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72例在关节镜辅助下,对于SchatzkerⅠ~Ⅲ型骨折选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Ⅳ~Ⅵ型骨折则应用微创法植入支持钢板或LISS钢板。结果68例获4个月~4年的随访,平均23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切口及关节感染。术后6个月HSS评分:优59例,良7例,中2例。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在最小的关节内干扰下进行骨折的精确复位和固定,早期发现和处理关节内其他结构损害,能微创处理多种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  相似文献   
72.
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内固定方式有骶髂螺钉、前路钢板螺钉、后路钢板螺钉、脊柱骨盆固定系统和骶骨棒等。上述方式各有优缺点,适应证和禁忌证也有所不同,选择时应根据骨折类型及受伤情况决定。该文就近年来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手术内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骨盆骨性标志点的左右对称性。 方法 随机选取50名骨盆薄层CT扫描正常者的三维重建资料,分别测量双侧耻骨结节外缘-髂前上棘下缘、髂前上棘下缘-髂后上棘最高点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耻骨结节外缘-髂前上棘下缘的距离左侧为(120.77±7.81)mm,右侧为(120.61±7.8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髂前上棘下缘-髂后上棘最高点的距离左侧为(158.18±5.97)mm,右侧为(157.94±6.0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左、右侧耻骨结节外缘-髂前上棘下缘的距离高度相关(r=0.99,P<0.01)。左、右侧髂前上棘下缘-髂后上棘最高点的距离高度相关(r=0.98,P<0.01)。 结论 人体骨盆骨性标志点的左、右侧距离无明显差异,健侧数据可作为术前精确定量测量患侧的依据。  相似文献   
74.
背景: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哪种内固定材料更加适合锁骨中段骨折呢?目的:比较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锁骨解剖钢板和通用重建带经皮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方法的内固定时间、内固定后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解剖钢板组骨重建时间较重建带组明显缩短(P〈0.05).56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骨不连和感染等不良并发症,两组各有2例出现螺钉松动,患者Neer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相仿,但前者可以减少术中折弯的过程,操作简单,而后者对于长斜型,不规则型锁骨骨折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5.
骶髂关节复合体是联系躯干和下肢的重要枢纽,高能量骨盆损伤常影响骶髂关节复合体稳定性,恢复其稳定性对骨盆损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众多,疗效不一.该文就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手术内固定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50-60岁绝经后骨折女性25羟维生素D_3和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因骨折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50-60岁绝经后女性90例,检测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部位骨密度并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检测患者身高、体重及25羟维生素D_3、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型原胶原羧基末端肽及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等骨代谢指标。结果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随着骨密度降低而降低(P0.05);血清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型原胶原羧基末端肽及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随着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降低而升高(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在50-60岁绝经后女性骨折患者中,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骨密度存在正性相关关系;血清25羟维生素D_3与血清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型原胶原羧基末端肽及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存在负性相关关系。50-60岁绝经后女性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并随着绝经年限的增加而适当增加,可以增加骨量,从而可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修补与冠状突骨折固定(Regan-Morrey II型)对"恐怖三联征"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28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的肘关节CT、MRI数据,建立肘关节实体模型。制作3种肘关节模型。模型A:正常模型;模型B:修补冠状突骨折块,不修补MCL;模型C:修补MCL,不修补冠状突骨折块。并且对3种模型分别施加纵向载荷,分析各种工况条件下肘关节关节面的位移、应力分布,比较肘关节的稳定性。结果 3种模型的位移、应力分布类似,关节面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均位于尺骨滑车切迹处,最小位移分布在尺骨冠状突及冠状突偏内侧附近区域,而最小应力分布在尺骨冠状突下方偏外侧附近区域。各模型最大位移与最大应力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外侧柱稳定的情况下,修复MCL与修复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块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胸腰椎爆裂骨折187例,采用后外侧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术前、术后Cobb角及ASIA下肢运动功能(AMS)情况。结果 164例获得随访,术前AMS评分(46.3±10.7)分,术后6个月(71.1±9.6)分,术后1年(77.8±9.4)分,术后AM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28.2±6.7)°,术后1周(9.1±5.4)°,术后1年(9.5±6.1)°,术后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能提供稳定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索不同轴向载荷下3种固定方式(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差异。方法利用胫骨平台CT图片的相关数据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1/4骨折3种固定方式的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分析不同轴向载荷作用下,3种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1/4骨折模型的受力状况。结果 1 k N轴向载荷下,对于1/2骨折固定模型,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的位移分别为552.082、67.964、54.085μm,内固定物的应力分别为306.745、231.844、73.047 MPa;对于1/4骨折固定模型,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的位移分别为416.072、302.107、150.639μm,内固定的应力分别为306.673、208.467、73.607 MPa。1.5 k N轴向载荷下,各种固定方式下骨折块的位移和内固定物的应力都相应增加,数据的变化趋势同1 k N载荷情况相似。结论两种载荷下,不同骨折模型均显示前后拉力螺钉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具优势,后侧钢板螺钉亦可以获得相近的力学特性。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移位不明显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前后拉力螺钉固定方式可以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比较研究切开复位Cable-Pin系统与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闭合性横行髌骨骨折患者79例中,35例采用切开复位Cable-Pin系统固定,44例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随访13~39个月,平均26.8个月。观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ble-Pin系统固定组与张力带固定组切口长度(t=0.339,P=0.735)及手术时间(t=1.821,P=0.073)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t=-3.827,P=0.000)、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χ2=4.298,P=0.038)及术后膝关节功能(χ2=4.871,P=0.027)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ble-Pin系统固定组优于张力带固定组。结论对于髌骨横行骨折的内固定,与张力带固定组相比,Cable-Pin系统固定组具有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这种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内固定的原则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