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雷帕霉素对大鼠肝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大鼠肝癌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雷帕霉素组、对照组,观察雷帕霉素对大鼠经门静脉播散的肝脏复发肿瘤复发率和生存情况影响.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其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增殖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其对肿瘤细胞周期影响;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观察其对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影响.结果 雷帕霉素组荷瘤大鼠荷瘤肝重为(12.5±0.2)g,较对照组(14.4±0.3)g轻,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荷瘤大鼠荷瘤肝重比为(61.3±0.6)x 10-3,较对照组(70.8±1.3)×10-3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大鼠肿瘤复发率为90%,对照组为9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生存时间为(26.5±2.5)d,对照组为(14.8±2.3)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比色法示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IC50为9.60μg/L;细胞周期检测示雷帕霉素组G1/G0期比例为(55.2±0.1)%,较对照组(45.2±0.4)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VEGF mRNA表达(4.50±0.13)×10-2较对照组(70.8±1.3)×10-2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帕霉素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倍增和减少促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来延长宿主荷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2.
线粒体在雷帕霉素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体外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线粒体在诱导凋亡机理中的作用。方法以5、10、20、30、40和50nmol/L不同浓度的RAP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Bel-740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JC-1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的变化。结果RAPA可显著地抑制Bel-7402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50nmol/LRAPA作用72h,引起的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浓度药物组(P〈0.01)。RAPA作用Bel-7402细胞48h后,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图片上可见细胞核浓缩、细胞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结论RAPA能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发生,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在凋亡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从1963年Starzl施行了世界上第1例肝移植手术,至今肝移植已逐步成为临床上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方法。尽管技术不断发展,但肝移植仍然是一项风险极大的手术。由于终末期肝病病人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肝移植手术的特殊性,液体管理对维持病人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保证组织灌注,避免术中术后与容量相关的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并可能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合理、有效、科学的液体治疗有利于肝移植手术后全身各脏器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肝移植围手术期容量管理1.1外科围手术期液体治疗的新进展人们对外科手术液体的管理经历了不同…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3例肝动脉并发症患者再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再次肝移植的无肝期、手术时间和首次移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1,P=0.312),术中出血量、ICU停留时间和首次移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1.1)L比(1.5±0.9)L(P=0.005),(4.3±1.8)d比(3.2±2.5)d(P=0.015)].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8.5%(5/13),其中移植间隔1个月内死亡1例(1/4),超过1个月死亡4例(4/9).死亡原因分别为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严重感染2例、心肌梗死1例.8例存活,随访6~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2.5个月.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导致不可逆性肝功能损害时的惟一有效手段.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提高再次肝移植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5.
原位肝移植术后弥漫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后弥漫性脑病的发生及临床表现,探讨其易发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46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并发弥漫性脑病的病例进行统汁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后共有72例患者发生弥漫性脑病,发生率为15.41%;平均发生时间在术后(8.4±4.3)d。高龄、术前高胆红素坦率血症、高渗透压、低血小板、肺部严重感染与弥漫性脑病密切相关。68例患者痊愈,3例死于感染.1例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弥漫性脑病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的神经毒性只是一个促进因素。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及时调整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6.
探讨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性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10月至2005年6月所行的451例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发生CMV肺炎的共7例。采用更昔洛韦联合磷甲酸钠联合抗CMV,结合停用免疫抑制剂、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适量的胸腺肽等免疫增强剂的个体化免疫调节方案,同时采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和其他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发生CMV感染共86例,感染率为19.1%。其中CMV肺炎7例,发生率为1.66%。治愈6例,治愈率为85.7%。结论采取联合抗病毒和个体化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措施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肝移植手术对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生存质量的改变情况。方法 采用WHOQOL-BREF表对29例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在肝移植术前、术后1~3个月、术后4~6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以上4个时间段进行生存质量的测评。结果 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在生理领域、自身生存质量总的主观感受及对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方面,肝移植术后的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可以提高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克隆小鼠端粒酶蛋白亚单位(mTERT)的c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 方法: 从肝癌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 技术扩增mTERT的基因编码区序列,将序列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AC,并进行序列测定。 结果: 获得mTERT编码区 3 369 bp的cDNA片段,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鉴定,表明获得重组质粒pAC-mTERT。通过对mTERT编码区cDNA序列测序证实其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一致。 结论: 成功克隆了mTERT编码区序列,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为以TERT为基础的肿瘤生物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9.
肝移植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肝移植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变情况。方法:将患者分为肝癌组和非肝癌组.采用WHOQOL-BREF表对65例患者在肝移植术前、术后1-3个月、术后4-6个月及术后6个月以上4个时间段进行生存质量的测评。结果:非肝癌组在生理领域、自身生存质量总的主观感受及对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方面.肝移植术后的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癌组在对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方面上,术后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0.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临床特点和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施行的34例再次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结果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18例)、移植术后肝癌复发(6例)、肝炎复发(6例)以及肝动脉并发症(4例)。34例均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全组无手术死亡。院内死亡9例(26.5%),明显高于首次肝移植的病死率(6.9%,46/671)(P<0.05)。死亡原因中感染占55.6%(5/9)。再次肝移植组术前感染率为32.4%(11/34),首次肝移植组为10.7%(72/67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再次肝移植组术后感染率为61.8%(21/34),首次肝移植组为46.3%(311/671),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感染是再移植的主要死亡原因,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针对再次肝移植特点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可以提高再次肝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