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27篇
  免费   2722篇
  国内免费   3155篇
耳鼻咽喉   180篇
儿科学   194篇
妇产科学   165篇
基础医学   3509篇
口腔科学   853篇
临床医学   5309篇
内科学   2336篇
皮肤病学   237篇
神经病学   716篇
特种医学   14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篇
外科学   2635篇
综合类   9821篇
预防医学   5423篇
眼科学   864篇
药学   8685篇
  42篇
中国医学   2832篇
肿瘤学   1557篇
  2024年   241篇
  2023年   813篇
  2022年   939篇
  2021年   1060篇
  2020年   1019篇
  2019年   962篇
  2018年   535篇
  2017年   790篇
  2016年   966篇
  2015年   1215篇
  2014年   1845篇
  2013年   1847篇
  2012年   2740篇
  2011年   2977篇
  2010年   2600篇
  2009年   2573篇
  2008年   3150篇
  2007年   2766篇
  2006年   2625篇
  2005年   2671篇
  2004年   2019篇
  2003年   1641篇
  2002年   1396篇
  2001年   1249篇
  2000年   1019篇
  1999年   842篇
  1998年   694篇
  1997年   656篇
  1996年   513篇
  1995年   501篇
  1994年   419篇
  1993年   323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55篇
  1990年   244篇
  1989年   244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7成员A3(AKR7A3)在肺腺癌中的异常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eal-time PCR等方法对肺腺癌组织及不同细胞中AKR7A3的表达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Oncomine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在肺腺癌中,AKR7A3的表达普遍高于正常肺组织,分别为正常肺组织的1.811倍(P=0.022)、1.356倍(P<0.01)、1.413倍(P=0.002)。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AKR7A3高表达的患者较低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 7)。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肺腺癌组织中AKR7A3的表达较癌旁增高,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其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淋巴结转移情况(P=0.029)以及TNM分期(P<0.01)相关,且会造成患者生存时间缩短(P=0.03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AKR7A3可能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实验提示不同肺腺癌细胞中AKR7A3蛋白及mRNA表达普遍增高。结论:AKR7A3在肺腺癌中表达增高,对预后有不良影响,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表观遗传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检索摘要中包含"表观遗传"或"miRNA"或"DNA甲基化"或"组蛋白修饰",并含"证"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为中国知网(CNKI),检索时间为建库时间至2019年3月12日。采用Citespace进行作者和机构的共现分析;Notexpress导入文献题录并提取信息,再利用EXCEL 2016进行描述分析,包括各年份发表文献数量、文献类型、发表期刊、表观遗传机制内容、所涉及证候、证素及疾病名称、研究方法。结果:证候的表观遗传研究从2009年开始逐年递增,近3年发文量达到高峰;比较稳定的研究团队是王阶、苏式兵团队;发文量较多的核心机构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发文数量最多的是中华中医药杂志;涉及的主要表观遗传机制是miRNA、DNA甲基化;研究最多的证候是血瘀证;涉及的主要疾病是冠心病和肿瘤;研究方法以临床试验为主。结论:基于表观遗传机制的证候本质研究虽然是热点问题,但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结果尚无法作为精确判断证候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对宫颈鳞状细胞癌进行顺铂(DDP)和DDP+5-氟尿嘧啶(5-FU)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两种化疗方案的体外有效率。同时检测其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探讨DDP和DDP+5-FU体外药敏与耐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3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采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ATP-TCA)对DDP和DDP+5-FU进行体外药敏检测,同时采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耐药蛋白P-gp、GST-π、TopoⅡ、TS的表达,并分析DDP和DDP+5-FU的体外药敏与耐药蛋白P-gp、GST-π、TopoⅡ、TS表达的关系。结果 35例标本均进行药敏试验,DDP的体外有效率为37.14%,与DDP+5-FU的5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均不为DDP、DDP+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因素(P> 0.05)。P-gp、GST-π、TopoⅡ、TS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4%(20/35)、51.43%(18/35)、71.43%(25/35)、57.14%(20/35)。GST-π蛋白阳性表达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对DDP耐药的影响因素(P=0.002);TS蛋白阳性表达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对DDP+5-FU耐药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ATP-TCA法检测DDP+5-FU与单药DDP相比,体外有效率无显著差异。GST-π、TS蛋白阳性表达可用于临床宫颈癌患者对DDP、5-FU化疗耐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域4个高频接触位点的清洁程度在消毒后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制定合理的清洁消毒频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中日友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域的4个手频繁接触位点灭菌器把手、封口机把手、扫描枪及清洗机推车把手,应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分别于清洁消毒前、消毒湿巾擦拭后即刻、擦拭后4 h、擦拭后8 h对上述位点进行检测采样,记录每个位点的不同采样时间点的ATP相对发光单位(RLU)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域的灭菌器把手、封口机把手、扫描枪及清洗机推车把手在清洁前的ATP检测合格率分别为27.3%、0%、9.1%和18.2%,不同位点的ATP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48,P=0.110)。环境表面湿巾擦拭后即刻各位点的合格率分别为90.9%、90.9%、81.8%和100%,扫描枪ATP检测合格率显著低于其他位点;环境表面湿巾擦拭后4 h各位点合格率为18.2%~54.5%,8 h后各位点合格率为0%~36.4%,均较清洁消毒后即刻有显著的降低。结论消毒湿巾可有效地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域手频繁接触位点进行清洁和消毒,环境表面清洁消毒后4 h污染程度即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对常用药物阿托伐他汀钙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样本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心血管内科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的1 000份病历,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合并用药对ADR的影响.结果 阿托伐他汀所致的ADR主要为肝转氨酶异常,占样本量的1.6%,50 ~ 70岁之间患者发生率高,男性多于女性,合并用药是导致ADR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在应用过程中安全性高,ADR可控.  相似文献   
78.
79.
《中国药房》2019,(15):2031-2036
目的:基于脂类代谢组学研究对乙酰氨基酚(APAP)对小鼠的早期肝损伤毒性,为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提供参考。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APAP肝损伤组,每组10只。APAP肝损伤组小鼠腹腔注射APAP 300 mg/kg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 h后取血并分离血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Triple-TOF-MS)法检测小鼠血浆代谢产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以及正交偏二乘法分析(OPLS-DA)区分组间代谢轮廓的整体差异,并根据HMDB、Metlin、LIPID MAPS数据库对脂类代谢物进行筛选和鉴定,同时检测小鼠血浆中APAP水平变化。认定OPLS-DA分析中变量权重值(VIP)大于1且P<0.05的脂类代谢物为差异代谢物,并将脂类差异代谢物与血浆中APA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A、PLS-DA以及OPLS-DA结果显示,正常组和APAP肝损伤组样品点位于图形不同的区域,具有良好的区分度。APAP肝损伤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浆中5个脂肪酰类代谢产物水平出现显著的升高或降低,8个甘油磷脂类代谢产物水平均显著降低,1个鞘脂类代谢产物水平显著上升;9-硫杂硬脂酸、十四烷二酸、9-过氧化氢-10,12-十八碳二烯酸、三-肉豆蔻酰基肉碱(脂肪酰类)和Scyphostatin A(鞘脂类)水平与血浆中APAP水平显著相关。结论:APAP染毒1 h后血浆脂类代谢组学显示异常,共发现14个相关脂类差异代谢物,其中5个与血浆中APAP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