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眼科学   4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首次在国内提纯了光感受器间维生素 A类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binding protein,IRBP),将其免疫 Lewis 大鼠后动态测定了鼠血清抗IRBP 抗体和抗视网膜 S 抗原抗体.发现抗 IRBP 抗体于免疫后第7天出现,以后逐渐上升,于第26天达高峰,未测出抗 S 抗原抗体.根据特异性抗体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之间的关系,讨论了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在 EAU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55例 Rb 患者红细胞及其中8例患者瘤组织的 EsD 表型,将 Rb 患者红细胞的 EsD 表型与正常人表型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明 Rb 的发生与 EsD 三种常见表型之间无明显关系。将8例 Rb 患者红细胞与肿瘤组织的 EsD 表型比较,3例患者由红细胞的杂合型变为肿瘤组织的纯合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我们认为,13号染色体上基因的纯合可能反映了 Rb发生的基本过程。最后,本文就纯合发生的机理及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Axenfeld-Rieger 综合征是双侧性疾病,其特征为突出的、前移的 Schwalbe 氏线(后胚胎环)和虹膜异常,有半数以上的病人伴有继发性青光眼且疗效不佳。本文报告10例从1982~1986年在本院就诊的该征病例,女性5例,男性5例,年龄在7~40岁,多因继发性青光眼就诊,半数以上有全身异常,主要为牙齿和面部畸形,但10例病人中无一例有家族史,与文献报告不同,可能以散发病例居多。  相似文献   
4.
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患者对特异性抗原免疫反应的关系,本文用间接血凝集试验和白细胞移行抑制试验同时检测了54例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对晶体和葡萄膜抗原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并以52例葡萄膜炎(无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和34例无白内障无眼部炎症的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可见: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对以上抗原的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对晶体和葡萄膜抗原的细胞免疫反应;而葡萄膜炎(无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则主要表现为对葡萄膜抗原的细胞免疫反应。提示在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体和葡萄膜抗原进入血循环,致敏了淋巴细胞,产生细胞介导免疫反应。讨论中指出葡萄膜炎与其并发性白内障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将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免疫鼠的脾细胞单独或与IRBP一起培养后注射至6只Lewis鼠的腹腔内(每鼠3×107个细胞),发现经IRBP刺激的脾细胞既可转移特异性免疫反应,又可使受鼠发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EAU)、实验性自身免疫性松果体炎(EAP);而未用IRBP刺激的脾细胞则不能诱发EAU、EAP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此结果表明细胞免疫在EAU、EAP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并证明过继转移前用特异性抗原刺激是不可缺少的。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3,9:210-213)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被动血凝集试验和白细胞移行抑制试验,检测了72例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患者手术前、后对晶体蛋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并以32例无白内障无眼部炎症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说明白内障囊内摘出术后,对晶体蛋白的体液免疫反应100%无改变,而细胞免疫反应则有40%从阳性变为阴性。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对晶体蛋白的体液免疫反应95.23%无改变,而细胞免疫反应则有21.43%从阳性变为阴性,有7.14%从阴性变为阳性。从这初步的结果,我们建议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前检查患者对晶体蛋白的免疫反应,手术后如果有炎症反应产生,应重复此项检查,以便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或手术清除晶体残留物。  相似文献   
7.
1983.9-1984.7我们对广东省657,450人口进行了盲人流行病学调查。盲人诊断标准统一采用WHO 方案,即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5或视野在10°以内为失明者。调查的地区包括广州市和农村,调查队由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组织和领导。调查结果表明:在657,450人口中发现1,421例盲人,总盲人患病率为2.16‰,男性盲人率1.45%。,女性2.86%。,1,421例盲人中男性471人,女性950人,男:女为1∶1.97。四个地区标准化盲人率崖县最高(3.99‰),其余依次是连县2.25‰,新会县(双水区)1.79‰,广州市(0.99‰)。农村与城市盲人率比较,农村明显高于广州(2.78‰-0.99‰)。盲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我们发现50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为7.04%,25岁组为1.46‰,15岁组为0.45‰,0岁组为0.38‰,出现盲目的年龄以40-80岁年龄组最为多见(77.6%)。失明的主要原因为白内障(36%),眼球萎缩/无眼球(20%),角膜混浊(14%),青光眼(12%)等,盲目病因学以非感染性疾患占多数(80.16%),其中以退行性病变为主(如白内障),农村白内障致盲比率明显高于广州(71.1%-28.9%),农村感染性疾患中以沙眼最为常见(10.9%),其致盲率为广州的6倍(14.6%∶2.4%)。白内障患病率的不同,可能与阳光日射量有关,例如崖县位于我国最南方,日照时间每年为2500小时,白内障致盲的患病率高达3.4‰。1,421例盲人中有77%属于文盲。若按调查结果的数字进行估计,我省约有13万盲人,其中约有4万人属于可治性盲。本文对致盲可能的危险因素亦作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用3%~25%梯度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3%~25%Gradient SDS-PAGE)测定人类胚胎晶体蛋白的方法,对照试验了蛋白质样品在电泳前的不同预处理条件和预处理时间,发现当水溶性晶体蛋白在电泳前与样品处理液混合后,在37℃保温3小时,在分子量为45KDa 附近有2—3条亚基谱带的颜色明显加深,而在100℃沸水中保温2分钟,这些谱带颜色变浅,在29KDa 附近的谱带颜色加深。从这些现象我们初步推断出在胚胎晶体水溶性蛋白中存在一种酶,这种酶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SDS 和巯基乙醇对某些晶体蛋白质肽链的降解作用。但在晶体水不溶性蛋白中,则不存在这一种酶。本文还介绍了使用硼酸——NaOH(0.1%SDS)电极缓冲液代替 Gly-Tris(0.1%SDS)电极缓冲液进行 SDS-PAGE 测定的试验。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以视网膜的进行性变性伴有夜盲、视野缺损为特征的一种遗传性疾病。1857年由Donder命名为“色素性视网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实际上,它是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视网膜光感受器的变性。因此,“炎”的命名是不恰当的。一、发病率有关视网膜色素变性(简称RP)的发病率,目前缺乏精确的统计。英国为1-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变性眼病导致视力障碍或失明者日渐增多。已证实某些遗传性色素性视网膜变性伴有生化异常,如无β脂蛋白血症的BassenKornzweig综合征;血清植烷酸(Phytanic)升高的Refsum综合征;粘多糖尿症的Hunter、Hurler、Sanfilippo和Scheie综合征,以及高鸟氨酸血症(hy perornithinemia)的脉络膜视网膜回旋形萎缩(gyrate atrophy,GA)。从而提出了其它类型的视网膜变性,有可能是未被发现的先天代谢导常所致。 GA属毯层视网膜变性之一。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进行性萎缩为其特征18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