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0篇
  1篇
中国医学   12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71.
穴位敷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穴位敷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建库至2016年12月间CNKI、VIP、CBM、SCI、PubMed、Embase、Cochran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采用穴位敷贴治疗IBS-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辅以手工检索.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RevMan 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1)最终纳入11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合计803例患者,其中,穴位敷贴治疗组402例,西药对照组401例;(2)文献方法质量学方面,3分以上文献7篇,文献质量普遍较高;(3)有效性方面,与西医对照组相比,穴位敷贴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的总优势比OR[95%CI]为3.29[2.25,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穴位使用频次前5位的依次是神阙、中脘、脾俞、足三里及肝俞穴;(4)安全性方面,除1项研究外,其余穴位敷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西药对照组.结论 穴位敷贴可以提高IBS-D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金振口服液抑制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金振口服液高、中、低剂量(4.4、2.2、1.1 g/kg)组和磷酸奥司他韦胶囊(0.05 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滴鼻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构建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测定各组小鼠存活时间和肺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3(TLR3)、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金振口服液给药组和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组能显著延长小鼠存活时间,降低肺指数(P<0.05、0.01);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显著上调外周血CD3+、CD4+ 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值,下调CD8+ T淋巴细胞水平(P<0.05、0.01);明显降低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P<0.05、0.01);显著抑制肺组织TLR3、TRIF及NF-κB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金振口服液能够延长病毒性肺炎小鼠存活时间、降低肺指数,减轻肺部炎性损伤,其抑制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机制可能与抑制TLR3/TRIF信号传导、调节抗炎–促炎失衡和改善T细胞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究不同化疗方案对SCLC患者血中CTC水平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12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四组,分别采用IP、IC、EP、EC化疗方案进行化疗。比较四组患者化疗效果,化疗前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数量变化,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IP组患者化疗有效率高于其他3组,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四组不同化疗治疗SCLC的控制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四组患者不同外周血CTC数量的耐药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经化疗后,外周血CTC值明显降低(P0.05);IP组患者外周血CTC值显著低于其他组患者(P0.05)。对比分析化疗结束后不同疗效患者外周血CTC数值,发现病情缓解患者外周血CTC数值明显低于未缓解患者(P0.05)。对四组患者化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四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P、IC、EP、EC化疗方案均对SCLC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但是IP化疗方案可有效降低外周血CTC水平,因此,临床选择化疗方案应首选I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4.
75.
食管癌放化疗后复发的诊断需要依靠影像学(食管X片、CT、EUS、PET-CT)和食管镜的动态变化和活检病理的结合。复发后再程治疗主要有挽救性手术、放(化)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化疗等治疗手段,总生存较姑息治疗有所提高,但还不能令人满意。复发的早期发现是提高疗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76.
背景: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内皮细胞的存活,诱导血管新生,但其促进血管新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3D体外管状形成模型中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分离提取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培养使之形成细胞小球,将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小球接种于Ⅰ型胶原-甲基纤维素的3D环境中培养,然后分别加入50,70,100 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继续培养,于培养24,48 h观察并测量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枝长度和分枝条数.结果与结论:经分离的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小球在Ⅰ型胶原-甲基纤维素3D环境中培养24 h,均可见管状分枝,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管状分枝生长,以100 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促生长效果最明显,分枝也最多.培养至 48 h,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小球的分枝更长.说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3D体外管状形成模型中可促进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发芽及管状结构的形成,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7.
核转染对成体骨髓源性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成体骨髓源性干细胞是实施细胞治疗的重要细胞来源。对成体骨髓源性干细胞的示踪,是研究其移行、分化的规律与机制并进一步阐明再生潜能、疗效的关键。目的:探讨经转染后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在细胞表型、增殖能力、心肌分化潜能是否存在的影响。方法:应用核转染技术利用U-23程序将编码maxGFP报告基因的载体对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进行转染,应用MTT法对核转染前后的生长曲线进行测定,使用3μmol/L5-氮胞苷对核转染前后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进行向心肌分化诱导,并利用RT-PCR对向心肌分化的特异性标记物GATA4与MLC-2v的表达进行测定。使用成年SD大鼠心肌梗死左前降支结扎模型,对使用经maxGFP转染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施心内注射并于注射后的第2天和第7天对经注射心脏行冰冻切片并观察maxGFP在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经核转染24h后,第47代及第119代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的转染率为49.4%和43.1%,转染后5h,开始出现呈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经核转染后仍能保持小圆球形、可贴壁、呈克隆样生长。MTT检测结果显示:核转染前后第47代及第119代均具有相似的生长曲线。核转染前第47代及119代细胞平均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8.57,10.28h;核转染后分别为9.42,10.42h,各代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51,P=0.774)。RT-PCR检测结果显示:核转染前5-氮胞苷处理前后均表达GATA4,处理后MLC-2v条带更强;核转染后5-氮胞苷处理前后均表达GATA4,处理后MLC-2v条带更强,上述2个向心肌分化指标于转染前后变化并不明显。体内实验结果:心内注射经核转染后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第2天及第7天可在经注射心肌中发现有少量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提示,核转染可快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经核转染后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仍能保持其细胞形态、增殖能力及向心肌分化潜能,然而,经maxGFP基因核转染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移植入心肌后只有少数细胞能表达经转染基因。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手术(PPG)对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8月至2005年12月对52例早期胃癌患者行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PPG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并与同期行远端胃切除术伴淋巴结清除的159例早期胃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PPG组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9.6%,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G组淋巴结清除范围D1为25%,D1+α(α=No.7)为25%,D1+β(β=No.8a和No.9)为34.6%,D2为15.3%;对照组121例(76.1%)D2以下,33例(20.7%)D2,5例(3.1%)D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累计5年生存率PPG组为92.3%,对照组9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1).其中淋巴结不同清除程度的累计5年生存率PPG组:D1为100%,D1+α为92.3%,D1+β为88.9%,D2为87.5%;对照组:D1为92.3%,D1+α为93.3%,D1+β为91.7%,D2为9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G组术后的复发率为5.7%,对照组则为5.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G对于早期胃癌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衍生因子MDC/CCL22-CCR4反应轴在胃癌腹膜乳斑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CR4在5种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MTT法测定不同浓度CCL22对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率的变化;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CCL22对胃癌细胞株BGC-823趋化活性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标本中CCR4表达;单变量分析CCR4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CR4mRNA和CCR4蛋白在5种胃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CCL22可以促进BGC-823细胞的增殖和趋化.CCR4在胃癌中有表达,CCR4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位置、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等均无关(P>0.05).结论 CCL22-CCR4反应轴可能在胃癌腹膜乳斑转移中起作用.CCR4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0.
谭斌  李淑芳  李刚文  曹亮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431-2432
目的科学评价嘉禾县居民食用碘盐监测结果,全面、准确掌握居民食用碘盐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证居民食用合格碘盐。方法按照《全国碘盐监测方案》和《湖南省碘盐监测方案》要求,每年抽取9个乡镇36个行政村开展居民户碘盐常规监测工作。结果嘉禾县2001-2007年共采集2 039份居民食用盐样进行含碘定量检测分析,其中非碘盐14份、不合格碘盐81份、合格碘盐1 944份,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31%、96.00%、95.34%。结论嘉禾县居民食用盐加碘情况总体保持良好,食用盐碘营养水平处于适宜范围,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得到持续巩固。但非碘盐、走私盐还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强组织,加大非碘盐、走私盐的打击力度,以确保居民食用碘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