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6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71.
关于“女强人”的提法已让大多数有追求并事业有成的女性感到厌恶,女人被冠以“强”字。似乎意味着女人已不是原来含义上的女人了。确实,  相似文献   
72.
一、不必强烈凸显性别男女两性应先做好独立自主的人,再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尽管宇宙无限辽阔,“我”是独一无二的,从前不会有人像“我”,以后也不会有另一个“我”。我就是我,包括所有的缺点优点都是自己的,人不必刻意去像某个人。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女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情况,研究双性化人格特征女生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双性化人格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某医学院校164名本科1~3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女生作为被试,实际完成研究162例。采用修订的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第三版进行测验。结果 研究群体中,双性化个体占70.37%;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应对方式比较中,解决问题量表具有较大差异,双性化性别角色与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个年级的双性化人格学生应对方式比较中,自责、求助、合理化有统计学差异(P <0.05)。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的应对方式中,幻想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了解双性化人格特征女生在应对方式上的特点,分析其面对困难的应对方式,可以为学生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够影响人类的神经发育。已有研究表明多氯联苯、二英、邻苯二甲酸酯及大豆异黄酮等能够影响性别角色行为,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干扰在大脑发育中起关键调节作用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或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性激素分泌,从而影响神经发育。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如何调控性激素对性别角色行为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该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5.
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与高等院校学生最基本的管理者--班主任直接相关。因此,加强高等院校班主任队伍的有效利用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高等院校班主任团队由若干不同院系所选拔出的教师组成。对于班主任,其性别角色决定着其性格特点,并进一步影响了他们在团队中不同的团队角色。贝尔滨所提出的团队角色理论,被认为是目前较为全面的一种团队理论。在团队中,不同角色的特点、功能是不同的,各个角色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促进了团队完善性。而Bem所提出的性别角色理论,将性别角色分为: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双性化4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性别角色反映了不同的性格特点。本文从性别角色角度出发,建立了性别角色与团队角色之间的联系。指出不同性别角色的高等院校学生管理人员--班主任所适合担当的班主任团队中的团队角色。为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基础团队--班主任团队的建设,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76.
性别、性别角色对大学生性别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性别、性别角色类型对大学生性别观念的影响。方法:以北京市5所大学的55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Bem性别角色量表和自编的性别观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以传统学业、职业性别观念、传统家庭性别观念和反传统性别观念为因变量进行2(性别)×4(性别角色类型)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主效应和性别角色类型主效应在传统学业、职业性别观念和家庭性别观念上显著(F=22.766,P=0.009;F=73.204,P=0.000;F=35.430,P=0.008;F=25.269,P=0.012)。交互作用在反传统性别观念上显著(F=3.185,P=0.024)。②经t检验表明,男性传统学业、职业、家庭性别观念高于女性。③经LSD检验发现,男性气质和未分化气质的大学生的传统学业、职业性别观念高于女性气质和双性化气质的大学生。男性气质的大学生的传统家庭性别观念高于女性气质、双性气质、未分化气质的大学生。结论:男性和男性气质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传统学业、职业、家庭性别观念。  相似文献   
77.
单亲家庭及单亲家长性别对高中生性别角色定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非单亲家庭和单亲家庭子女性别角色定位的差异及单亲家长性别对子女性别角色定位的影响.方法 采用定额抽样抽取北京市区1197名高中生,以班为单位集体填答《Bem性别角色量表》和基本资料调查表.结果 ①单亲家庭子女的性别角色错乱者显著多于在非单亲家庭的子女,性别角色未分化者则是非单亲家庭子女更多;②单亲母亲家庭子女出现性别角色错乱百分比高于单亲父亲家庭的子女;③单亲母亲家庭子女性别角色未分化百分比显著低于单亲父亲家庭子女.结论 单亲家庭和单亲家长的性别与子女性别角色定位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78.
心理学家认为,同时具备男、女性性别角色优秀品质(双性化性别特质)的个体往往是优秀的。为了解医科大学生性别特质分布及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本研究于2005年9~11月对137名医科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9.
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35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测量方法研究了性别角色特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1)正性的男性化特质或女性化物质与心理健康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双性双与男性化者比未分化和女性化者心理健康更好;(3)性别与性别角色类型之间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0.
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采用性别角色形容词评定量表,检验中国人的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根据339名被试对性别角色形容词评定量表、自我和谐量表、行为抑制量表和SCL-90的评定,比较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个体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结果:男性化和女性化特点都与心身症状、行为抑制及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双性化个体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最低,其次是女陆化和未分化个体,最好的是男性化个体。结论:双性化个体的心理社会适直水平低于性别角色刻板化的个体.尤以男性化个体适应水平最高。但由于形容词评定方式的限制,本研究中男性化与女性化特点与问卷评定的结果存在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