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中国古代人民已经认识到口腔卫生的重要性,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人们已有漱口、剔牙等口腔清洁措施。外来的佛教文化对我国的菌斑控制措施的发展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汉代起,部分僧侣用杨枝清洁口腔卫生,并注意到了口腔卫生与口腔疾患间的关系。从辽代开始,我国已经开始使用并制造植毛牙刷。在宋代,植毛牙刷、牙粉等菌斑控制用具已经商品化。综上所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药物制剂漱口,最早使用并制造牙签、植毛牙刷、牙粉等菌斑控制用具的国家之一,在世界牙周病学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评价腔内激光(EVLT)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下肢静脉曲张172例,198条下肢.按不同病因分为3组,采用EVLT 相应手术方法治疗:①A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5条患肢,行股浅静脉瓣膜包窄 EVLT 内镜下小腿内侧功能不全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②B组:轻度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5条下肢,行EVLT SEPS;③C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98条下肢,行EVLT.结果 随访2~44个月,平均32个月,5例有曲张静脉复发,再次行EVLT后未再复发;其余167例症状消退或明显好转,溃疡均愈合,彩超示大隐静脉全程闭合,深静脉通畅.结论 EVLT具有微创、安全、易于操作的特点,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系统评价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与系统性血管炎(systemic vasculitis, SV)的相关性,为评估HMGB1对SV诊断及疾病评估的临床价值提供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or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2月,收集所有关于HMGB1与SV的相关研究。由2名独立的评价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查文献,提取有效数据并运用Stata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6项研究。研究显示,SV患者的HMGB1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和健康对照组(HC)。亚组分析表明小血管炎和变应性血管炎患者的HMGB1水平显著高于HC。按区域进行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亚洲和欧洲SV患者的HMGB1水平显著增高。  结论  Meta分析表明SV患者的HMGB1水平明显高于HC患者,且可以反应疾病的活动程度,但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确认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5.
血液净化新技术临床应用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净化指通过非肾脏途径将体内的毒素、抗体、免疫复合物及其它有害物质从血液中排出。双重血浆分离(DF)和免疫吸附(AD)是近十年来世界血液净化疗法发展的新成就,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早已被肯定[1,2]。我科于2002年初在国内率先引进日本Plasauto IQ型血液净化系统,共治疗75人次,所有病人均完成治疗。本组治疗过程中11人次出现并发症,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2年3月~2004年8月共行血液净化75(男21,女14)例次,年龄 19~62 岁,平均39.4岁,其中吉兰—巴雷综合症9例,高脂血症10例,重症肌无力4例,多发性神经炎4例,其它8例。…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MRI鉴别诊断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BOT)与浆液性囊腺瘤(S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SBOT和40例SC,对比其术前MRI表现。结果 30例SBOT共39个病灶,21例累及单侧、9例累及双侧卵巢;T1WI中25个病灶呈低信号、9个呈稍高信号、5个呈混杂信号,T2WI中均呈高信号,其中4例7个病灶为实性。40例SC共43个病灶,37例累及单侧、3例累及双侧卵巢;T1WI中37个病灶呈低信号、6个呈稍高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SBOT与SC累及侧别、分房数目、囊壁或分隔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灶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9个SBOT病灶中,31个可见囊内壁结节,增强后轻-中度强化,时间-信号曲线呈上升型或平台型;43个SC病灶中,11个可见囊内壁结节,增强后轻度强化,时间-信号曲线呈上升型。SBOT与SC壁结节最大径、表观弥散系数(ADC)、最大增强幅度(MRE)、最大增强斜率(MaxSlop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壁结节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OT、SC的MRI表现不同,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7.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 MCP-1),也称趋化因子配体2(C-C motif ligand 2, CCL2),是CC趋化因子家族的一员,也是单核细胞有效的趋化因子。它能够调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细胞的迁移、渗透、募集,参与多种炎症的发生发展。近年研究发现,MCP-1在过敏性紫癜、ANCA(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相关血管炎、巨细胞动脉炎等系统性血管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MCP-1在系统性血管炎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8.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肾上腺皮质癌发生、恶化的核心基因,探索可能的预后评估、筛选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为肾上腺皮质癌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生物信息学证据支持。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4922、GSE19750和GSE90713芯片数据,利用一系列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SE14922芯片进行处理、分析并筛选差异基因。再通过CytoHuhha插件筛选出核心基因,最后分别利用在线分析工具GEPIA和GSE19750、GSE90713芯片数据对核心基因进行生存分析与诊断试验分析。结果 从GSE14922芯片获得90个差异基因。通过CytoHuhha插件获得了6个核心基因分别为BUB1、CDK1、CENPF、NDC80、ASPM和DLGAP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的结果表明上述核心基因对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的诊断及生存预后具有显著影响。ROC分析的结果表明上述核心基因对肾上腺皮质癌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意义。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6个核心基因在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揭示肾上腺皮质癌潜在的诊断、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不同月经状态下正常子宫ADC值的变化特征。方法 收集绝经前和绝经后因子宫以外的盆腔器官病变接受MR检查的女性患者78例,根据其月经状态分为月经期(n=18)、卵泡期(n=20)、黄体期(n=20)和绝经后(n=20)。在ADC伪彩图中测量子宫各层结构(内膜、结合带、肌层)的ADC值,分析并比较不同结构、不同月经状态下子宫ADC值的差异。结果 相同月经状态下,子宫内膜、结合带、肌层间ADC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子宫肌层、内膜、结合带ADC值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各层结构在不同月经状态的ADC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内膜ADC值在月经期、卵泡期和黄体期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绝经后与月经期、黄体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合带ADC值在月经期、卵泡期与黄体期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绝经后与黄体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ADC值在绝经后与月经期、卵泡期和黄体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月经状态下正常子宫各层结构ADC值变化较大。利用ADC值评判子宫疾病时,应考虑不同月经状态下的基线ADC值变化。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MRI评价长骨中心型低度恶性软骨肉瘤早期侵袭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WHO Ⅰ级长骨中心型软骨肉瘤患者的资料,患者均于手术前2周内接受常规MRI。观察软骨肉瘤骨皮质内层浸润及髓腔内浸润的MRI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采用Kappa检验评价MRI诊断软骨肉瘤早期侵袭性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计算MRI诊断软骨肉瘤骨皮质内层浸润及髓腔内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MRI显示9例发生软骨肉瘤骨皮质内层浸润,其中6例骨皮质内层见不同程度扇贝样凹陷,3例骨皮质内层不同形式虫蚀样破坏;4例骨髓腔内浸润,表现为肿瘤边缘模糊、肿瘤周围骨髓出现异常信号。MRI诊断软骨肉瘤早期骨髓腔浸润和骨皮质浸润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441、0.621,P均<0.05),诊断肿瘤骨皮质内层及髓腔内浸润的敏感度分别为90.00%(9/10)、60.00%(3/5),特异度为100%(1/1)、83.33%(5/6),准确率为90.91%(10/11)、72.73%(8/11)。结论 MRI对长骨中心型软骨肉瘤早期侵袭性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