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28篇
  免费   1026篇
  国内免费   679篇
耳鼻咽喉   145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108篇
基础医学   1077篇
口腔科学   236篇
临床医学   1949篇
内科学   1639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772篇
特种医学   9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1092篇
综合类   4952篇
预防医学   2034篇
眼科学   382篇
药学   1565篇
  17篇
中国医学   935篇
肿瘤学   906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379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442篇
  2014年   694篇
  2013年   744篇
  2012年   1047篇
  2011年   1124篇
  2010年   1047篇
  2009年   1191篇
  2008年   1419篇
  2007年   1197篇
  2006年   1044篇
  2005年   1190篇
  2004年   928篇
  2003年   759篇
  2002年   613篇
  2001年   544篇
  2000年   410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通过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ien,Aβ)损伤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BMEC)培养液对正常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通心络胶囊的干预作用研究,探讨通心络对HBMEC及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正常组,模型组,Aβ损伤组,通心络组,石杉碱甲组,空白组为正常神经元组,正常组为正常HBMEC培养液培养神经元组,其余4组采用20μmol·L~(-1)Aβ诱导HBMEC损伤,其中通心络组提前干预(400 mg·L~(-1)通心络预处理6 h),石杉碱甲组提前干预(100 mg·L~(-1)石杉碱甲预处理6 h),取其损伤后的细胞培养液加到正常脑神经元中进行培养,实验结束检测神经元的凋亡情况及凋亡蛋白、基因表达。结果:Aβ损伤HBMEC后的培养液可加速脑神经元的凋亡,且较Aβ直接导致脑神经元凋亡严重,提前通过通心络干预的HBMEC培养液诱导脑神经元凋亡细胞减少,凋亡蛋白、基因表达均有降低(P0.05,P0.01),且优于西药石杉碱甲组(P0.05)。结论:老年性痴呆(AD)中HBMEC损伤可以进一步加速神经元的凋亡,而通心络保护HBMEC同时可起到保护脑神经元的作用,通心络胶囊对AD脑神经元及HBMEC具有双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2.
Lyons  AJ  James  R  Collyer  J  王延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3(3):272-272
该文对应用游离髂骨瓣修复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研究,并分析手术并发症。作者共用26块髂骨肌瓣、1块髂骨肌皮瓣修复18例下颌骨和8例上颌骨缺损。1例因微血管再灌注问题而导致手术失败:3例术后行组织瓣抢救,其中2例吻合口血栓形成,重新吻合血管后抢救成功;10例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皮肤麻木,3例并发切口疝,1例供区创口裂开,2例并发口鼻瘘,1例颈部创口感染,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颜面皮肤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2例颜面皮肤癌中MVD和VEGF的表达,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 69.05%颜面皮肤癌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颜面皮肤癌组织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音。VEGF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MVD记数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颜面皮肤癌组织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是颜面皮肤癌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VEGF、MVD可做为反映颜面皮肤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4.
颊粘膜鳞癌血管生成与转移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对48例颊粘膜鳞癌患者肿瘤内微血管与转移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颊癌内微和因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人,且随着肿瘤局部淋巴结转移和全身转移的出现,颊癌内微血管密度也增加,当400倍视野内血管密度超过45条/mm^2时,100%的患者发生肿瘤转移,颊癌内微血管密度可以预测转移发生的危险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另外,本文对颊癌内血管生成与血道和淋巴道转移可能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多形性腺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其与该肿瘤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3 例多形性腺瘤中VEGF的表达和MVD,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VEGF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涎腺(P<0.05);MVD在多形性腺瘤中的分布与正常涎腺组织无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与MVD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VEGF有较高水平表达,MVD的分布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面中部骨折术前、术后及复诊时X线平片上颌窦密度的变化情况,结合病历记录,揭示创伤后上颌窦积血的变化特点.方法:搜集1995~2006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面中部骨折病例中术前、术后或复诊时X线片显示有上颌窦密度变化的病例.分析伤后、术后及复诊时华特位片上颌窦密度变化的情况.结果:符合条件的病例219例,男性165例(75.3%),女性54例(24.7%).年龄:3~78岁,中位年龄29岁.78例复诊患者中,复诊时51例(65.38%)上颌窦恢复清亮;19例(24.36%)上颌窦密度较术后减低;8例(10.26%)上颌窦密度无改善甚至较术后增高.其中4例病历记载有明确的上颌窦炎症病史,另外4例可疑存在上颌安炎症,但病历无相关诊治记载.结论:大部分上颌窦骨折继发的上颌窦积血在伤后或术后一段时间内可以自行吸收,部分病例可能出现上颌窦炎症性改变.  相似文献   
77.
微血管病变能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激发凝血、纤溶、补体及免疫系统,参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的发生,活血化淤及扩血管药物治疗OSF有疗效。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与舌癌组织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40例手术切除的舌癌原发病灶蜡块标本常规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标本VEGF表达及MVD.结果:VEGF阳性表达的舌癌组织有较高的微血管密度(p<0.01);VEGF表达和MVD在淋巴结转移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理分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原发病灶临床分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表达和MVD与舌癌病理分型及淋巴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SGB组(S组),每组40例.S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手术侧SGB,注入0.2%罗哌卡因7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记录患者术后2 h(T1)、术后4 h(T2)、术后 12 h(T3)、术后24 h(T4)静息及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Ramsay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PONV发生情况及使用帕瑞昔布钠、托烷司琼患者例数.观察SGB并发症.结果 S组T,~T3时点咳嗽时VAS评分较C组明显降低(P<0.05).S组与C组术后24 h内使用帕瑞昔布钠的患者例数比较(8比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2.5%比55.0%,P<0.05).S组与C组PONV程度Ⅱ级以上分别为12例、5例,S组PONV严重程度低于C组(P<0.05).S组使用托烷司琼患者例数低于C组(5比12,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躁动不安或过度镇静病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SGB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SGB可减轻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降低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应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改善高血压痰湿壅盛型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痰湿壅盛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完全随机法将患者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每天1次、每次20 mg,早饭后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水丸,每次50丸、每天2次,饭后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并行常规超声及SMI检查,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及颈动脉斑块SMI分级.结果 治疗前,两组高血压痰湿壅盛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血清LDL-C、TC、T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DL-C、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LDL-C、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及斑块Crouse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SMI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SMI分级为2级的患者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均<0.01),SMI分级为0级的患者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均增高(P均<0.01),且治疗组患者颈动脉斑块SMI分级为2级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MI技术能用于评估半夏白术天麻汤改善高血压痰湿壅盛型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疗效,可为临床用药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