ的浓度≥100 U/ml时,新鲜HUVEC和冻存HUVEC的HLA-A、B、C表达强度逐渐增强(P<0.01),同一IFN-γ浓度下,新鲜HUVEC和冻存HUVEC的HLA-A、B、C表达强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HUVEC和冻存HUVEC的HLA-DR表达随IFN-γ浓度的升高逐渐加强,其表达率和强度均呈剂量依赖性(P<0.01),新鲜HUVEC较冻存HUVEC表达更显著(P<0.01).结论 在无或低浓度IFN-γ(≤50 U/ml)条件下,深低温冻存对HUVEC免疫原性的影响不显著,而在高浓度IFN-γ(≥100 U/ml)条件下,深低温冻存的HUVEC的HLA-DR抗原表达显著低于新鲜HUVEC,这可能是冷冻降低免疫原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0.
血小板活化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血小板活化程度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7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 6 1例对照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PAC 1和CD6 2P阳性率 ,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与对照组相比 ,脑梗死组PAC 1和CD6 2P阳性率 (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分别为 14 .13± 5 .75和 15 .80± 8.89,颈动脉正常脑梗死组分别为 11.70± 5 .32和 12 .36± 6 .4 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分别为 7.78± 5 .17和7.5 5± 5 .2 8,颈动脉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4 .77± 3.71和 5 .0 5± 4 .0 1) (P <0 .0 1) ;不管在脑梗死组还是对照组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者PAC 1和CD6 2P阳性率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者 (P <0 .0 5 ) ,且以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最高。此结果提示 ,血小板活化程度与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二者均有关系 ,活化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